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毅
页数:2426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8062655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有一种历史是理性的历史,它冷静地评价历史的兴衰荣辱、功过是非;而我们试图提示感性的共和国历史,去感悟历史进程中匪夷所思的事件,捕捉重大历史时刻关键人物的果敢或犹疑、坚强或懦弱、理智或疯狂、坦荡或阴险,公而忘私或营私舞弊……
有一种历史是严谨的历史,它全面地、按步就班地叙述历史的一个个横断面,把它定格在某个曾被忽略的瞬间,这是元们才会惊奇地发现,在历史帷幕的后面隐藏着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使我们震撼、或使我们感动、或使我们恍然大悟、或使我们会心地一笑……
目录
目 录 节 选
| 一九四九-一九五九 | ||
| 开国元勋“进京赶考” | 《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成为国歌的 | 设计五星红旗的第一人 |
| 领袖初入中南海 |
“两位巨人”的初次会晤 |
修建八宝山革命公墓 |
| 陈赓的秘密使命 | 八宝山迎来的第一位领导人 | 毛泽东主编《毛泽东选集》 |
| 江青与陶行知的恩恩怨怨 | 毛泽东在专列上 | 神秘的数字:8341 |
| 毛泽东游泳纪事 | 高岗要“拱倒刘少奇” | 发自日内瓦的独家新闻 |
| 毛泽东智斗赫鲁晓夫 | 周恩来座机爆炸之谜 | 陈毅元帅的外交风格 |
| “丁、陈反党小集团”案审理内情 | 八大元帅受衔中南海 | 中国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始末 |
| 邓小平怎样进入第一代领导核心 | 一段关于“大民主”的公案 |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 |
| 八大的召开和八大路线的确定 | 毛泽东与李达不欢而散 | 周恩来意欲辞职前后 |
| 李锐给毛泽东的三次上书 | 毛泽东指导编选《不怕鬼的故事》 | 庐山上的政治雷霆 |
| 一九六O-一九六九 | ||
| 他给毛泽东当了十八年的秘书 | 江青和她的三次影展 | 贺龙与林彪的积怨 |
| 江青的戏台女皇梦 | 毛泽东为何中止骑马游黄河源头计划 | 毛泽东在“滴水洞”的十一天 |
| 《海瑞罢官》与吴晗的命运 | 鲜为人知的“文革”发动内情 | 红卫兵小报兴亡录 |
|
陶铸与“第一夫人”江青的交锋 |
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 | “文革”第一炮 |
|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笼记 | 康生与“内人党”冤案 | 刘少奇机要秘书的回忆 |
| “文革”中的陈毅与毛泽东 | 红卫兵红场流血记 | 王光美在“文革”中的遭遇 |
| 所谓搞江青“黑材料”事件 | “七二0事件”前后 | 开除刘少奇她投了唯一反对票 |
| 二十世纪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是什么书 | 全力抢救胡志明 | |
| 一九七0-一九七九 | ||
| 基辛格秘密访华 | 毛泽东1971年南巡纪实 | 毛泽东在“九一三”之夜 |
| 林彪坠机内情及对外交涉经过 | 林彪之死真相的审查及说明 |
乔冠华出使联合国 |
| 毛泽东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 | 尼克松访华 | “解放”175位将军 |
| 《园丁之歌》的命运 | 《红都女皇》与江青挨批实情 | 毛泽东的最后出巡 |
| 芦荻与毛泽东讲评《水浒传》 | 周恩来手术前签署的机密文件 | 风雨钓鱼台 |
| 《人民日报》与1976年天安门事件 | “按既定方针办”出笼之后 | 奉命拘捕江青 |
| 上海“四人帮”余党武装政变的覆灭 | 胡耀邦力主平反冤假错案 |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纪事 | 《中国青年》复刊号事件 | 揭开“大寨”盖子的“求实部长” |
| 打响为《海瑞罢官》平反的第一炮 | 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 | 柴泽民谈中美建交内幕 |
|
审判林彪、江青集团决策始末 |
“黄、吴、邱、李”受审记 |
|
| 一九八0-一九八九 | ||
| 毛泽东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 毛泽东画像之谜 | 他差点成为江青的“辩护律师” |
| 知青上山下乡是如何结束的 | 钓鱼台国宾馆走出神秘“禁区” | 邓小平交锋“铁娘子” |
| 邓小平与华北军事大演习 |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 秘密安葬许世友 |
| 中央决定查处无锡集资及王、陈案 | ||
| 一九九0-一九九九 | ||
|
胡耀邦安葬前后 |
中国“UN”第一军 | 彭定康政改风波 |
| 邓小平提出“第一生产力” | 中越关系是如何解冻的 |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
|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破裂真相 | 空前规模的专列行动 | 朱总理访美纪实 |
节选
焦 点 内 容
- 毛泽东入主中南海的第一天就大光其火:“你们做蠢事!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你把水全排开了,鱼还有什么安全?……不然的话,全部开除你们党籍!”究竟什么事居然使毛泽东如此盛怒?
- 1954年春的一天,周恩来在苏联接受了赫鲁晓夫的宴请,由于饮酒过量而呕吐,第二天醒来时说:“我昨天都说了些什么?我是说了一些话,但是具体内容一点也记不得了。”为什么周恩来会在临行前一天酩酊大醉莫斯科从而导致行程推迟呢?
- “8341”--一组神秘的数字,曾引起人们极大的猜测。有一种 说法是一位道人给毛泽东算命时说其在世83年,执政41年;另一种说法是毛泽东有一把编号“8341”的原始汉阳造枪……而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却又为何与毛泽东关系非同寻常呢?
- 1954年9月的一天,当陈毅听完邓小平想让其去做外交工作时,他抓过邓小平的烟抽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果真如此,果真如此……”为什么邓小平让陈毅做外交工作时,陈毅会有这种“反常”的反应?
- 1958年7月31日,颐年堂里。毛泽东越听越火,他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说:“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
- 1966年3月18日晨,罗瑞卿脱下日常穿的衣服,换上一套洁净的睡衣,从自家的楼顶跳了下去……为什么一个开国大将会如此“心胸狭隘”地走上自戮之途?
- 1966年5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出人意料地突然出现了几份完全相同的手写证明材料,大意是:叶群结婚前是纯洁的处女,林立果、林立衡是我与叶群的亲生儿女……证明人:林彪……
- 面对林彪死亡一事的种种猜测,周恩来再次郑重地说:“我再说一遍,林彪的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的……”他为什么没有解释林彪的机翼上那个直径为40厘米的大洞?
- 1976年1月,据目睹周恩来逝世的张树迎说周总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同年3月份的一篇《总理的遗言》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 1976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病情日益严重,但他却在病榻上做出了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有人说这是毛远新误传“口谕”……
- 1977年一天,胡耀邦翻阅了一张有关“平反摘帽”的大字报,急得在屋内来回走动,并连声自语:“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这位新上任的组织部部长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
- 1979年中央提出解决审判“林、江”两案工作,却为何一直拖到1981年?是因为华国锋的一句“将来用什么方式审判再研究”就将此事推迟了三年吗?
- 1980年,丁玲回忆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曾问他:“丁玲,你看现在咱们延安像不像一个小朝廷,那就无论大小,都得有三宫六院呀!……你报些名字,我来封赐……”
- 1980年10月一次党内军、部级高级会议上,意外地出现了这样的发言:“毛泽东发动`文革`,打倒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是维护自己的地位……他的品质不高尚。”“整个建国30年来,中国发生过很多资重大错误和失误,所有这些错误都应该由毛泽东一个人负责”……
- 建国35年的阅兵仪式上,负责在邓小平检阅车摄影像的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摄影师王新庆被撞断两根胁骨……
- 江泽民在上任总书记的第一次视察完毕后,对记者们及随行人员交待:“我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对外不要报道!”为什么江泽民的意见不能对外报道?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中忍不住问身边人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你们认为站得住脚吗?”邓小平真的对自己的这一“发明”产生了怀疑?
首次透露拘捕江青的实情
自然,我最为关注的,是1976年10月6日他奉命拘捕江青那举世瞩目的一幕。
张耀祠说,清楚地得,1976年10月6日下午3时,他接到汪东兴的电话,要他马上去一下。
那时,汪东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而张耀祠则是他的副手--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们常见面。
张耀祠像平常一样,来到汪东兴的办公室,坐了下来。不过,这一回,汪东兴的神情显得格外严肃,意味着有重大的任务下达。同时奉命前来的,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
果真,汪东兴以低缓的语调,对张耀祠、武健华说道:“中央研究决定,粉碎四人帮派”
张耀祠虽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一决定,但是他一听说就颇为振奋,因为他早就知道,毛泽东生前曾多次批评过王、张、江、姚“四人帮”。
汪东兴指定张耀祠负责江青小组。他对张耀祠、武健华说:“他们准备一下,今天晚上8时30分行动--顺便把毛远新一起解决。”
就这样,张耀祠接受了这一历史性的使命。
在当时,这是一项绝密的行动。张耀祠并不知道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怎样研究制定了“10.6”行动计划,也不知道另三个小组如何在中南海怀仁堂招待拘捕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的命令。张耀祠在离开汪东兴那里之后,和武健华一起作了安排,把这一绝密使命向几位警卫作了交代。
晚上8时30分,张耀祠带领着几位警卫前往毛远新住处。那时,毛远新住在中南海颐年堂后院,跟江青住处很近。张耀祠对中南海了若指掌,执行任务熟门熟路。
当时,张耀祠穿便衣,连手枪都没带。警卫们则穿军装,但也没有带手枪,笔者问张耀祠, 执行这样重要的使命,怎么不带手枪?他笑道,四周站岗的警卫们全是我的部下,还怕毛远新、江青闹事?抓他们,易如反掌。
在毛远新那里,张耀祠遇上了小小的麻烦。
一进去,张耀祠便向毛远新宣布,根据中央的决定,对他实行“保护审查”(张耀祠特别向笔者说明,对毛远新跟“四人帮”有所区别,不是“隔离审查”),并要他当场交出手枪。
毛远新一听,当即大声说道:“毛主席尸骨未寒,他们就……”他拒绝交出手枪。
张耀祠身后的警卫们当即上去,收缴了毛远新的手枪,干脆利落地把他押走了。
在解决了毛远新之后,张耀祠便和武健华带着三位警卫前往江青住处。
在“文革”中,江青不住钓鱼台,住在中南海。
江青那里,由于工作关系,张耀祠常去,有时一天要去一两趟。正因为这样,这一回他去拘捕江青,朝江青住处门口的警卫点点头,就进去了。
江青刚吃过晚饭,正在沙发上闲坐。她见张耀祠进来,朝他点了点头,仍然端坐着。
今日非比往常,张耀祠在江青面前站定,以庄重、严肃的口气,向她作如下宣布:
“江青(往日,他总称之为“江青同志”,这一回忽地没有了“同志”两字,江青马上投来惊诧的目光),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到另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
“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人来!”
张耀祠告诉笔者,他当时说的,就是这么两段话。其中“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一句,是他临时加上去的,其余全是汪东兴向他布置任务时口授的原话。
江青听罢,一言不发,仍然坐在沙发上,她沉着脸,双目怒视,但并没有发生传闻中所说的“大吵大闹”,更没有“在地上打滚”。张耀祠说,那大概是后来在审判江青时,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闹,通过电视转播,给人们留下很深印象,由此“推理”,以为拘捕她时,她也会如此“表演”。
张耀祠说,江青当时似乎已经意识到,她会有这样的下场。正因为这样,江青对张耀祠所宣布的中央命令,并没有过分地感到意外。
江青沉默着,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这才慢慢站了起来,从腰间摘下了一患钥匙--她总是随身带着文件柜(保险柜)钥匙,并不交秘书保管。
她取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同铅笔写了“华国锋同志亲启”七个字,然后放入钥匙,再用密封签把信封两端封好,交给了张耀祠。
张耀祠吩咐江青的司机备车,把江青押上她平时乘坐的那辆专用轿车,武健华上了车。轿车仍由江青的司机驾驶。
张耀祠说,外界传闻给江青“咔嚓”一声戴上锃亮的手铐,然后用囚车押走等,纯属“想象”。当时,并没有给江青戴手铐,也无“囚车”。他说,江青的司机,也是他的部下,当然执行他的命令。
轿车驶往不远的地方--10月6日夜里,江青在中南海的一处地下室里度过。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当然也押在那里,只是关在不同的房间中。并没有像传闻中所言“连夜押往秦城监狱”。
震惊中外的“10.6”行动,兵不血刃,未发一弹,便把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一网打尽。这一切,都进行得那么顺当。张耀祠说,“四人帮”不得人心,所以一听说要拘捕他们,大家心里非常高兴--就连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支持我们。正因为这样,他执行拘捕江青的任务,非常顺利,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以至使种种传闻大为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