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康德 著 著 韩林合 译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1002466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纯粹理性批判
内容简介
《纯粹理性批判》在学界被公认为是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又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一批判”,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西方哲学发展史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书除了非常重要的前言和导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阐述“先验要素论”,后一部分主要阐述“先验方法论”。贯穿全文的内容是,人们通过对理性的本身,即人类先天认知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其中一些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本源、作用、条件和界定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启蒙时代著名普鲁士王国哲学家,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他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义务主义等诸多流派,也影响了后世的新康德主义。
译者简介 韩林合,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曾主持翻译过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同时,他在形而上学领域也有着精深的研究,近些年更专注于康德哲学的研究。
本书特色
•康德三大批判之“第一批判”。
•最有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目录
题词
第一版献词
第二版献词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目录
第一版导论
一、先验哲学的观念
二、先验哲学之划分
第二版导论
一、论纯粹知识和经验知识之区分
二、我们拥有一些先天的知识,即使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知识
三、哲学需要这样一门科学,它确定了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理及范围
四、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之区分
五、在理性的所有理论科学中均包含有作为原理的先天综合判断
六、纯粹理性之一般任务
七、关于一种属于纯粹理性批判名义下的独特的科学的观念及其划分
上编 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 先验感性论
第1节
第一章 论空间
第2节 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释
第3节 空间概念的先验阐释
第二章 论时间
第4节 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释
第5节 时间概念的先验阐释
第6节 从这些概念得到的结论
第7节 阐释
第8节 关于先验感性论的一般性说明
……
下编 先验方法论
《纯粹理性批判》主要德、英、中文版本
译后记
修订版说明
前言
论究属于理性领域内知识之方法,是否由学问之安固途径进行,此由其结果而极易断定之者也。盖若在艰苦准备以后时行更易,此乃在将达目的之时突行中止;或时时迫不得已却步旋踵,别择新途;又或各个参与此同一事业之人,于进行程序之共通计划未能一致,吾人于此可断言其离进入学问之安固途径尚远,实仅冥行盲索而已。在此等情状中,吾人如能发现所能安全进行之途径,则吾人对于理性实已有所贡献——虽以此故,而令包含在原有之目的中者无数事项(此类目的乃未经详审即行采纳之者)皆应视为无益而废弃之。
节选
因此,诸事物的可能性的公设要求下面这点,即它们的概念要与经验的诸形式条件协调一致。但是,这种形式,即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客观形式,包含着关于对象的认识所需要的一切综合。就一个内在地包含着一种综合的概念而言,如果这个综合没有以如下方式属于经验,那么该概念就应当被看作空洞的,没有关联到任何对象:或者作为这样的综合,它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时该概念便叫作经验概念;或者作为这样的综合,它构成了先天的条件,泛而言之的经验(经验的形式)就是以它为基础的,此时该概念是一个纯粹概念,不过,它还是属于泛而言之的经验,因为它的对象只能在经验中被遇到。因为,就这样一个对象的可能性的特征来说,它是通过一个先天综合概念而被思维的,如果人们不是从这样的综合——它构成了该对象的经验认识的形式——得到它的,那么人们要从哪里得到它?在这样一个概念中一定不能包含任何矛盾,这点尽管是一个必要的逻辑条件,但是,对于该概念的客观实在性来说,即对于一个通过该概念而被思维的对象的可能性来说,这点还远远不够。因此,在由两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概念中没有任何矛盾,因为两条直线及其相遇的概念并不包含对一个图形的否定;相反,相关的不可能性的基础并不是该概念本身,而是该概念在空间中的构造,即空间及其规定性的诸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又有其客观实在性,即它们涉及可能的事物,因为它们先天地包含着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形式。
现在,我们要将这个关于可能性的公设的广泛的用处和影响展现在大家面前。如果我如此地设想一个恒常的事物,以至于所有在它那里变易着的东西都仅仅属于它的状态,那么我仅仅从这样一个概念不能认识到这样一个事物是可能的。或者,假定我设想这样的某种东西,它应当拥有这样的性质,以至于如果它被设定了,那么某种其他的东西便总是并且不可避免地跟着发生了,那么这样的东西的确可以无矛盾地被思维。但是,至于诸如此类的性质(作为因致性)是否会在某个可能的事物中被遇到,我们还不能由此而做出判断。最后,我可以设想这样一些不同的事物(实体),它们拥有这样的性质,以至于一个事物的状态在另一个事物的状态中引起了一种后果,并且反之亦然。但是,至于诸如此类的关系是否可能适合于某些事物,这点完全不能从这些包含着一种纯粹任意的综合的概念中得出。因此,只是经由这样的事实,即这些概念先天地表达了每个经验中的诸知觉的关系,人们才认识到了这些概念的客观实在性,即其先验的真理性;而且,尽管人们自然而然是以独立于经验的方式认识到这点的,但并不是以独立于与某种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形式以及这样的综合统一性的关联的方式认识到这点的,只有在该统一性中诸对象才能被经验地认识到。
因此,诸事物的可能性的公设要求下面这点,即它们的概念要与经验的诸形式条件协调一致。但是,这种形式,即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客观形式,包含着关于对象的认识所需要的一切综合。就一个内在地包含着一种综合的概念而言,如果这个综合没有以如下方式属于经验,那么该概念就应当被看作空洞的,没有关联到任何对象:或者作为这样的综合,它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时该概念便叫作经验概念;或者作为这样的综合,它构成了先天的条件,泛而言之的经验(经验的形式)就是以它为基础的,此时该概念是一个纯粹概念,不过,它还是属于泛而言之的经验,因为它的对象只能在经验中被遇到。因为,就这样一个对象的可能性的特征来说,它是通过一个先天综合概念而被思维的,如果人们不是从这样的综合——它构成了该对象的经验认识的形式——得到它的,那么人们要从哪里得到它?在这样一个概念中一定不能包含任何矛盾,这点尽管是一个必要的逻辑条件,但是,对于该概念的客观实在性来说,即对于一个通过该概念而被思维的对象的可能性来说,这点还远远不够。因此,在由两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概念中没有任何矛盾,因为两条直线及其相遇的概念并不包含对一个图形的否定;相反,相关的不可能性的基础并不是该概念本身,而是该概念在空间中的构造,即空间及其规定性的诸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又有其客观实在性,即它们涉及可能的事物,因为它们先天地包含着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形式。
现在,我们要将这个关于可能性的公设的广泛的用处和影响展现在大家面前。如果我如此地设想一个恒常的事物,以至于所有在它那里变易着的东西都仅仅属于它的状态,那么我仅仅从这样一个概念不能认识到这样一个事物是可能的。或者,假定我设想这样的某种东西,它应当拥有这样的性质,以至于如果它被设定了,那么某种其他的东西便总是并且不可避免地跟着发生了,那么这样的东西的确可以无矛盾地被思维。但是,至于诸如此类的性质(作为因致性)是否会在某个可能的事物中被遇到,我们还不能由此而做出判断。最后,我可以设想这样一些不同的事物(实体),它们拥有这样的性质,以至于一个事物的状态在另一个事物的状态中引起了一种后果,并且反之亦然。但是,至于诸如此类的关系是否可能适合于某些事物,这点完全不能从这些包含着一种纯粹任意的综合的概念中得出。因此,只是经由这样的事实,即这些概念先天地表达了每个经验中的诸知觉的关系,人们才认识到了这些概念的客观实在性,即其先验的真理性;而且,尽管人们自然而然是以独立于经验的方式认识到这点的,但并不是以独立于与某种泛而言之的经验的形式以及这样的综合统一性的关联的方式认识到这点的,只有在该统一性中诸对象才能被经验地认识到。
但是,如果人们想要从知觉提供给我们的材料中制作出关于实体、力、交互作用的全新的概念,而又没有从经验中获取这些概念的联结的例子,那么人们便会陷入这样的纯粹的幻象之中,其可能性根本没有任何标志,因为人们在这些概念那里没有把经验看作导师,也没有从经验那里获取它们。诸如此类的虚构的概念不能像范畴那样作为一切经验所依赖的条件而先天地获得其可能性的特征;相反,它们只能作为由经验本身所给出的概念而后天地获得其可能性的特征。而且,它们的可能性必定或者是后天地且经验地被认识到的,或者根本就不能被认识到。请考虑关于如下事项的概念:这样一个实体,它恒常地出现于空间之内,而又没有将空间充满(比如一些人曾经想要引入的那种处于物质与思维存在物之间的中间物);或者我们的心灵之能够预先直观未来(而决不是仅仅推导出未来)的独特的基础能力;或者最后,我们的心灵的这样一种能力,借之我们能够与其他人处于思想的共存之中(无论这些人距离我们多么遥远)。这些概念是这样的概念,其可能性完全是没有根基的,因为它不能建立在经验及其众所周知的法则基础之上。而且,如果没有经验及其众所周知的法则,那么这种可能性不过就是一种任意的思想连接。尽管这样的思想连接不包含任何矛盾,但是它不能提出客观实在性的要求,进而不能要求我们在此想要思考的那个对象的可能性。至于实在,如下做法肯定自动就是被禁止了的:在没有求助于经验的情况下,具体地设想这样一种实在。因为,实在仅仅涉及作为经验的质料的感觉,而无关乎关系的形式——人们最多可以在虚构中玩弄这样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