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封面

作者:施于庆//祝邦文

页数:21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081412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第1章模具制造工艺基础;第2章模具的加工设备及材料;第3章模具成形设备;第4章冲裁模设计与制造;第5章弯曲模设计与制造;第6章拉深模具设计与制造;第7章其它模具设计与制造,第8章模具的价格估算;本书阐明结构与制造成和装配及调试的关系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以引导读者快速地掌握模具结构设计并提高模具制造设计和制造水平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
第一节 冲压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一、冲压加工特点
二、冲压模具与夹具的不同点
第二节 冲压加工基本工序
第三节 冲压模具零件和冲压件常用材料
一、冲压模具零件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
二、冲压件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
三、冲压件材料的规格
四、新型冲压板材
第四节 冲压常用设备与常用模具加工设备
一、冲压常用设备
二、常用模具加工设备
三、模具结构设计与模具加工设备的关系
四、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冲裁模设计与制造
第一节 冲裁模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冲裁模工作原理
二、冲裁模工作过程
第二节 冲裁模设计基础
一、冲裁时板料的受力分析
二、冲裁过程的弹塑性变化
三、冲截断面质量分析
四、冲裁间隙
五、冲裁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六、冲裁力和冲裁功
七、排样与材料的经济利用
八、弹性元件的选取
九、冲裁模的压力中心计算
十、冲裁件工艺分析
第三节 冲裁模设计与制造
一、冲裁模结构设计
二、冲裁模设计步骤
三、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与制造

第三章 弯曲模设计与制造
第一节 弯曲模的设计基础
一、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二、宽板与窄板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分析
三、弯曲变形程度及其表示方法
四、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
五、最小弯曲半径
六、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七、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
八、弯曲力计算
九、弯曲件的工艺性
十、弯曲模设计的参数
第二节 弯曲模设计与制造
一、弯曲模结构设计
二、弯曲模设计步骤
三、弯曲模主要零部件设计与制造

第四章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
第一节 拉深模的设计基础
一、拉深时的变形和应力及应变状态
二、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
三、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和拉深系数的确定
四、拉深变形中的缺陷
五、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六、拉深力和拉深功的计算
七、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八、其他形状零件的拉深
第二节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
一、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二、提高板料成形极限性能的拉深模设计
三、拉深模主要零件的制造

第五章 其他板料成形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一节 胀形模设计与制造
一、胀形变形特点
二、平板毛坯的胀形条件及极限变形程度
三、胀形成形的冲压力计算
四、胀形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二节 翻边模设计与制造
一、圆孔翻边
二、外凸外缘翻边
三、翻边模设计与制造
第三节 缩口模设计与制造
一、缩口的变形特点
二、缩口的工艺计算
三、缩口模设计与制造
第四节 非规则成形模设计与制造
一、非规则成形件变形特点
二、非规则成形件的工艺计算
三、非规则成形模设计与制造

第六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作用
第二节 板料拉深有限元模拟冲模速度的影响
一、模拟拉深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有限元模型构建
三、模拟结果及分析
四、工艺试验和结论
第三节 冲压模具的价格估算
一、冲压模具费用的组成
二、模具价格的估算
三、模具价格估算实例
参考文献

节选

  《机械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拉深产生的塑性变形实际上使品格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产生较大的错动,错动后的晶格原子,就在新的位置上与其附近的原子组成了新的平衡,此时如果卸去了外力,原子间的距离可恢复原状,但错动了的晶格却不能再回到其原始位置了。常温下拉深,外力对板料所做的功,大部分都消耗于塑性变形并转化为热能,变形体的温度愈高,软化作用加强,有利于拉深变形进行。用机械压力机进行拉深,如果拉深速度较低,变形体排出的热量完全来得及向周围介质传播扩散,对变形体加热软化作用影响不大,而如果拉深速度较高,热量散失机会较少,软化作用会有些加强,但机械压力机速度低或高产生热量扩散与否对拉深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机械压力机拉深时滑块位移运动方式对冲压拉深在拉深件高度方向上(或拉深深度)上是连续的,拉深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产生较大的错动,原子间的距离在拉深过程中没有恢复原状的机会,而品格错动和原子间的距离在新的位置恢复原状是制件刚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机械压力机拉深就容易产生撕裂;而伺服压力机滑块运动变化速度要比机械压力机快得多,如果迅速地下降一段距离后作短暂停留,一方面变形体排出的热量还未来得及向周围介质传播扩散,软化作用还在,同时,短暂停留相当于暂时卸去了外力,原子间的距离得到恢复原状的机会,因此拉深效果较好;但如果同样迅速地下降一段距离后作相对比较长时间的停留,一方面变形体排出的热量完全来得及向周围介质传播扩散,软化作用减弱,原子间距离恢复原状后产生了较大的冷作硬化效果,使得变形抗力增加,反而不利于拉深,实际上相当于首次拉深后的以后各次拉深。而阶梯形凸模运动曲线的拉深的效果类似于台阶凸模运动曲线,区别在于:下降后再上升这段时间问隔中,可使原子间的距离在拉深过程中得到暂时的恢复,如果上升距离不长,热量还未向周围介质传播扩散,软化作用还在,如果上升距离较长,热量已有一些向周围介质传播扩散,软化作用减弱,这两种情况的共同作用是:但凸模上升,制件底部与凸模脱开,凸模下降冲击或打击了制件,然后再与制件一起下降,制件在后一次拉深时,受到冲击力和拉力共同作用。而冲击力是不利于拉深进行的。上升距离愈大,冲击愈明显,拉深效果愈不好,甚至比不上机械压力机拉深。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