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封面

作者:方传家,熊国炎,聂明新编著

页数:275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9227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多角度, 多层面展示长江通信文化的特殊魅力。是一部技术性、文学性、故事性相结合的史话体读本。

作者简介

方传家,原武汉河运专科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国务院颁发证书。1975年在上海港二区成功研制袋物装舱机,获交通科技成果奖。1983年成功研制曲轴疲劳试验机,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参选上海国际海事会议。1986年被评为“全国交通教育先进教师”。1993年参加研制涪陵港大水位差码头自动控制系统,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从武汉理工大学退休。
  
  熊国炎,湖北罗田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总参通信指挥学院和湖北大学。1986年前,在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任职。1986年转业到长江通信管理局,1995年起担任副局长,总工程师,分管长江干线通信基本建设工作,主持了多个工程项目建设。2004年被长江航务管理局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今,聘为武汉长航科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信息部总工程师,担任过长航系统多个信息类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20多年来,在交通系统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40余篇,参加了《长江航运知识读本》、《长江航运新技术知识读本》、《长江黄金水道焦点关注》等图书的编著。
  方传家,原武汉河运专科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国务院颁发证书。1975年在上海港二区成功研制袋物装舱机,获交通科技成果奖。1983年成功研制曲轴疲劳试验机,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参选上海国际海事会议。1986年被评为“全国交通教育先进教师”。1993年参加研制涪陵港大水位差码头自动控制系统,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从武汉理工大学退休。
  
  熊国炎,湖北罗田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总参通信指挥学院和湖北大学。1986年前,在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任职。1986年转业到长江通信管理局,1995年起担任副局长,总工程师,分管长江干线通信基本建设工作,主持了多个工程项目建设。2004年被长江航务管理局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今,聘为武汉长航科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信息部总工程师,担任过长航系统多个信息类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20多年来,在交通系统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40余篇,参加了《长江航运知识读本》、《长江航运新技术知识读本》、《长江黄金水道焦点关注》等图书的编著。
  
  聂明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通信工程系书记;中国通信学会会员,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理事,电磁兼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美国Cincinnati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主持国防“十一五”规划预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国家级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突出贡献奖。发表论文40余篇,被EI、ISTP检索20余篇。信息

本书特色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旨在从多个层面展示长江通信文化的特有魅力。跟随长江通信的建设步伐,感受长江航运信息发展的美妙进程,寻觅长江通信人才的成长道路,赏析长江通信建设者的英雄壮举,品味长江通信的灵秀文化,展望长江通信美好的发展前景,驾乘着“月涌大江流”的滚滚浪潮,吟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第一章以经典的故事情节,简述了长江通信溯源;第二章叙述了莫尔斯电报曾经辉煌的时代和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章船岸直通直译,对长江航运无线电通信技术、助航技术和行业管理的发展进程作出了系统描述;第四章讲述了千里长江网络的建设历程、航运通信信息网络发展的艰难情势;第五章对江海直达通信的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建设简况和发挥的作用作了描述·第六章在阐述几所重点院校人才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展现了长江通信文化更深更广的内涵和特色;第七章对长江航运通信发展相关几种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分析。力求以一部技术性、文学性、故事性相结合的史话体读本奉献给读者,希望读者在了解长江水岸通信文化发展历史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历史增加一些了解。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长江通信溯源
第一节 近距离通信起源
一 击鼓鸣号传信息
二 旗帜挥动把话传
三 灯光闪烁信号发
第二节 远距离通信有传说
一 驿站接力把信传
二 飞鸽传书佳话多
三 烽火连绵报警快
第三节 标险救生保安全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长江通信溯源
第一节 近距离通信起源
一 击鼓鸣号传信息
二 旗帜挥动把话传
三 灯光闪烁信号发
第二节 远距离通信有传说
一 驿站接力把信传
二 飞鸽传书佳话多
三 烽火连绵报警快
第三节 标险救生保安全
一 标险绘出行船规
二 救生护航助平安

第二章 莫尔斯电报时代
第一节 初期的电报通信
一 有线电报创开端
二 无线电报逐兴起
三 发展步履很艰难
第二节 无线通信创新篇
一 无线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 精挑严选聚英才
三 设备的演进与发展
第三节 强劲电波鼓江帆
一 担当重任保畅通
二 管理跃上新台阶
三 严格训练育英才

第三章 船岸直通直译
第一节 单边带与窄带报
一 单边带通信电话连世界
二 窄带直接印字电报速度快
第二节 甚高频无线电话通船岸
一 甚高频发展里程
二 发挥优势保畅通
三 信息广播受称赞
第三节 严管大江电波链
一 明确管理权
二 管理“精、细、严”
第四节 科技助力保安全
一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助航作用大
二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范围广
三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建设效果好

第四章 千里长江网络
第一节 有线通信话艰难
一 创业步履不平凡
二 明线飞越千重山
三 岁月蹉跎护线忙
四 机电纵横作交换
五 光纤通信成主干
六 程控电话担中坚
第二节 数字微波展新颜
一 勇闯难关建干线
二 精修匝道连支线
三 扩频微波通两岸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发展快
一 建设航运信息网
二 发展多媒体应用

第五章 江海直达通信
第一节 建立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一 系统的产生与规定
二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三 我国建设岸基系统工程
第二节 新型卫通添异彩
一 卫通再添新设备
二 斗转星移开新篇
第三节 武汉卫星地面站并网运行
第四节 江海通信展新颜
一 常规通信极不寻常
二 卫星通信无可替代

第六章 长江通信文化
第一节 高等院校育雄才
一 武汉理工大学
二 大连海事大学
三 上海海事大学
四 集美大学
第二节 上善若水铸英魂
一 热爱长江通为上
二 服务航运理念新
三 恪尽职守保畅通
四 聚力赶超求卓越
第三节 特色文化结硕果
一 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 显著的行业特色
三 突出的网络特色
四 文化催开绚丽的花朵

第七章 长江信息通信展望
第一节 机遇难得挑战严峻
一 “黄金水道”展现“黄金作为”
二 大数据时代是大势所趋
三 物联网势在必行
四 “云计算”势不可挡
第二节 追逐长江宽带梦
一 光传输系统的升级改造
二 谋划长江无线宽带网
第三节 展望智能长江航运发展前景
一 有序推进物联网建设
二 蓄势打造云计算服务
三 网络融合与资源整合
四 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9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