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一番求索志难移-厉以宁论文选 2008-2010

封面

作者:厉以宁著

页数:33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00946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帮你看清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症结和未来走向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厉以宁近年思想成果
城乡一体化 林权制度改革 民企发展 资本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 股份制改革回顾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简介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生于南京,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资本主义的起源》《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还出版了《厉以宁诗词选集》(上下卷)、《山景总须横侧看:厉以宁散文集》。

相关资料

  厉以宁说: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切实转换政府职能的迫切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同样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理论,破除产生于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且至今仍存在的有关政府职能的各种旧观念的束缚。
  从长远看,经济的低碳化意味着新的增长点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市场将呈现在企业面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宅基地管理制度更需要改革。
  在转型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小于中央政府,由此产生了中国经济中的怪圈,可以称之为投资冲动怪圈。
  中国经济就好比一辆汽车,刹车容易启动难。这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经济启动的主动权则在民间。
  民间蕴藏的极大积极性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

本书特色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这三年中,厉以宁先生仍著述不断,成果迭出。
  本书为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期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专题,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文集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经济民生,洞察世事变化,回顾发展历史看新经济转变,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问题所在,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本质及解决方案呈于众前。

目录

2008年1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3
一、城乡二元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3
二、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必要性5
三、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6
四、宅基地置换的可行性9
五、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抵押11
六、中国能不能在工业化中期基本实行社会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14
七、迎接内需的大突破:一个可以期待的前景16
企业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19
一、把“投资者利益最大化”融入社会利益之中19
二、法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层次的企业
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21
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3
一、自主创新23
二、城乡统筹发展28
三、宏观调控33
四、扩大就业38
五、改善民生42
六、建设生态文明45
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急需化解的四方面问题48
一、如何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48
二、如何缓解就业压力51
三、如何缓解贫困压力54
四、如何破解城乡二元体制57
民营企业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形势61
民企面临新形势61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61
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双赢63
四招应对通货膨胀64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66
一、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竟
如此艰难66
二、没有思想解放,就不会有经济体制的转轨70
三、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实现政府职能
的切实转换73
关于改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问题78
一、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78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起步的80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84
一、股份制改革设想的提出84
二、几经波折的股份制改革87
三、证券法的起草、讨论和通过91
四、从双轨制转向单轨制:股权分置改革93
五、中国资本市场有待继续完善,股份制改革有待
继续推进96
六、结束语102
中国的实践为制度创新理论提
供了新的内容104
一、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民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许多制度创新最初
是由民间自发开始的104
二、“摸着石头过河”是指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配套
措施而言的,这是改革领导层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而言,最初仅限于
小范围的试验,并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
问题105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制度创新是指体制的转换,
即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
这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自行调整
的过程,从而必定是渐进的106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行调整是前所未有的,这本
身就是一种创新。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从未遇到
过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
在提出自己的建议,但谁都不是“先知先觉
者”,谁也不可能是先知先觉者106
2009年109
新阶段改革的第一声春雷:
集体林权制度变革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公共财政问题115
一、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的
重要意义115
二、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的
政策建议117
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122
一、制度调整的含义122
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西方各国
人民的思考124
三、资本主义进一步实现制度调整的可能性130
当前就业压力形成的深层次原因136
对于当前中国的就业压力,首先要从体制上探讨
深层次的原因136
从结构方面着手分析,当前中国的就业压力之所
以形成并且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大体上有
三个结构方面的原因138
根据对当前造成就业压力的体制性原因和结构性
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的
结论14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142
从三大指标看经济状况142
多管齐下解决就业问题143
六大措施提高企业盈利率145
挖掘潜力扩大内需146
论我国次发达地区的后发性优势147
一、对次发达地区后发性优势的理解147
二、发挥次发达地区后发性优势的条件148
三、技术的跳跃式前进151
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制度演化的内在
矛盾是债券资本
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评高坚“内生交换经济学理论”创新及意义156
60年回顾和当前的改革164
中国的三次突破164
一分为二地看计划经济167
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延续170
经济改革的开头“三板斧”172
企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173
中国经济“刹车容易启动难”175
解决就业问题要靠民营企业178
发展转型和自主创新181
建设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186
一、人类对环境看法的转变186
二、政府的两难选择187
三、技术与制度并重188
四、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90
五、经济低碳化的途径191
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195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朝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前进200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宅基
地管理制度更需要改革204
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呼唤完善农村土地承包
制,加快实现农民承包地的流转209
四、大力倡导、鼓励、支持农民创业,以创业
带动就业213
五、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国家战略,
大力支持试验区大胆闯、大胆试217
六、城乡一体化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就业问题
以及失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219
资产泡沫和投资冲动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思考230
一、资产泡沫怪圈的形成和破灭230
二、投资冲动所产生的另一种怪圈231
三、摆脱这两种怪圈的途径何在233
2010年235
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并重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237
一、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局限性237
二、当前中国信贷量的分析240
三、针对当前中国信贷量偏大应当采取的结构
性调控措施243
四、关于流通性大小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三
个问题246
政府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251
一、无民不稳251
二、无民不富253
三、无民不活254
企业如何抓住新一轮商业机会257
调整结构谁领先,谁就能赢得机会257
不加紧自主创新,就不可能掌握主导权257
企业的大发展无不仰赖大智慧258
以创业带动就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示260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思考263
一、关于防止外汇储备下降的问题263
二、关于防止外汇储备贬值的问题266
三、对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268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山西发展战略的思考270
上篇: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70
一、通货膨胀问题270
二、就业问题272
三、中国经济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274
四、为什么中国经济刹车容易启动难274
五、计划经济的影响要继续清除275
下篇:关于山西发展战略的思考278
一、资源转化为资本278
二、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279
三、扩大内需281
四、培育新型的企业家283
20年回忆:股市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287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英文版)前言290
城镇化和公共建设资金的筹集294
一、城镇化和扩大内需294
二、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是吸引农民进城
的关键295
三、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建设资金的筹集296
论城乡一体化298
一、为什么农民没有财产性收入298
二、农民有了财产权以后中国农村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300
三、双向的城乡一体化302
四、让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305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309
一、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309
二、下一步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课题3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318
一、调结构318
二、扩内需319
三、促进就业321
四、稳定物价322
五、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建设资金的筹集323
六、制度性贫困问题的解决323
后记32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一番求索志难移-厉以宁论文选 2008-2010》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