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进喜,宫晴,赵峥编著
页数:196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552110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各人体质不同, 保健方法大不同, 赵进喜最新体质分型为北京中医药文化节推广项目。名医教您测体质调体质, 食疗药膳、小验方、八段锦、按灸穴位, 总有一款适合您。大量一手案例对号入座, 使初学者轻松入门, 自己就能轻松辨体质、调体质、防病保健。语言通俗易懂, 每篇内容短小
作者简介
编著者赵进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肾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薪火传承高徒奖获得者,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医杂志》特约编审、《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杂志》编委、《糖尿病之友》编委、《中华糖友》主编、华夏中医药健康咨询网技术总监。
临床长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末梢神经炎、视网膜病变、足坏疽、阳痿等)、肾病(肾炎蛋白尿、血尿、肾盂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等)、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等)。曾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与支撑重大疾病项目等10余项课题。成果获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医药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科普著作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0余篇,著有《古方妙用》、《四大经典与中医现代临床》(丛书)、《肾炎病防治与调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疼痛性疾病现代中医治疗学》等书。多次到国外讲学,指导博士后1人,研究生26人,其中博士生18人。
合著者赵峥为北京健康媒体记者,宫晴博士是赵进喜教授指导的临床医学博士,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从事临床工作。
相关资料
中医体质学说,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虽有所论及,多未能深究。进入当代,尤其是近十数年来,受中医“养生热”和“治未病”理念的影响,体质学说才为中医界理解,并逐渐深入到普通群众。至于体质分类,学者有分九种者,有分六种者,各有特色。更有中医专业外人士,也在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体,把体质学说讲得天花乱坠,故作神秘,严重脱离实际,已经对广大群众养生保健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有一位真正能够贯通古今、扎根临床的中医专业人士出来,为中医体质学说正本清源。
赵进喜三阴三阳体质学说,传承《内经》,法遵《伤寒》,独具慧眼,颇能切合临床实际。曾应邀到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山东电视台《养生》节目、江苏电视台《名医》节目、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节目以及msn《名医讲堂》栏目讲解,并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以及港澳等国家与地区报告三阴三阳体质学说及其应用经验,反应热烈,反响良好。
《分清体质好养生》既有学术特色,能独步医林,又通俗易懂,非常切合实际。所以,愿向广大中医和养生爱好者,以及多种慢性病患者推荐此书。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中心 刘炳林
本书特色
各人体质不同,保健方法大不同,赵进喜最新体质分型为北京中医药文化节推广项目。名医教您测体质调体质,食疗药膳、小验方、八段锦、按灸穴位,总有一款适合您。大量一手案例对号入座,使初学者轻松入门,自己就能轻松辨体质、调体质、防病保健。语言通俗易懂,每篇内容短小精彩,一眼就能把握保健要领。书后附赠人体全彩经络挂图。
目录
木质有坚脆,体质有不同 2
匠人伐木的譬喻和体质从化 4
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的体质 5
不同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7
体质不同,调治疾病与养生方法不同 10
奇妙的人体三阴三阳六大生理系统 13
三阴三阳体质分类法,从十八罗汉想到的 17
初步判断您的三阴三阳体质倾向 19
三阴三阳体质问卷表 27
赵进喜教授亲传三阴三阳体质经验判断方法 35
下篇 三阴三阳体质人群如何养生
太阳甲型体质养生,重在顺应四时 40
食疗药膳方 40
银花茶 41
双叶茶 42
桑杏茶 43
桂姜茶 44
运动锻炼 44
心理调理 46
中药膏方 46
通宣理肺丸 46
其他保健方法 47
兜囊法 47
太阳乙型体质养生,重在补气固表 48
食疗药膳方 48
秘制酸梅汤 48
伤风神仙粥 49
玉兰花茶 50
运动锻炼 50
心理调理 51
中药膏方 51
玉屏风颗粒 51
桂枝汤颗粒 51
养生膏方 52
其他保健方法 53
防疫香囊 53
艾绒帽 53
干姜粉围脖披肩 53
干洗脸,点迎香,按风池 54
敲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络 55
按摩足三里 55
雀啄灸足三里 55
三伏、三九贴敷药物处方(源自《张氏医通》) 56
太阳丙型体质养生,重在清宣 57
食疗药膳方 57
银花利咽茶 57
菊花茶 57
鲜薄荷饮 58
银花甘草茶 58
银蓝桔梗甘草茶 58
运动锻炼 59
心理调理 59
中药膏方 59
银翘解毒颗粒 59
其他保健方法 59
针灸与穴位按摩 59
中药泡脚方 60
中药穴位贴敷 60
阳明甲型体质养生,重在通降 61
食疗药膳方 61
大黄绿茶 61
番泻叶代茶饮 62
决明子代茶饮 63
小麦草汁 63
莜麦窝窝 63
冰糖芋头 64
清炒苦瓜 64
白萝卜猪排冬瓜汤 64
凉拌苦苣 65
凉拌蒲公英 65
凉拌败酱草 65
中药膏方 65
新清宁片 65
其他保健方法 65
针灸与穴位按摩 65
腹部按摩与叩带脉 66
调胃润肠功 66
阳明乙型体质养生,通降兼以清补 67
食疗药膳方 67
槐米蜂蜜代茶饮 67
增液汤 68
凉拌银耳 68
凉拌黑木耳 68
凉拌莲藕 69
莲藕猪排汤 69
黑米燕麦南瓜粥 69
首乌茶 69
生当归蜜 70
生白芍蜜 70
三豆饮 70
杏仁白蜜饮 70
百合银耳羹 70
心理调理 71
中药膏方 71
麻仁润肠丸 71
其他保健方法 72
针灸与穴位按摩 72
腹部按摩与叩带脉 72
潮水法 73
阳明丙型体质养生,通降兼以温养 74
食疗药膳方 74
生姜红糖水 74
生姜蜂蜜水 74
莱菔子饮 75
运动锻炼 76
心理调理 76
中药膏方 77
良附丸 77
其他保健方法 77
针灸与穴位按摩 77
腹部按摩与叩带脉 78
鼓呵法 78
暖胃兜肚 78
少阳甲型体质养生,疏解兼补 79
食疗药膳方 79
茉莉花茶 79
薰衣草茶 80
玫瑰花茶 80
月季花茶 80
月季花梅花代茶饮 80
运动锻炼 81
八段锦 81
心理调理 83
中药膏方 83
逍遥丸或逍遥颗粒 83
加味逍遥丸 83
其他保健方法 84
针灸与穴位按摩 84
丽人香囊 85
调气法 85
托踏法 85
搓涂法 86
尊仁升降开合功法 86
少阳乙型体质养生,重在清解 88
食疗药膳方 88
佛手茶 88
香橼茶 88
黄芩饮 89
薄荷饮 89
香橼佛手荷叶茶 89
运动锻炼 89
心理调理 89
中药膏方 90
小柴胡颗粒 90
二陈丸 90
其他保健方法 90
针灸与穴位按摩 90
足部按摩 90
叩膻中 91
闭摩法 92
调气法 92
少阳丙型体质养生,清解兼通 93
食疗药膳方 93
草决明菊花饮 93
草决明绿豆饮 94
苦丁茶饮 94
苦瓜炒鸡蛋 95
海带丝木须肉 95
运动锻炼 95
心理调理 96
中药膏方 96
大柴胡颗粒 96
龙胆泻肝丸 96
其他保健方法 97
针灸与穴位按摩 97
眼穴按摩 97
搓涌泉或吴茱萸贴涌泉 97
托踏法、搓涂法、闭摩法 98
调气功法 98
腹部按摩 98
太阴甲型体质养生,健脾补气 99
食疗药膳方 99
芡实粥 99
莲子黄米大枣羹 100
莲子山药粥 100
南瓜粥 101
大麦茶 102
炒米花乌龙茶 102
洋葱爆牛肚 102
党参黄芪炖鸡 103
运动锻炼 103
八段锦 104
心理调理 104
中药膏方 105
六君子丸 105
补中益气丸 105
温补膏方 106
其他保健方法 106
提肛门 106
足三里按摩或雀啄灸 107
太阴乙型体质养生,重在温补 108
食疗药膳方 108
姜茶 108
姜粥 109
人参灵芝茶 109
姜糖桂花茶 109
桂圆红茶 109
党参鸡 110
人参汤 110
凉拌羊肚 111
运动锻炼 112
心理调理 112
其他保健方法 112
提肛 112
捏脊疗法 112
丁桂散敷脐 113
温脾兜肚 113
中药膏方 114
理中丸 114
香砂养胃丸 114
温补膏方 114
太阴丙型体质养生,健脾化湿 115
食疗药膳方 115
陈皮茶 115
山楂茶 115
红曲茶 116
薏苡仁莲子粥 116
薏仁莲子赤豆粥 117
凉拌海带丝 117
紫菜蛋花汤 117
海米冬瓜汤 117
苏叶炖鲤鱼 117
运动锻炼 118
心理调理 118
中药膏方 118
参苓白术丸 118
二妙丸 118
养生膏方 119
其他保健方法 120
针灸 120
水潮法 120
少阴甲型体质养生,滋阴清火 121
食疗药膳方 121
罗汉果茶 121
甘草汤 122
桔梗甘草汤 122
沙参麦冬饮 122
桑葚茶 122
雪羹 122
桑麻饮 123
冰糖燕窝 123
秋梨燕窝 123
秋梨蜜膏 124
百合银耳莲子羹 124
百合莲子羹 125
首乌茶 125
首乌荷叶醒呆汤 126
三才膏 126
石斛代茶饮 126
新方猪肤汤 126
百合煲猪心汤 127
爆炒腰花 127
运动锻炼 127
心理调理 128
中药膏方 129
六味地黄丸 129
左归丸 129
麦味地黄丸 129
七味都气丸 129
知柏地黄丸 129
天王补心丸 130
生脉饮口服液 130
养阴清肺口服液 130
百合固金丸 130
滋补膏方 130
其他保健方法 132
穴位按摩 132
中药穴位贴敷 133
梦失封金匮法 134
赤龙搅水法 134
足疗按摩 135
吴茱萸贴涌泉 135
少阴乙型体质养生,重在温补 136
食疗药膳方 136
葱白茶 136
葱姜茶 136
桂姜茶 137
秘制扶阳茶 137
参茸酒 138
当归生姜羊肉汤 138
核桃仁炒韭菜 138
枸杞子粳米粥 138
枸杞子代茶饮 138
葱爆羊肉 139
运动锻炼 139
心理调理 140
中药膏方 141
金匮肾气丸 141
四神丸 141
温补膏方 142
其他保健方法 142
穴位按摩 142
灸神阙、灸关元 143
提肛 144
起火得长安法 144
中药泡脚方 145
关元贴 145
温肾兜肚 145
少阴丙型体质养生,阴阳双补 146
食疗药膳方 146
人参核桃汤 146
人参蛤蚧散 147
鹿鞭酒 147
首乌益智仁饮 147
杜仲黑豆汤 147
虫草鸭 147
仙灵脾酒 148
葱爆海参 148
海参汤 148
口含蛤蚧尾 149
运动锻炼 149
心理调理 150
中药膏方 151
五子衍宗丸 151
右归丸 151
补肾膏方 151
其他保健方法 152
提肛 152
中药泡脚方 152
关元贴 152
王琦教授补肾壮腰保健操 153
形衰守玉关法 153
凝抱固丹田法 153
观升法 154
叩齿法 154
厥阴甲型体质养生,重在清降 155
食疗药膳方 155
夏桑菊代茶饮 155
苦丁茶饮 155
草决明茶 156
草决明菊花凉茶 156
运动锻炼 157
八段锦 157
心理调理 157
中药膏方 158
天麻钩藤颗粒 158
其他保健方法 158
穴位按摩 158
足疗 158
厥阴乙型体质养生,清降兼补 159
食疗药膳方 159
杞菊茶 159
玉竹三甲药膳汤 159
枸杞子炖猪肝 160
运动锻炼 160
心理调理 160
中药膏方 161
桑麻丸 161
杞菊地黄丸 161
养生膏方 161
其他保健方法 162
运睛法 162
掩耳法 162
穴位按摩法 163
足疗按摩 163
厥阴丙型体质养生,温补敛降 164
食疗药膳方 164
枸杞子山茱萸酸梅汤 164
天麻炖鸡 164
灵芝枸杞子茶 166
运动锻炼 166
心理调理 166
中药膏方 166
右归丸 166
养生膏方 166
其他保健方法 167
提肛 167
灸法 167
关元贴敷 167
温水泡脚搓涌泉 168
“无心得大还”法 168
附录1 169
中医学体质理论发展小档案 169
附录2 170
三阴三阳十八种人群体质特征大揭秘 170
附录3 176
常用穴位一览表及用药说明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