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晓昌主编
页数:180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51178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所汇集的研究成果, 是对22个结题课题整理提炼而成。重点针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解读与比较分析,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育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等主题, 结题
本书特色
丁晓昌主编的《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新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教育的需求与影响研究;城市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江苏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对教育规划和布局影响研究;教育强省内涵、核心指标与政策措施研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投入机制研究;教育家办学的内涵、实践与对策研究;江苏与长三角地区及沿海发达省份高教发展主要指标比较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比较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基于职能视角的高校分类与评价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产学研结合新思路、新机制与新对策研究;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核心指标与政策措施研究;江苏省独立学院自我发展、竞争发展、特色发展的对策研究;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与启示;“十二五”江苏中职生源变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建立服务经济社会职业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可行性研究;高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思路、方案与政策措施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校际流动操作方案研究;常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标准、建设思路与规范管理研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管理研究。
目录
新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教育的需求与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江苏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对教育规划和布局影响研究
教育强省内涵、核心指标与政策措施研究
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投入机制研究
教育家办学的内涵、实践与对策研究
江苏与长三角地区及沿海发达省份高教发展主要指标比较研究
江苏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比较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
基于职能视角的高校分类与评价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产学研结合新思路、新机制与新对策研究
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核心指标与政策措施研究
江苏省独立学院自我发展、竞争发展、特色发展的对策研究
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与启示
“十二五”江苏中职生源变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建立服务经济社会职业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可行性研究
高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思路、方案与政策措施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校际流动操作方案研究
常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标准、建设思路与规范管理研究
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管理研究
后记
节选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对“工程”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培养对象对“工程”的组织与实施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同度,认为“工程”为实现教育家办学营造氛围、创设平台的同时,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专业引领,促进了他们的快速发展。他们也极其珍惜这一荣誉,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去。并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教育和学校办学等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如有培养对象认为,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育”“生命”等构建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并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有培养对象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在自己的办学过程中主动去践行这一理念。第二,独创性的办学行为获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社会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这一成绩可以从培养对象的各种荣誉和所获奖励中得到体现,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培养对象都获得了十几项省、市(县、区)甚至是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这些称号和奖励不仅是对他们办学成绩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办学行为的鼓励和支持。第三,他们影响了一批人,带领了一个团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如,有培养对象认为,他所提倡的“成就每位学生”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培养对象认为,他不仅初步形成了“建设富有生长力的童年语文”教学主张和“心怀儿童,提升生命表达”的教学风格,并以此主张引领学校的教师团队走上了减负增质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3.江苏教育家在办学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行政本位与应试环境的存在,限制了教育家的办学自主权,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办学压力。在教育家办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体现为教育行政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的干预过多,严重限制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和办学自由。我国教育管理集权式的传统使得教育行政部门过于注重对学校管理权限的控制,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权力的拥有者,要求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服从,而不允许学校有过多的办学自由。失去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自由的学校也就无法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无法践行所谓教育家的理想、追求。而且,家长等社会相关者对教育家办学的期待、要求多于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家长等社会相关者对教育家办学的所有期待、要求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对学生成绩和考试分数的过度追求,而很少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等方面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因此,任何不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办学行为都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理解与支持。 第二,江苏教育名家多,但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大家少。不可否认,在中小学办学过程中,江苏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名、特级教师等,他们以教育家的条件要求自己,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努力工作着,为江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能在全国相关学科和学校管理实践领域掌握一定话语权的教育大家的确还很少。教育大家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为教育家办学示范行为的形成和在全省范围的普及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在办学实践过程中,真正具有教育家素养和教育家精神的办学主体也很缺乏,因此,教育家质量上的欠缺也成为阻碍教育家办学无法实现的前提条件,由于不懂教育规律、不遵循教育规律的办学主体大量存在,致使急功近利的浮躁行为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成为普遍现象。 第三,“工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从培养对象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工程”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一是认为“工程”缺乏过程管理。如,有培养对象认为“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定期培训、外出考察的机会偏少,而且培养对象之间相互研讨的时间不多。更有培养对象提出,每次只有在活动中才感觉到自己是教育家培养对象,只要活动结束,就很难再有持续激动的感觉。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组织管理力度,实现对“工程”的过程管理。二是认为专家对培养对象缺少持续的关注与指导。如,有多数培养对象认为,目前教育家培养对象提高的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主,缺少专家对他们的全程指导和专业引领,希望专家履行好指导责任。三是认为要完善“工程”的督导、考评机制。如,有培养对象直接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工程”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加大阶段性考核力度;制定公平的政策加强对“工程”的督察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