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军
页数:323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10397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哈尔滨文庙维修工程报告》是黑龙江省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介绍哈尔滨文庙保存现状、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以及维修施工的专著,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收录了大量实地绘制的建筑图纸和精美图片。这些文字和资料翔实地记录了文博工作者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总结。记录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同志们在大修过程中,同时也是在文博战线上,苦干实干,为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甘愿奉献的精神风貌。《哈尔滨文庙维修工程报告》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黑龙江省地方孔庙维修和研究的空白,而且拓展了孔庙研究的内容,丰富了孔庙研究的成果。
目录
第一章 文物地位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建筑等级最高的仿古建筑群
第三节 本体建筑及附属文物
第二章 位置和环境概述
第一节 文物区位
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述
第三节 人文环境概述
第三章 工程概述
第一节 工程缘起
第二节 工程范围、目标
第二篇 哈尔滨文庙勘察测绘研究报告
第四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哈尔滨文庙的始建
第二节 哈尔滨文庙的变迁
第三节 哈尔滨文庙的保护范围
第五章 文物现状勘察研究
第六章 价值评估
第一节 历史价值
第二节 艺术价值
第三节 科学价值
第三篇 哈尔滨文庙保护工程修缮设计说明
第七章 工程范围、内容及性质
第一节 工程范围、内容及性质
第二节 维修原则
第八章 文物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 东庑、西庑
第二节 大成殿、乡贤祠及院墙
第三节 崇圣祠、大成门、名宦祠、东西官厅、东西耳房
第四篇 哈尔滨文庙工程实施报告
第九章 维修工程招标情况
第十章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 编制总说明
第二节 工程概况
第三节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四节 施工部署
第五节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第六节 施工方法及技术实施
第七节 雨季施工
第八节 文物保护措施
第九节 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节 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十一节 文明施工、环保目标承诺及措施
第十二节 技术资料管理
第十三节 与甲方、监理及设计单位的配合
第十一章 防雷设施设计方案
第一节 棂星门
第二节 大成门
第三节 礼门、义路
第四节 东配殿(祭器库、宰牲亭、东官厅),西配殿(乐器库、神厨、西官厅)
第五节 名宦祠、乡贤祠
第六节 大成殿、东庑、西庑
第七节 崇圣祠
第八节 东耳房、西耳房
第九节 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
第十节 古树
第十二章 施工变更洽商
第一节 东、西庑屋顶修缮过程
第二节 大成殿修缮工程
第三节 大成殿室内修缮工程
第四节 崇圣祠修缮工程
第十三章 监理计划与总结报告
第一节 监理计划
第二节 关于哈尔滨文庙屋面修缮监理要点(细则)
第三节 监理工作总结
第十四章 竣工检查结论
第一节 竣工检查组织
第二节 竣工决算报告
第三节 关于哈尔滨文庙东、西庑房屋顶修缮工程审核报告
第五篇 附录
第十五章 碑文
第十六章 重要文件
第一节 哈尔滨文庙维修工程大事记
第二节 其他文件
第十七章 图纸
第一节 哈尔滨文庙初建原始图纸
第二节 单体建筑勘察测绘及修缮设计图(1985~1987年)
第十八章 照片
第一节 哈尔滨文庙老照片
第二节 2007~2009年三年维修勘察设计工作照片
第三节 2007~2009年三年维修施工、竣工照片
后记
节选
神龛的左右楹联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神龛前设有孔子牌位,牌位两侧供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的牌位,此四人为第一批配享的圣哲,称为“四配”。四配两侧供有颜回、闵损、冉耕、仲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愝、卜商、朱熹、有若的牌位,此十二人被公认为孔子的好学生、儒学最杰出的功臣,所以被称“十二哲”。四配和十二哲的陪侍,显示出儒家学派后继有人,济济一堂。牌位前设有供案,上面摆设着祭祀的祭品“太牢”(猪、牛、羊各一)和祭祀时使用的爵、豆、簋、笾、簋、铏、尊、香炉、烛台等祭器,另有盛放五谷、酱料、果品之用的器皿。周围陈设着祭孔时演奏的瑟、磬、笙、编钟、枧等礼器、乐器。供案之前是拜位。据史料记载,当年大成殿的楹柱上有两幅楹联,一幅题有“德贯百王;功垂万世”,另一幅题为“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整个大殿,体量宏大、用料考究、格调高雅,完全是按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祭祀孔子为大祀仪式的规格设计建造的,属于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当年的行政长官张景惠在《碑志》中作了说明:“谨案孔子之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宫,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宏观大起,创而非固,尚且缔造合乎大祀之仪。”这是哈尔滨文庙大成殿的礼制体现。 哈尔滨文庙之所以被称为东北地区规制最全、等级最高的文庙,主要体现在大成殿上。大成殿的“高规格”主要体现在,首先是采用了最大的开间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讲究“九五之尊”,九为最大。因此古建筑中“七间夹二室”即九开间,“进深五间”为最大建筑规模。而哈尔滨文庙却建立了一座“九问夹二室”即十一开问、进深六问的大成殿。在开间和进深的规模上超出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达到了与皇家建筑等同的标准(故宫的太和殿为“九间夹二室”的十一开间)。其次,在屋顶规制上,大成殿采用了“重檐庑殿顶”,也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庑殿顶”这种建筑规制,一般常用于宫殿、庙坛一类的皇家建筑。如故宫的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的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等。除皇家建筑之外的其他官府、衙署、商埠、民宅等,是绝对不允许采用“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的。然而,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却使用了重檐庑殿顶这一最高规制。大成殿的顶层飞檐四角上,安放有骑凤仙人后带九只脊兽,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据查:中国古建筑四角垂脊兽安放的规制是以九为大,即除骑凤仙人外,最多有九个小兽,现有传统建筑中,只有故宫的太和殿上安有十个小兽,在九个小兽后面加上一件“行什”),而按照传统规定,只能摆设六个走兽。因为这座文庙建在民国年间,所以它打破了文庙传统建设原有的格局,以大祀孔子的规格建造。下檐四角骑凤仙人后随七件走兽,翼角翘飞椽、上檐二十三翘、下檐二十一翘,外檐斗拱上檐单翘重昂七踩、下檐重昂五踩的形制,也都是古建中等级颇高的。这种高规模、高规制的建筑形式,决定了大成殿建筑用材精良、体量宏伟壮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