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亚娥
页数:44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13062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通史体例,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人类的起源、远古的文明、古代帝国的兴起、宗教的传播、中世纪封建社会、十字军东征、帝国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殖民与海外贸易、启蒙主义时代、殖民地独立、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变化等十八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设置了“相关链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以期对正文进行补充;还有大事年表,按照年代顺序记录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要闻,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比较、记忆。此外,书中配以200余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图片,图文并茂, 视觉多元,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科学的体例、通俗流畅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独特的视角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做到融知识性、可读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大家呈现出一部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充实、立体鲜活的世界历史。
本书特色
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有繁荣辉煌,亦有艰难曲折。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败与兴衰、辉煌与悲伦、交替与更迭,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读史可以明智,更可以鉴古知今,从中汲取无穷智慧。朱亚娥主编的《世界通史》采用通史体例,以时间为序,对各个时代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简明的阐述,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在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能以宽度的世界胸怀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去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目录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开端
原始社会的人类发展
人类进化的道路
氏族公社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家的产生
亚洲(约公元前4万?前5000年)
“肥沃月湾”地区的农业
贸易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欧洲(约公元前4万?前5000年)
最早的欧洲人
多瑙河文明
非洲(约公元前4万?前5000年)
非洲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非洲的岩石画
美洲(约公元前4万?前5000年)
亚洲的早期居民迁往美洲
美洲的农耕和动物养殖
大洋洲(约公元前4万?前5000年)
土著居民的祖先移居澳大利亚
澳洲的岩石画
第二章?远古的文明
——民族与东西方文化
亚洲(公元前5000?前1200年)
美索不达米亚城市
苏美尔人城邦争霸
楔形文字的发明
苏美尔人的历法
阿卡德王国的兴衰
乌尔第三王朝
腓尼基的城市国家
腓尼基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实行海外殖民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的数学
古巴比伦的天文学
亚述王朝
赫梯帝国的兴衰
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与黎巴嫩
印度文明的建立与衰落
哈拉巴文化
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
东南亚地区村落公社
华夏民族的起源
夏朝
商朝
欧洲(公元前5000?前1200年)
神奇的巨石群
湖边的村庄
爱琴海上的米诺斯
拼音文字
迈锡尼文明的兴衰
希腊部落大迁移
非洲(公元前5000?前1200年)
北部非洲的古文明
古埃及王国的统一
金字塔时期
古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的数学和测量
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历法
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音乐
奇妙的金字塔
古埃及壁画
古埃及的经济
埃赫那吞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
美洲(公元前5000?前1200年)
美洲印第安人
第三章?繁荣与争战
——古代帝国的形成
亚洲(公元前1200?前500年)
西周建立
《甘石星经》
腓尼基人向地中海扩张
以色列犹太王国
犹太教与《圣经》
亚述帝国的建立
亚述帝都尼尼微
新巴比伦王国
波斯国的建立
波斯文化
大流士一世
古印度科学成就
吠陀文学
印度圣物——牛
列国时代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祖十大弟子
欧洲(公元前1200?前500年)
斯巴达城邦
希腊的“荷马时代”
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
雅典国家的产生
奥林匹克运动会
毕达哥拉斯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柏拉图
苏格拉底
非洲(公元前1200?前500年)
埃及新王国的衰亡
腓尼基人建设迦太基
埃及王朝的后期
波斯征服埃及
美洲(公元前1200?前500年)
奥尔梅克文化
第四章?文化与交流
——古代帝国的强盛
亚洲(公元前500?公元1年)
摩揭陀王国
旃陀罗笈多崛起
孔雀帝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艺术
薛西斯一世
帕提亚安息王朝建立
安息君主制
秦朝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
欧洲(公元前500?公元1年)
希波战争
雅典的海上霸权
马拉松战役
萨拉米斯海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里克利改革
马其顿的兴起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帝国的衰亡
亚历山大城
亚里士多德
欧几里德与《原本》
阿基米德
罗马征服意大利
布匿战争
罗马奴隶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
前三头同盟形成
后三头同盟和共和国的灭亡
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建立
罗马行省的建立
罗马的社会转型期
非洲(公元前500?公元1年)
托勒密篡权
苏丹库什王国脱离埃及
麦罗埃城与库什文明
亚历山大的法罗斯灯塔
美洲(公元前500?公元1年)
帕拉卡斯文化
蒂卡尔古城
玛雅文字
印第安人的艺术、音乐和舞蹈
第五章?战乱的世界
——宗教文化的演变
亚洲(公元1?400年)
东汉建立
白马寺
贵霜帝国建立
中国与古罗马建交
莫高窟
三国鼎立
两晋十六国
东晋与拜占庭建交
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纷争
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时期的经济生活
欧洲(公元1?400年)
屋大维后期统治
尼禄暴政
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
图拉真
普林尼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基督教的重大节日
罗马帝国的衰落
戴克里先改革
日耳曼部落入侵
罗马帝国的分裂
巴高达运动
君士坦丁的后期罗马帝国
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发展
基督教的合法化
圣诞节
非洲(公元1?400年)
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
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
美洲(公元1?400年)
普韦布洛印第安人
古代美洲工艺
第六章?东方渐兴盛
——中世纪封建社会
亚洲(公元400?800年)
南北朝
龙门石窟
隋朝
少林寺
开凿广通渠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玄奘取经
突厥的兴衰
回纥兴起
唐蕃和亲
唐长安城
火药的发明
一行测子午线
唐丝绸之路
朝鲜半岛的统一
田柴科颁行
骨品制
薛聪89
日本封建制度的建立
日本人为何要到唐朝“留学”
鉴真东渡
戒日王朝
印度教的形成
先知穆罕默德
阿拉伯帝国
倭马亚王朝
先知清真寺在麦地那兴建
阿拔斯王朝建立
巴格达的繁荣
阿拉伯文化的辉煌时期
欧洲(公元400?800年)
西哥特王国建立
勃艮第王国
汪达尔王国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东哥特王国建立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查士丁尼复兴罗马帝国
卡尔一世成为法兰克国王
加洛林时代的文艺复兴
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采邑制
美洲(公元400?800年)
玛雅帝国
玛雅帝国的版图
玛雅人的象形文字与日历
安第斯文明时期的农业
非洲(公元400?800年)
古加纳
马格里布的独立
突尼斯
大洋洲(公元400?800年)
大陆漂移
第七章?君主的权威
——中世纪新兴国家
亚洲(公元800?1000年)
五代十国
佛光寺
北宋
宋朝的科举制度
伊斯兰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大翻译运动
伊斯兰对医学的贡献
印度文化的传播
白益王朝
伽色尼王朝苏丹马穆德
亚洲新兴国家的诞生
吴哥王朝的成立
欧洲(公元800?1000年)
查理大帝加冕为皇帝
查理帝国的分裂
查理帝国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挪威维金人征服冰岛的迁徙
法兰克诺曼底公国诞生
诺曼底人在欧洲扩张
拜占庭帝国向外扩张领土
德意志和意大利成为教皇国
阿尔弗雷德统一英格兰
古罗斯与拜占庭的战争
罗斯人国家的建立
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经济
非洲(公元800?1000年)
西非苏丹的繁荣
图伦王朝
法蒂玛王朝入侵埃及
美洲(公元800?1000年)
霍霍卡姆文化繁荣
玛雅文明与托尔特克文明的融合
托尔特克人建设首都图拉
大洋洲(公元800?1000年)
第八章?十字军东征
——多种文明的兴衰
亚洲(公元1000?1200年)
辽大举攻宋
金朝
庆历和议
西夏
活字印刷
苏非运动的蔓延
缅甸蒲甘王朝
花剌子模国家建立
吴哥寺建成
突厥人入侵印度
萨拉丁
欧洲(公元1000?1200年)
欧洲银行的起源
西欧城市的发展
基督教世界控制地中海
西班牙哈里发
费迪南国王
亨利三世皇帝与教皇制改革
残暴的巴西尔
诺曼底王朝
诺曼底征服后英格兰的封建制度
征服者威廉
亨利二世改革
理查一世
腓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
佛罗伦萨共和国建立
维金人
罗马风格
比萨斜塔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
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朝圣之路
修道会
格列高利派关于圣战的理论
十字军东征
拉丁帝国
圣拉丁之战
英格兰君主制民族国家的形成
非洲(公元1000?1200年)
埃及反抗十字军入侵
穆拉比特运动
北非两代兴亡
西塔德尔城堡
尼日利亚卡诺城墙
美洲(公元1000?1200年)
印加人霸权开始
北欧海盗登上北美大陆
托尔特克文明的衰落
契姆秘鲁人发展成为帝国
大洋洲(公元1000?1200年)
波利尼西亚人建造石头神殿
第九章?战祸与瘟疫
——强盛帝国的扩张
亚洲(公元1200?1400年)
联蒙灭金
南宋灭亡
元朝建立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蒙古分治
元代统治
元朝驿站
蒙古文字
蒙古人征战欧洲
拔都建金帐汗国
元代宗教与经济政策
元朝对外交往的扩大
郭守敬
马可波罗
伊利汗国
素可泰王朝
帖木儿征服中亚
德里苏丹国
奥斯曼帝国诞生
阿瑜陀耶王朝
印度的德里成立图格拉克朝
明朝建立
明朝的科举制度
李成桂建立李朝
李朝世宗创制朝鲜字母
室町幕府兴起
帖木儿入侵蒙古
佛教在印度消失
欧洲(公元1200?1400年)
西方科学和思辨思想的发展
涅瓦河战役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
瓜分拜占庭
立陶宛大公国建立
巴黎圣母院建成
黑火药用于战争
神圣罗马帝国首都布拉格
汉萨同盟结成
英国议会政治
穆拉德
亚得里亚堡陷落
共和主义者伦佐
但丁和《神曲》
黑死病蔓延欧洲
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法国的议会君主制
法国扎克雷起义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英法百年战争
威尼斯获得海上霸权
巴塞罗那的反犹人行动
非洲(公元1200?1400年)
马里王国成立
埃及阻止蒙古军西征
曼萨穆萨统治
非洲语言的发展
奴隶贸易的扩展
美洲(公元1200?1400年)
阿兹特克建设都市
比拉科恰成为印加皇帝
玛雅文明
玛雅人的宗教
阿兹特克文化
印第安语言
大洋洲(公元1200?1400年)
早期汤加
早期新西兰
早期毛利人移民新西兰
第十章?航海地理大发现
——文艺复兴与新教改革
亚洲(公元1400?1500年)
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航海成就及衰落
郑和七下西洋
宗喀巴改革喇嘛教
那纳克创立锡克教
戴莱洛迦纳成为泰国国王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5世纪的波斯世界
欧洲(公元1400?1500年)
罗马教廷三教皇并立
英法和亲保和平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宗教改革家扬胡斯遭受火刑
人文主义史学产生
“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贵族赞助艺术
基督教人文主义
东正教与天主教合并
美第奇专政
玫瑰战争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沙皇”的称号
葡萄牙王子亨利航海探险
葡萄牙人以太阳计算纬度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葡萄牙人航海路线
女王资助哥伦布向西航行
西班牙的反犹运动
葡萄牙人向外扩张势力
为欧洲人开辟通往太平洋的航路
达伽马首航亚洲获得成功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革命
意大利形成都市国家
欧洲民族语言区域形成
文艺复兴的传播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成就
音乐的演进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资助者
文艺的展开
新柏拉图主义
天主教改革
非洲(公元1400?1500年)
非洲的贸易与繁荣
葡萄牙人侵占摩洛哥
艾思加鲁卡人的生活
发现好望角
桑尼阿里成为桑海统治者
大津巴布韦成为非洲南部中心
葡萄牙人侵入刚果河口
美洲(公元1400?1500年)
古代印第安文明
阿兹特克帝国兴盛
的的喀喀湖周边资源
美洲的“发现”
坦伯的驿站道路网
印加帝国
库斯科城
大洋洲(公元1400?1500年)
图因汤加王朝建祭祀广场
阿美利加韦斯普奇美洲探险
第十一章?宗教改革与战乱
——来自欧洲的强盗
亚洲(公元1500?1600年)
萨非王朝
伊斯迈尔一世的伊朗统一
莫卧儿王朝的建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
印度分裂
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
利玛窦与“西学东渐”
壬辰卫国战争
日本重建封建秩序
“洋鬼子”的涌入
日本海寇(倭寇)
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请求入贡
苏里曼就任哈里发
奥斯曼与西班牙之战
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
勒班陀海战
莫卧儿帝国走向繁荣
中日战争
欧洲(公元1500?1600年)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欧洲海外扩张的结果
麦哲伦环球航行
德雷克
维多利亚号返回西班牙
罗马建造新圣彼得教堂
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
赎罪券
路德派新教的创立
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
布鲁诺
耶稣会创建
约翰加尔文
胡格诺战争
教皇保罗三世设立异端法庭
武器改变了战争
科学的悲哀
新教的传播
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瓦西里三世
沙皇军团
波兰国王西吉斯孟
法国兴建罗浮宫
凯瑟琳摄政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尼德兰革命
西班牙开始衰落
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而归
非洲(公元1500?1600年)
黑奴贸易的兴盛
桑海的繁荣
阿达向埃塞俄比亚宣战
摩洛哥人的入侵与桑海的灭亡
葡萄牙对东非的控制
美洲(公元1500?1600年)
阿美利加的美洲探险
阿兹特克人迎接西班牙殖民者
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大洋洲(公元1500?1600年)
西班牙舰队横渡太平洋
曼达尼到达马尼希基诸岛
第十二章?领土的扩张
——殖民与海外贸易
亚洲(公元1600?1700年)
欧洲海上冒险家的到来
锡克教的兴起
莫卧儿帝国的文化
印度绘画艺术
波斯阿拔斯一世
德里素丹的文化
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太宗皇太极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日本的“锁国政策”
幕府时代的日本
安土桃山时代
歌舞伎
浮世绘
欧洲(公元1600?1700年)
近代早期欧洲的经济和社会
荷兰人对澳大利亚进行探险
荷兰成为欧洲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新国家荷兰的繁荣
《论公海》发表
圈地运动
英国颁布“济贫法”
古斯塔夫修建通向胜利的战壕
德雷贝尔建成第一艘潜艇
英国在美洲殖民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清教徒革命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模范军
掘地派
护国公制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英国“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科学家发明显微镜
胡克发现细胞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三十年战争
制造完成绝对王权的人物:黎塞留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建立
航海条例
三次英荷战争
路易十四试图称霸欧洲
俄国推行“开明”改革
非洲(公元1600?1700年)
荷兰在开普敦设殖民地
非洲人的血和泪
非洲奴隶贸易的规模
美洲(公元1600?1700年)
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政策
英国向北美殖民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印第安人反英战争
大洋洲(公元1600?1700年)
荷兰在中西太平洋上的航海经历
第十三章?启蒙主义时代
——近代的封建专制
第十四章?独立与革命
——殖民主义时代
第十五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主义帝国主义
第十六章?战争与资本主义列强
——一战爆发与科技发展
第十七章?战争与和平
——共产主义的传播
第十八章?科技文化民族经济
——走向和平与发展
亚洲(公元1947?2005年)
欧洲(公元1947?2005年)
美洲(公元1947?2005年)
非洲(公元1947?2005年)
大洋洲(公元1947?2005年)
节选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开端
公元前4万?前5000年,人类的祖先——现生人类(晚期智人)已遍及世界各地。他们是造船渡过浅海到达各地的,也有从东南亚移居到澳大利亚的人。
大约3.5万年前,晚期智人在最寒冷的时期,也就是海面约下降90米的冰河期得以继续存活。大约1.5万年前,迁往美洲大陆的最早的移居者,穿过了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冰冻的白令海峡大陆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到达南美的最南端——巴塔哥尼亚。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祖先为装饰自己身边的事物,创造了最早的艺术。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作为人类住所的洞窟,装饰着十分生动的动物绘画,而且还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的形状,用骨头雕刻成像。这个时期的人类,是靠狩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的,所以,为了获取食物,常常要反复迁徙。
不久,人类开始种植谷物,驯养野生动物,从此定居成为可能。就这样,出现了原始的村落。在这个时代末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原始社会的人类发展
蒙昧时代是根据生产技术发展水平而划分的原始社会的第一个文化阶段,是人类的幼稚时期,以顺应自然条件为特征。它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低级阶段指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级阶段指整个旧石器时代,相当于猿人与智人时期,距今约300万?1.5万年;高级阶段相当于中石器时代,属于晚期智人时期,距今约1.5万?1万年。蒙昧阶段这个时期,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如以采集果实、挖掘根茎和块根、拾取鱼贝和猎取动物等为食物。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从未加磨制的石器、棍棒、标枪,逐渐到磨制石器和制造弓箭,并掌握了摩擦取火的本领,从而学会了用火和石斧及做独木舟等。相应地人类也从居住的森林走出,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相对定居的村落。
野蛮时代是根据生产技术发展水平而划分的原始社会的第二个文化阶段,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到它的鼎盛时期。它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低级阶段指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约八九千年至七千年前后;中级阶段属青铜器时代,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高级阶段属于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末,存在于整个公元前1000年。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人们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金属的冶炼,最初是炼铜,后来能够冶炼青铜和铁。有的地区,从动物的饲养发展为放牧畜群,导致游牧生活。适于种植的地区,则直接从采集过渡到种植植物,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田间耕作。此时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并向阶级社会过渡。
人类进化的道路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猿转变为人类始祖的时间在700万年前。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南方古猿阶段。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公元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的汤恩采石场发现的,它是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已发现的南方古猿生存于44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类。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区别于猿类,南方古猿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两足直立行走,他们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最初,一些人还认为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属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纤细型又称非洲南猿,身高在1.2米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粗壮型又叫粗壮南猿或鲍氏南猿,身体约1.5米,颅骨有明显的矢状脊,面骨相对较大。从他们的牙齿来看,粗壮南猿的门齿、犬齿较小,但臼齿硕大(颌骨也较粗壮),说明他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而纤细型的南方古猿则是杂食的。一般认为,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
(2)能人阶段。能人化石是公元1960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200万年前。能人脑容量较大,约在600毫升以上,脑的大体形态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而且牙齿比粗壮南猿的小。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在分类学上,古人类学家将他们归入人属能人种。能人生存的年代在200万年前到175万年前,当时粗壮南猿还没有灭绝。
(3)直立人阶段。直立人俗称猿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公元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已发现的直立人除了印尼的爪哇猿人外,还有德国的海德堡猿人、中国的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和石器,比较明确地揭示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史上的地位。北京猿人发现于1929年,其发现地为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现已获得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以及无数的石器、骨器和用火遗迹。北京猿人的身躯比现代人稍矮,男高约1.62米,女高约1.52米,四肢已具备现代人形,脑容量为1075毫升。这一切证明北京猿人已远离猿类而更接近现代人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在北京人遗址中,除发现了采集食用的朴树籽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禽兽遗骸,其中肿骨鹿化石就有2千多个个体,说明北京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约为170万年前到20余万年前。至今为止,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均有发现。
(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尼安德特人是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简称“尼人”。早期智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30万年到20万年前到距今5万年到4万年前。中国的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均属于尼人。尼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毫升,尼人与直立人相比,头骨比较平滑和圆隆颅骨厚度减小;面部(从眉脊向下到下齿列部分)向前凸出的程度与直立人相似。欧洲尼人的鼻骨异常前凸,显示他们的鼻子一定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有大的牙齿和上颚,因此推测他们的鼻子不可能像现代欧洲人那样有狭窄的鼻腔,而是有一个向前大大地扩展的鼻腔。也就是说,他们拥有一个像现代欧洲人那么高同时又像现代非洲人那么宽的大鼻子;而且,鼻孔可能更朝向前方。尼人创造了被称为莫斯特文化的石器工业,石器制作技术有所提高,石器的形态更加规整,开始生产细石器,出现磨制、穿孔技术,并用骨、角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细小的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代表。当时的欧洲气候寒冷,尼人能够用火并且已经能够造火。尼人还开始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晚期智人也称“新人”,其生存年代为距今5万年至1万年前。因新人最早的化石是在法国的克罗马侬洞窟里发现的,故又名“克罗马侬人”。克罗马侬人不论在形体、高度,还是在脑壳比例上都有所变化,与现代人基本相同,脑容量平均在1400毫升以上。中国最先发现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这些化石是公元1933年在龙骨山的山顶洞中发掘出来的,包括完整的头骨三个、头骨残片三块、下颌骨四件、下颌残片三块、零星牙齿数十枚、脊椎骨及肢骨若干件。新人的分布较广,不仅在亚、非、欧三洲发现其化石,而且还分布在大洋洲和美洲。据人类学家研究证明,在1.5万年前已有人类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在4万年前,亚洲人从东南亚到达澳洲。
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发展阶段,后来由国家所代替。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全盛,金属器时代趋于瓦解。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实行族外婚;生产成果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血亲复仇、收容养子等)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氏族公社产生新的氏族,联合形成胞族,几个有亲属关系的胞族组成部落。
直至氏族出现,人类才禁止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由此产生了“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同伴,是同妻子的丈夫们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是同丈夫的妻子们之间的相互称谓。
氏族制度便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产生的,因为在群婚制下,人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故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此时,最初的母系氏族便产生了。母系氏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氏族的所有成员皆来自一位女祖先。
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使氏族组织亦不断增加,这时候两个氏族之间的群婚难以继续维持,对偶婚便应运而生。在对偶婚的形式下,成年男女在通婚的外氏族中,各自寻找一个配偶,作为自己与其经常发生婚配关系的主要对象,同时也不排除与其他异性发生偶尔的婚配关系。对偶婚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的最初萌芽。
氏族制度在全盛时期有氏族、胞族、部落等多种组织,它是原始公社发展的顶峰。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同时,一场父权制度取代母权制度的革命出现了,即父系氏族公社得到了确立。
父系氏族体现了以男子为中心的权力主义,于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取代了对偶家庭。个体家庭的出现削弱了氏族血缘关系,加快了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人员流动,出现了为了共同经济利益结成的农业公社。
私有财富的出现导致了人类愈演愈烈的财富角逐,军事民主制便出现了。这时 既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一旦军事首先或其他显贵在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之外,设立了维护自己利益的警察、监狱和法庭等机构,军事民主制便最后瓦解而由国家代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