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封面

作者:管俊昌//刘勇

页数:210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120360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现教学使用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要求组织编写。 相关专业学生通过该实验教材的学习和使用,既可巩固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也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目录

前言绪论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及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 实验二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 实验三 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物品的准备 实验四 微生物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一 抓取和固定实验动物的方法 二 常用实验动物感染技术 实验五 临床常见感染标本的采集 一 脓液标本的采集 二 痰液标本的采集 三 粪便标本的采集 四 尿液标本的采集 五 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的采集 六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七 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实验六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七 常用的细菌接种和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观察 一 细菌的接种方法 二 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 细菌的生长现象 实验八 细菌形态结构及运动观察 一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二 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三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四 细菌动力观察 实验九 细菌分布的测定 一 空气中细菌的分布 二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三 细菌在口腔中的分布及数量的测定 实验十 消毒与灭菌 一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二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三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四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 实验十一 细菌变异的观察 一 细菌的鞭毛变异现象 二 细菌的L型变异 实验十二 细菌致病性作用的观察 一 荚膜的致病作用 二 透明质酸酶试验 三 细菌外毒素毒性作用及抗毒素的保护作用 四 细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第二篇 病原体的分离鉴定 实验十三 病原性球菌 一 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观察 二 链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观察 三 奈瑟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观察 实验十四 肠道杆菌 实验十五 霍乱弧菌 一 霍乱弧菌的形态学观察和动力观察 二 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实验十六 厌氧性细菌 一 厌氧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观察 二 厌氧芽孢梭菌 实验十七 分枝杆菌 实验十八 白喉棒状杆菌 实验十九 其他细菌/动物源性细菌 一 炭疽芽孢杆菌 二 蜡样芽孢杆菌 实验二十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一 支原体 二 衣原体 三 立克次体 四 螺旋体 实验二十一 病原性真菌 一 真菌的形态观察 二 真菌的培养与菌落观察 三 病原性真菌的临床标本检查法 实验二十二 病毒学的基本实验 一 病毒的形态观察 二 病毒的培养方法 三 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 四 病毒的中和试验 五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实验二十三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十四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 实验二十五 HIV的检测 一 ELIsA法检测HIV抗体 二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第三篇 综合性实验(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二十六 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二十七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二十八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实验二十九 组织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附录 示教彩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9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