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别害怕,我有好办法(全7册)

封面

作者:(美)唐·许布纳 等 著 陈芳芳 译 (美)莉萨·史蒂文斯 等 绘

页数:560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754101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别害怕,我有好办法(全7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读懂的心理自助书。用孩子能理解的拟人和爆笑趣事,展现复杂的脑科学、动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图文搭配,识字就能看。作者是36年专攻焦虑问题的儿童心理学家,她提出,比起一味安抚孩子,真正能帮助孩子提升勇气的方法是让孩子直面恐惧。书中还有帮助孩子提升勇气的养育方法,超多刷新父母认知的养育小贴士。帮助亲子共读,让情绪管理成为全家都可以学的日常技能。本套书一共7册,分别以7种“害怕”心理做为切入点,为孩子提供一套有趣的焦虑缓解诀窍。

作者简介

唐·许布纳
从业36年的心理学家、父母教练。
致力于父母和孩子的焦虑心理的治疗,开发了将认知行为技巧转化为儿童可以轻松掌握的方法“七步应对焦虑法”。
屡获殊荣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书已被翻译成23种语言在全球已畅销超过100万册。
在《今日秀》、CNN 以及 WebMD 等中担任顾问。
在TEDx的演讲《反思焦虑:学会面对恐惧》于YouTube上被观看了超过100万次。

莉萨·史蒂文斯
毕业于剑桥艺术学院,获得儿童书插画硕士学位。

唐·许布纳

从业36年的心理学家、父母教练。

致力于父母和孩子的焦虑心理的治疗,开发了将认知行为技巧转化为儿童可以轻松掌握的方法“七步应对焦虑法”。

屡获殊荣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书已被翻译成23种语言在全球已畅销超过100万册。

在《今日秀》、CNN 以及 WebMD 等中担任顾问。

在TEDx的演讲《反思焦虑:学会面对恐惧》于YouTube上被观看了超过100万次。

莉萨·史蒂文斯

毕业于剑桥艺术学院,获得儿童书插画硕士学位。

致力于儿童发展研究,包括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依恋障碍。

她是插画、手工娃娃和木偶高手,在这三个领域都举办过展览。

萨莉·多诺万

获奖童书作家。

英国杂志编辑协会和专业出版商协会的年度商业专栏作家。

被授予英国官佐勋章。

埃米·斯米德

童书插画家,重视插画传达的故事、图书的读者对象、插画信息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喜欢在插画中加入幽默和隐喻,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他们并不奇怪。

获荷兰阿纳姆艺术学院美术学士学位、英国法尔茅斯大学美术学士学位、英国布莱顿大学设计和插画硕士学位。

[译者简介]

陈芳芳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副编审,一级翻译,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翻译图书100余本,近1000万字,其中少儿文学、少儿科普图书60余本,在接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特色

提出“直面恐惧”的勇气提升法。36年专攻焦虑问题的儿童心理学家,给你很多刷新父母认知的焦虑应对方法。比如,比起一味安抚孩子,更该让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才能应对恐惧和焦虑。再比如,我们不该说:“我觉得安全,所以你也应该觉得安全。”当身体和大脑认为环境不安全时,其他人无法强行告知我们环境是安全的。更善良和科学的说法是:“我想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让你感觉不安全,我们一起弄清楚。”

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读懂的心理自助书。用孩子能理解的拟人和爆笑趣事,展现复杂的脑科学、动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图文搭配,识字就能看。

6本书的后面都分别附有给父母在日常养育中帮助孩子提升勇气的专业方法。亲子都适合读,让情绪管理成为全家都可以学的日常技能。

专家盛赞:北医六院精神科人气医生、亲子阅读培训总导师,分别从心理和阅读角度力荐本书,并撰写专家领读,帮助父母更好地将书中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当我不敢接近动物时会这样做》把“可怕”的接触变成有趣的进阶

《当我害怕坏人时会这样做》教你把坏人像口香糖一样“吐掉”

《当我担心犯错时会这样做》帮你在“犯错大赛”中赢得冠军

《当我面对陌生事物时会这样做》让你的勇敢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壮

《当我总担心生病时会这样做》帮你识别大脑里的健康“假警报”

《当我总要爸爸妈妈陪时会这样做》帮你找到独自完成一件事的快乐

《当我觉得焦虑时会这样做》让知识和勇气成为你的超能力

前言 书中的角色

“狒狒惊魂日”1:普通的一天

嗡嗡叫的心理创伤

两根胡萝卜的故事

活下去的动力

生存面临的各种危险

“狒狒惊魂日”2:尖叫和咒骂

我在“狒狒惊魂日”到底经历了什么

杏仁核和肾上腺素

“狒狒惊魂日”3:逃命

小羊和人类婴儿的大比拼

狒狒警报系统

记忆回放

“有的人”和他们说错的 3 件事

如何增强超能力

“狒狒惊魂日”4:最后一章

关于心理创伤的终极报告

前言

关于科学和善良的真相
我们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安全与否。
我们不了解其他人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该对别人说:“我觉得安全,所以你也应该觉得安全。”当身体和大脑认为环境不安全时,其他人无法强行告知我们环境是安全的。
“我想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让你感觉不安全,我们一起弄清楚。”这样说不仅更善良,而且更科学。
记忆回放
读到这一章,你已经对大脑、科学和求生有了很多了解。这是匪夷所思的新科学,你已经有了许多超能力。
下次你看到一个人陷入惊恐,你就可以对他说:“大脑深处有一个杏仁状的结构,叫杏仁核。它的工作就是随时发现危险。你猜怎么着?它刚才就行动了。”对方一定非常震惊。

节选

写在前面:多重身份下的观察
姜思思,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作为同时拥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母亲三重身份的人,我常会被问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反而更容易出情绪问题?”事实上,我不觉得“现在的孩子各方面条件都更好”。这是一个物质丰裕撞上信息过载的复杂时代,孩子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别害怕,我有好办法”这套书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唐·许布纳博士是有36年临床经验的美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这套书的内容也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根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书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情境,如与父母分开、担心犯错、对健康的担忧以及面对新环境或新人时的焦虑。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脑科学变成了生动的比喻。大脑中的杏仁核被比作过度尽责的“保安”,常把树叶沙沙声误判为危险信号;前额叶则是冷静的“指挥官”,负责判断警报真假。当孩子颤抖着说“我不敢上台”时,教他用“我的杏仁核又拉警报啦”替代“我完蛋了”——这种具象化表达,让孩子明白“害怕不是我的错,而是大脑在努力保护我”。书中的4步情绪调节法尤其值得实践:从用吹气球呼吸法放飞紧张,到设计“勇气阶梯”逐步暴露恐惧,每一步都暗合心理治疗原理,却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笑声中建立自信。
父母的支持在孩子应对情绪挑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提供安全感非常重要——当孩子表达对某种情境的担忧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我知道你现在很担心,但我们会一起面对。”
教育正确的应对方法——帮助孩子了解焦虑的本质,并教授他们有效的应对技巧。比如,教孩子使用正念呼吸法来放松自己。培养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新事物和挑战,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一次尝试都是学习的机会。“你今天勇敢地尝试了新活动,真棒!”
示范如何应对焦虑——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如何冷静地面对焦虑情境。比如,当自己面对焦虑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写在前面:多重身份下的观察

姜思思,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作为同时拥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母亲三重身份的人,我常会被问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反而更容易出情绪问题?”事实上,我不觉得“现在的孩子各方面条件都更好”。这是一个物质丰裕撞上信息过载的复杂时代,孩子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别害怕,我有好办法”这套书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唐·许布纳博士是有36年临床经验的美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这套书的内容也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根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书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情境,如与父母分开、担心犯错、对健康的担忧以及面对新环境或新人时的焦虑。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脑科学变成了生动的比喻。大脑中的杏仁核被比作过度尽责的“保安”,常把树叶沙沙声误判为危险信号;前额叶则是冷静的“指挥官”,负责判断警报真假。当孩子颤抖着说“我不敢上台”时,教他用“我的杏仁核又拉警报啦”替代“我完蛋了”——这种具象化表达,让孩子明白“害怕不是我的错,而是大脑在努力保护我”。书中的4步情绪调节法尤其值得实践:从用吹气球呼吸法放飞紧张,到设计“勇气阶梯”逐步暴露恐惧,每一步都暗合心理治疗原理,却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笑声中建立自信。

父母的支持在孩子应对情绪挑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提供安全感非常重要——当孩子表达对某种情境的担忧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我知道你现在很担心,但我们会一起面对。”

教育正确的应对方法——帮助孩子了解焦虑的本质,并教授他们有效的应对技巧。比如,教孩子使用正念呼吸法来放松自己。培养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新事物和挑战,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一次尝试都是学习的机会。“你今天勇敢地尝试了新活动,真棒!”

示范如何应对焦虑——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如何冷静地面对焦虑情境。比如,当自己面对焦虑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面对负面情绪,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就像酸甜苦辣咸都是味道,高兴、焦虑、恐惧、愤怒也都是情绪。每种情绪都有其功能,比如焦虑、恐惧帮助我们远离危险,愤怒则帮助我们保护自己。情绪本身并无好坏。因此,出现负面情绪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负面情绪不大,你大可以引导孩子以“看到、接纳”甚至“顺其自然”的方式应对。但是当负面情绪特别严重,或者迟迟不肯离去时,就需要使用一些情绪处理的方法来应对了。

正如本书作者强调的,心理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拼命消除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困境,与环境相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父母可以巧妙整合东西方养育智慧。作为美国作品的译作,文化差异必然存在,值得正视。作者用“鞋盒里的蜜蜂”比喻心理创伤,既承认被蜇的疼痛,也传递“打开盒子释放蜜蜂”的勇气;中国父母则完全可以将其本土化,结合《西游记》中的“通关文牒”,把挑战变成师徒四人取经般的冒险。书中的正念呼吸法,本就是东方智慧,若与二十四节气结合,便能让孩子记录“惊蛰时杏仁核苏醒”“冬至日勇气生长”——让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学共振。

最后,我想对每一位翻开这套书的父母说:养育孩子,也是一次重新养育自己的机会。本书非常适合父母与孩子共读,一起学习和讨论,共同吸收和批判。当孩子舔着橙子味棒棒糖颤抖时,当他在秋千架上被“狒狒警报”吓落手机时,这些瞬间不是成长的绊脚石,而是心灵的年轮。真正的勇气,从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清醒地分辨乌云和彩虹,是允许自己尽尝情绪的五味,是自主的决定:此时此刻,我要逆流而上,或是顺流而下。

从害怕到勇气:打造孩子情绪韧性的亲子阅读指南

毛丫,绘本育儿指导师培训总导师、绘本 多元智能课程体系创始人

在我指导父母们做亲子阅读的近10年里,经常有父母咨询如何应对孩子的各种害怕:孩子害怕小狗、不敢独自睡觉、过度担心分离、面对新事物畏缩不前……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时常常陷入两难,安慰他“不用怕”,却无济于事;顺着他的恐惧走,又担心强化了他的不安。渐渐地,本该轻松的日常场景变成了全家的挑战。

当我发现“别害怕,我有好办法”这套书时,我感到欣喜,因为它正好能帮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7册图书以温和而专业的方式,分别从害怕动物、害怕坏人、分离焦虑、害怕犯错、担心生病、害怕尝试新事物及其他焦虑等角度,为孩子提供了系统的情绪管理工具。

对于幼儿园到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我鼓励大家亲子共读这套书。因为即使孩子已经认识字,通过父母的参与引导,书中的概念才能更好地被孩子理解和内化。这种共读方式蕴含三重价值: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父母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父母提供情绪管理的智慧和工具。

这种亲子共读不仅对孩子有益,对父母同样是一次成长机会。在当今压力重重的社会环境中,许多父母也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焦虑和不安。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这套书,父母能够:

了解焦虑的心理机制,认识到“害怕并不等于危险”。

学习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如呼吸法、正念练习等。

反思自己可能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焦虑的言行方式。

建立更健康、更开放的亲子沟通模式。

在我的绘本育儿课程里,我常常对学员们说:当我们教导孩子情绪管理时,我们也在重新教育自己。这种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帮助孩子发展情绪智慧,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更具情感智慧的家庭文化。

接下来,我将分享5个让亲子共读发挥最大效果的实用策略。

1.选择时机。

不要等到孩子处于情绪爆发的高峰时才拿出书来读,选择孩子相对平静的时刻一起阅读,可以让信息更好地被吸收。如同《当我觉得焦虑时会这样做》中所说的,当“嗡嗡叫的蜜蜂”安静时,大脑才能正常思考。选择平静的时刻一起阅读,不仅是学习,也是建立亲子连接的美好时光。

循序渐进。

阅读这套书时,建议采取“小步走”的策略循序渐进,不要急于追求“读完一本书”的形式感,而是要注重理解和内化,让书中的心理学概念和实践方法真正转化为孩子的认知和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成长过程,需要分步骤、有节奏地引导。每一种情绪技能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和练习。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挑战,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难度和进度。

要知道,这套书不是“读完就忘”的读物,而是成长路上的常备指南。当孩子面临新挑战时,可以重新翻阅相关章节;当他克服了某个恐惧,也值得回顾,庆祝这份成长。同一本书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阅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和启发。

互动阅读。

在跟孩子一起阅读这套书时,切忌照本宣科地一味往下读,而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比如,读到《当我担心犯错时会这样做》中描述“吹气球呼吸法”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假装吹气球,来练习这种呼吸法;对于《当我害怕坏人时会这样做》中的“口香糖”比喻,可以真正拿出口香糖,让孩子体验从强烈到平淡的味道变化,理解“咀嚼恐惧”如何让可怕的想法逐渐失去力量;在阅读《当我不敢接近动物时会这样做》时,可以和孩子讨论“害怕”和“不舒服”的区别,帮助孩子认识到害怕并不等于危险,许多时候只是对未知的不适应。

这些互动不仅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更帮助孩子通过感官体验和个人联系,真正理解和内化那些抽象的心理概念。

生活应用。

阅读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书中方法真正带入日常生活。比如,《当我总担心生病时会这样做》中提到的 “呼吸法”和“正念活动”可以成为日常练习,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担心生病的场景,当孩子感到焦虑、害怕或情绪波动时,都可以随时运用。通过日常的反复练习,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调节的“肌肉记忆”,让他们在需要时自然地运用这些技巧,帮助大脑安静下来。

当孩子害怕尝试新事物时,可以应用《当我面对陌生事物时会这样做》中的“三步法”,先用魔力之问:“我感觉紧张是因为它很危险,还是因为它很陌生?”,再关注真实存在,最后通过挑战从没做过的事来练习勇敢。

通过这样的方式,书中的概念不再只是故事,而成为孩子面对学习、社交、表现等实际挑战时的得力助手。

父母示范。

孩子学习的最大来源不是听到我们说什么,而是看到我们做什么。当你面对挑战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技巧,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有点紧张,我要试试书里的深呼吸方法。”在家庭会议中,坦诚分享自己也有不安和恐惧,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这种真实的示范传递了一个强大的信息:情绪管理不是“修复缺陷”,而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当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努力应对自己的情绪时,他们不仅学到了具体的应对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感到害怕或焦虑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人之常情。通过你的示范,孩子学会的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态度。这种身教胜于言传的力量,会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情绪智慧基础。

我相信,这套“别害怕,我有好办法”系列将为许多家庭带来改变。它不仅仅是七本解决问题的书籍,更是帮助孩子建立情绪韧性的指南。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无法为孩子铺设一条没有恐惧的平坦道路,但这一套书可以给孩子一张情绪导航地图。当孩子学会辨识、接纳并管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时,他们就拥有了穿越任何情绪风暴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珍贵的礼物。

Article Title:《别害怕,我有好办法(全7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