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国奇著
页数:186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509082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简明基础工程》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出发,从岩土工程设计角度阐述了基础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后面4章的一些共性问题,后4章分别为浅基础、桩基础、地基处理和基坑工程,这些属基础工程的基本内容。 《简明基础工程》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基础工程设计人员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考试人员参考。
本书特色
《简明基础工程》是闫国奇在几十年的一线工作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是一本主要从岩土工程角度论述基础工程设计的书。其中一些内容是作者在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旨在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出发,力求简明。
基础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由于作为基础工程主要研究对象的岩土体是自然的产物,其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对岩土体研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土力学中各种计算理论都有很多假定条件,致使这些计算理论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土力学中各种计算参数的取得,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时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不亚于计算理论上不完善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必追求过于烦琐的计算方法,用相对简单的计算,结合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以期取得满意的效果,应该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读者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上述问题,重视经验的积累,不能过分依赖于各种理论计算。
目录
节选
1.3基础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基础的埋置深度、施工难易程度和地基基础的受力特点等,将基础划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对于浅基础与深基础的划分,以往一般以埋置深度小于某一数值和施工难易程度来划分。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室的埋置深度越来越深,且面积越来越大,这种划分思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例如:有些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和地下建筑,基础埋深已经达到20m以上,其埋置深度和施工难度均不小,但仍然是按照浅基础的原则设计的。 以目前的认识水平,浅基础与深基础的划分以地基基础的受力特点为主比较合理。把地基假定为一个半无限体,可以认为浅基础是作用在半无限体表面,深基础是作用在半无限体内部。由此可以把宽度远大于埋深的基础,认为是作用在地基半无限体表面,称为浅基础;把埋深远大于宽度的基础,认为是作用在地基半无限体内部,称为深基础。浅基础一般不考虑土层对基础侧面的摩阻力,深基础一般要考虑土层对基础侧面的摩阻力。 施工方法的差别对基础的承载性状也有重要影响。浅基础采用敞开开挖基坑的方法,浇筑基础后再回填侧面的土,在狭而深的施工空间中填土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不能考虑侧向土层对基础侧面摩阻力及地基承载力的贡献;而深基础采用挤压成孔或成槽的方法,然后浇筑混凝土,或者采用挤压的方法将深基础直接置入土中。即使采用人工挖土的方法,也是在形成的孔中直接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使桩(墙)壁与侧面天然土体直接接触,侧面土层对基础侧面摩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常用的浅基础有单独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其特点在第2章中介绍。常用的深基础有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沉箱和锚拉基础等,桩基础在第3章中介绍。本节简单介绍地下连续墙、沉井和沉箱等深基础。 1.3.1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可以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基坑围护结构使用。目前,地下连续墙更多地用于高地下水位的软土场地的基坑围护。 按施工方法不同,地下连续墙分为桩排式(见图1—5(a))、槽段式(见图1—5(b))和预制拼装式(见图1—5(c)),常用的是槽段式地下连续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