
作者:杨杨著
页数:250页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221206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街巷寻踪》内容包括:街巷,一座城市最迷人的肌理、当我面对一张张老地图的时候、昆明的山水哲学、土石营造的艺术空间、民居,街巷里最别致的风景、城市生活最完美的容器、脚步声中的街巷、舌尖上的街巷、快乐的街巷、风情万种的街巷等。
目录
街巷,一座城市最迷人的肌理
当我面对一张张老地图的时候
昆明的山水哲学
土石营造的艺术空间
民居,街巷里最别致的风景
城市生活最完美的容器
脚步声中的街巷
舌尖上的街巷
快乐的街巷
风情万种的街巷
向古典时光里的街巷致敬
正义路——昆明的中轴线
拓东路——昆明的隐喻
金碧路——昆明的精神文化象征
武成路——昆明的“人神欢聚”之地
翠湖环路——昆明的文化圈
穿金路——昆明的古驿大道
圆通路——昆明的“普陀”大街
南屏街——昆明的“华尔街”
钱局街——昆明的“奇幻”之街
护国路——昆明的“凯旋门”
巡津街——昆明的“洋人街”
万钟街——昆明的钟鼓街
靛花巷——昆明的“大师之家”
沙朗巷——昆明的“鬼地方”
薛家巷——昆明的“义土”故里
节孝巷——昆明的红色记忆
街巷。现代人失落的梦境
从街巷开始的城市“魔变”
永远消失的图景
昆明街巷的“活化石”
老昆明的“新气象”
节选
《街巷寻踪》: 据清末民初的一份统计材料,可知当时的昆明城内城外共有9754户人家,95235口人。其中,官吏2637人,商界9756人,学界3446人,手工业4817人,工艺人7201人,贩业人3405人,挑夫1068人,雇工6843人,隶仆1416人,种植1397人,无业者10772人。 这些人,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纨,都要行走。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希望,为了未来,为了逃避,为了心事,为了游玩,为了买卖,为了寻找,为了一切的一切,常常把门一关,家就在身后,人就在路上了。或者,疲劳了,肚子饿了,买卖结束了,放学了,他们才能摆脱原来的状态,急匆匆地或慢悠悠地走过街巷,打开家门,回到家中,然后如同停息在岸边的舰船,稍事休整,不久又要出发了。街巷因此成了每一个人最早的路,最密切的路,最离不开的路。在这条路上,人们不仅学会了走路,而且从此一直在这条路上走来走去,永不停息。在这条路上,行走成了每个人生命的常态,成了每个人永恒的动作,分别、重逢、渴望、挣扎、收获、喜悦、无奈……都会在街巷里一天又~天、一次又一次重演,人们的面前因此总是出现一个变化的世界,如同戏剧一样,既陌生,又熟悉;既充满了悬念,又暗含着种种规律。因此,行走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处人流之中,看到的是车水马龙,市面繁杂,还是独来独往,心事满腹,或者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前面的一切,必然在一层一层地展开,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要义或所包含的情景,都会与人相遇或相撞。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街巷里的“流浪者”,在所居的城市里奔波不停,漂泊不定,这是固定不变的“身份”。 街巷似乎就是为了人们的这种“身份”而存在的,或者说,是人们的这种“身份”造就了各种街巷,使得城市里的街巷越来越像一张大网,让每个游走其中的人,既感到无比自由,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过去城市里的街巷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其长短宽窄都适合步行者的需要;似乎可以这样说,城市的街巷几乎是笔直的,即使有转弯,它的方向也是明确的,人们行走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