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两种思想观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

封面

作者:陈鑫

页数:20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43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旨在开展一场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话,对话的中心问题是意识与对象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第二,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三,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探讨意识的功能不能离开时间之维。第四,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第五,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从以上内容出发,书稿初步探讨了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即立足于差异,展开对话,实现互补。

作者简介

陈鑫,1982年生,内蒙古海拉尔人。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10年和201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学位。2013年任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从事政治学、逻辑学、西方哲学、佛教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书特色

书稿旨在开展一场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话,对话的中心问题是意识与对象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第二,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三,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探讨意识的功能不能离开时间之维。第四,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第五,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从以上内容出发,书稿初步探讨了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即立足于差异,展开对话,实现互补。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与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唯识学与现象学概述
  第一节  唯识学的源流
  第二节  现象学的脉络
  第三节  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共同问题域
第二章  意识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一节  “心识”与“意识”
  第二节  “境相”与“对象”
  第三节  意识与对象的关系
第三章  意识的功能:时间与构建
  第一节  “唯识三世”与“内时间意识”
  第二节  “转变”与“构成”
  第三节  转识成智与理性重建
第四章  对象的展开:自我、他者与世界
  第一节  自我的解构与建构
第二节  他者的“变现”与“构成”——兼谈主体间性问题
  第三节  缘起世界与生活世界
第五章  意识哲学的两条道路
  第一节  生存论关怀和认识论探究
  第二节  宗教性与科学性的分野
  第三节  对唯识学与现象学之兴衰的反思
结语  意识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差异-对话-互补
附录一  《唯识三十论颂》今注今译
附录二  胡塞尔与唯识学(译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两种思想观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9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