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永红著
页数:52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101329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从服务学生工作到关注学生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实践,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核心问题,沿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全面、科学地剖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大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在学生工作定位、学生工作管理和学生工作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诸多新思路、新方法。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无论是作为教师、家长还是普通的公民都应关心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从服务学生工作到关注学生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实践,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核心问题,沿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全面、科学地剖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大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在学生工作定位、学生工作管理和学生工作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诸多新思路、新方法。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无论是作为教师、家长还是普通的公民都应关心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教育。
目录
上篇 学生工作
第一章 学生工作定位
第一节 培养学生
第二节 教育学生
第三节 培训学生
第四节 管理学生
第五节 服务学生
第二章 学生工作特征
第一节 学生特征
第二节 学生工作特征
第三章 学生工作规律
第一节 学生活动规律
第二节 学生管理工作规律
第四章 学生工作原则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准则
第二节 学生工作特点
第三节 学生工作原则
第四节 学生工作方法
第五章 学生工作中党的领导
第一节 学生工作中党的作用
第二节 学生工作中党的领导
第六章 学生工作中团的保障
第一节 团的组织
第二节 学生工作中团的保障
第七章 学生工作创新
第一节 新时期学生工作
第二节 学生工作实践探索
第三节 学生工作理论创新
中篇 学生管理
第八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
第二节 班级管理
第三节 班级管理要求与原则
第四节 班级管理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 班级管理内容、作用与特点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的工作定位
第二节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
第三节 班主任的工作规律
第四节 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第五节 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第十章 学生管理方法
第一节 学生管理
第二节 学生管理方法
第三节 学生管理原理
第十一章 学生管理机构
第一节 学生管理机构
第二节 学生管理职责
第三节 学生管理队伍
第十二章 学生管理机制
第一节 学生管理机制
第二节 学生管理奖惩
第十三章 学生管理体制
第一节 学生管理制度
第二节 学生管理体制
第三节 学生管理模式
第十四章 学生活动
第一节 学生活动类别
第二节 学生活动组织
第三节 学生活动特点
第四节 学生活动原则
第五节 学生活动形式
第六节 学生活动方法
下篇 学生教育
第十五章 学生个体教育
第一节 学生挫折教育
第二节 学生劳动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四节 学生的理想教育
第五节 学生的信念教育
第六节 学生的信仰教育
第十六章 学生的合作教育
第一节 学生与人相处教育
第二节 学生合作教育
第十七章 学生体育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生体育教育
第二节 学生健康教育
第三节 学生生理教育
第四节 学生心理教育
第十八章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节 热爱民族英雄教育
第三节 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第四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五节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第六节 热爱学校教育
第十九章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学生世界观教育
第二节 学生人生观教育
第三节 学生价值观教育
第四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十章 学生品德教育
第一节 学生品德教育
第二节 学生公德教育
第三节 学生道德教育
第二十一章 学生诚信教育
第一节 学生诚信教育
第二节 学生纪律教育
第三节 学生规范教育
第四节 学生法制教育
第二十二章 学生创新教育
第一节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 学生创新精神的锻造
第三节 学生创新态度的修炼
第四节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
第五节 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3.努力改进服务质量 职业院校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后,需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院校,我们的职业院校教师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是涉及对物质世界的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服务学生的科学性是指职业院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与服务原则,加强教育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给学生提供科学性服务。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既是学生所需服务的生产者同时又是教育者,而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 1.教育与服务相结合 服务学生的科学性原则首先体现为教育与服务的结合。把学生当作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视消费者——学生为上帝,也是服务活动的当然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服务中教师要放弃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职责,不讲原则地一味迎合学生的服务需要,学生要什么就给什么。缺乏了教师主导性的服务,只可能是扭曲师生关系的服务,是一种片面理解的服务。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既讲教育又讲服务,才能在引导学生的服务需求向理性与高层次发展之时,使服务变得科学合理。 2.情感与理性相结合 服务学生的科学性原则也体现为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我们强调服务学生应该是理性的服务。同时,“在职业院校里,要特别提倡的是‘教育爱’。教育爱是指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对学生的关爱以及每个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尊重和敬爱。这种爱是平等的,即爱与被爱者在人格与地位上是平等的,这种爱具有多样性,有渗透于教学中的爱,有贯穿于管理中的爱,有体现在服务中的爱,有融化于环境氛围中的爱,等等;这种爱具有理智性,它体现在教育者身上,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符合育人的要求。”无论是从服务这一消费产品的生产还是从它的消费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既是一种从情感出发的行动,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二者不仅有机统一地存在于服务活动之中,而且共同作用于这一活动。从服务生产者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服务尽管不排除经济与职业规范的原因,但其基点却在于师生之爱以及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