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晓春孙华主编
页数:560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79006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为蓝本进行精选, 尽可能地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其中, 旨在使留学生学习并掌握与西医完全不同的中医系统思维方法,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等。
目录
节选
(二)阴阳互根 是指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说,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正如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在自然界中,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天为阳,地为阴,没有天也就无所谓地,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在人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生阳长,阳杀阴藏。”就是说,阳依赖于阴而存在,阴依赖于阳而存在。倘若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滋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三)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如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以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白天阳气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夜晚阴气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阴气渐生,阳气渐衰,机体的生理功能也由兴奋逐渐转向抑制,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阴与阳之间的互为消长是不断进行着的,是绝对的;而阴与阳之间的平衡则是相对的,是动态的平衡。 (四)阴阳转化 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如果说阴阳消长是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就是质变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的“物生谓之化”,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物极谓之变”,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点,由盛到衰,向它反面转化的阶段。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以及“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就是指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的程度,就要向它的反面转化。以疾病来说,阴阳的转化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相互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