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爱因斯坦传

封面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

页数:548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57835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超级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又一部最有价值的传记
      ★本书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最佳图书奖
      ★英文版首印50万册
      ★爱因斯坦所有文档解密之后的第一部爱因斯坦生活传记。
      ★李开复、谢文等it精英微博推荐

 

作者简介

      沃尔特艾萨克森: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执行总裁,曾任有线新闻电视网(CNN)主席和《时代》(Time)周刊总编。他的著作有《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和《基辛格传》等。

相关资料

“本书理应受到广泛赞誉。它行文流畅,可读性极强,将爱因斯坦的个人和科学两方面优雅地融合了起来。”
——杰拉尔德霍尔顿(gerald holton),哈佛大学马林克罗德物理学讲座教授,《爱因斯坦、历史与其他激情》(einstein, history, and other passions)的作者
“艾萨克森对爱因斯坦科学著作的处理极为出色,准确齐备,正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这是迄今为止可读性最强的爱因斯坦传记。他利用新近披露的历史材料,完整地揭示了爱因斯坦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贡献。”
——a道格拉斯斯通(a. douglas stone),耶鲁大学卡尔摩尔斯应用物理学和物理学讲座教授
“沃尔特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虽然关于爱因斯坦的读物已经为数不少,但难能可贵的是,艾萨克森有机会接触到新的重要材料,既讨论了爱因斯坦作为人的方面,又阐述了他在物理学上的深刻思想。这部赏心悦目的传记使这位大物理学家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196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夸克与美洲豹》(the quark and the jaguar)的作者
“艾萨克森的这部传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作者对历史文献的掌握极为出色,对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许多新的洞见。”
——戴安娜科默斯布克沃尔德(diana kormos buchwald),《爱因斯坦全集》总编,加州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
“艾萨克森这部出色的传记不仅介绍了爱因斯坦这个人,也很好地介绍了诸多科学细节。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读者手不释卷,是科学读物的典范之作。见到这本书,爱因斯坦定会倍感欣慰。”
——劳伦斯m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凯斯西储大学的安布罗斯斯韦齐物理学讲座教授。《隐于镜中》(hiding in the mirror)的作者
“本书妙语连珠,每每读至兴处,不禁为艾萨克森拍案叫绝。”
——达德利赫施巴赫(dudley herschbach),哈佛大学小弗兰克拜尔德科学讲座教授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传》是一本爱因斯坦的生活传记,是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第一部有关他的内容详尽、可读性极强的传记。超级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基于新近披露的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探究了这位富于想象、不拘礼节的专利员领会造物主的心思、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爱因斯坦传》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引人入胜的故事证明,创造力与自由密不可分。

目录

致谢
主要人物
第一章 光束骑士
第二章 童年,1879-1896
第三章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1896-1900
第四章 恋人,1900-1904
第五章 奇迹年:量子和分子,1905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1905
第七章 最幸福的思想,1906-1909
第八章 奔波的教授1909-1914
第九章 广义相对论,1911-1915
第十章 离婚,1916-1919
第十一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1916-1919
第十二章 声名大振,1919
第十三章 四处奔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0-1921
第十四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1921-1927
第十五章  统一场论,1923-1931
第十六章  知命之年,1929-1931
第十七章 爱因斯坦的上帝
第十八章  流亡者,1932-1933
第十九章  美国,1933-1939
第二十章 量子纠缠,1935
第二十一章 原子弹,1939-1945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公民,1945-1948
第二十三章 里程碑,1948-1953
第二十四章 红色恐惧,1951-1954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时光,1955
尾声 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心灵
参考书目
注释
索引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爱因斯坦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9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