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主编
页数:199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25282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岔路口幅 (I44C001001) 地质调查主要系统地划分了图区地层区划, 建立了地层层序格架, 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获得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在原划长城纪甜水海群上部碳酸盐岩中采到了青白口纪叠层石 ; 基本查明了图区地层以北西—南东向为主构造线, 发现了石炭纪沉积型铁矿带。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岔路口幅I44C001001)(精)》由崔建堂、王炬川和边小卫著,2006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最终成果验收,评审认为:成果报告资料齐全,工作量达到(或超过)设计规定,技术手段、方法、测试样品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报告章节齐备,论述有据,在地层、岩浆岩、古生物和构造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进展和重要成果,反映了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现有研究程度,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议,一致建议项目报告通过评审,岔路口幅成果报告被评为优良级。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目标任务第二节 自然地理、经济及交通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二、经济及交通概况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一、解放前零星路线地质调查阶段二、解放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1:10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起步阶段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专题研究阶段四、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后基础地质全面提高阶段第四节 项目工作概况第五节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第六节 工作质量概述一、路线控制程度二、剖面控制程度三、对矿化体的控制程度四、对样品控制五、遥感解译程度第七节 质量管理第八节 组织管理第二章 地层第一节 中—上元古界一、甜水海岩群(ChT)二、肖尔克谷地岩组(Qnz)第二节 下古生界一、冬瓜山群(OD)二、温泉沟群(S1W)第三节 上古生界一、落石沟组(D2l)二、天神达坂组(D3t)三、帕斯群(C1P)四、恰提尔群(C2Q)五、黄羊岭群(PH)六、神仙湾组(P1-2s)七、红山湖组(P21h)八、甜水海地层分区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第四节 中生界一、巴颜喀拉山群(TB)二、上河尾滩组(T2s)三、巴工布兰萨组(J1b)四、龙山组(J2l)五、铁隆滩群(K2T)第五节 新生界一、阿图什组(N2a)二、泉水沟火山岩(N2q)三、第四系第三章 沉积岩第一节 陆源沉积岩类一、砾岩二、砂岩三、粉砂岩四、泥岩第二节 火山物源沉积岩一、火山碎屑熔岩类二、正常火山碎屑岩类第三节 内源沉积岩一、灰岩二、白云岩类三、硅质岩四、蒸发岩类第四章 岩浆岩第一节 侵入岩一、地质特征二、地球化学特征三、副矿物特征四、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分析五、形成时代第二节 脉岩一、石炭纪基性岩脉二、侏罗纪—晚白垩世伟晶岩脉、花岗岩脉及石英脉三、古近纪基性岩脉第三节 火山岩一、二叠纪火山岩二、侏罗纪火山岩三、新近纪火山岩第五章 变质岩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一、变质岩岩石类型二、变质带、变质相系和变质作用特征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一、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二、动力变质作用第三节 接触变质岩第六章 构造第一节 地球物理特征一、区域布格重力场特征二、区域磁场特征第二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变形特征一、划分依据及划分方案二、构造单元划分三、主要构造单元地层变形特征第三节 断裂构造一、总体特征二、主要边界断裂特征三、一般断裂特征第四节 褶皱构造第五节 地质构造发展史一、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演化阶段二、震旦纪至中三叠世板块构造机制演化阶段三、晚三叠世以来板内演化阶段第七章 矿产与国土资源概况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况一、概况二、矿产资源特征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四、成矿带的划分五、成矿时代划分第二节 其他国土资源概况一、自然资源概况二、旅游资源第三节 灾害地质一、自然灾害二、环境灾害作用第八章 结束语一、取得主要成果及进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及图版附件 1:25万岔路口幅(144C001001)地质图及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