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红楼别样红

封面

作者:周汝昌 著

页数:376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212325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红楼别样红

内容简介

《红楼梦》之红,即她的真美,就正是“别样”的红,简单无法形容,没有一个切当的字眼可以用得上。那么,我们自然就会不断地追寻这个“别样红”的各种缘由、因素,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奥妙,竟使得这部“小说”(其“说”不“小”呀!)如此地夺人眼目,更令人叹为一万部书也比不上她这个“别样”?荷花的红,本来已与桃花、杏花、牡丹红、石榴红……“万紫千红”不同了,偏偏又加上那清波丽日的上下照应,这个“红”可就太“别样”了!杨万里是个大诗人,连他也没“办法”——大约是“想了半日”,也没个道理可言,就只好拿了一个“别样”来“缴卷”。诗人毕竟是智慧之士,他不去“参死句”,也更不替人立什么条条框框——让各人去体会那个“别样”吧,谁若能为荷花的红做出一个科学分析和定义,自然他比诗人就更有学识和才干了。我们期待众多专家学者来“解读”的是荷花的红,当然更是《红楼梦》的红。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年-201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是中国著名的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书法家。他被誉为“红学泰斗”,在《红楼梦》的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周汝昌的研究不仅限于《红楼梦》,还涵盖了诗词、戏曲等古典文学的诸多领域。

本书特色

第一专家解读:周汝昌先生是红学研究的大家,他的观点深刻而独到。
第一通俗易懂:语言平实,适合所有热爱《红楼梦》的读者。
第一文化盛宴:带你领略《红楼梦》中的诗词、礼仪、哲学与美学。
第一适合人群: 红学爱好者、文学研究者、想要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普通读者

目录

目录

自序∕001

(壹)何处红楼别样红

1.?《红楼》写“大家”∕003

2.?《红楼梦》题名揣义∕006

3.?《红楼梦》——唯人主义∕007

4.?“红楼梦”之思∕009

5.?《红楼梦》的伟大——“拿证据来”∕011

6.?《红楼》与“十三”∕013

7.?红楼与朱门∕016

8.?红楼四季∕018

9.?红楼·朱楼·绛楼∕020

10.?《红楼》之情∕021

11.?莫以“算式”读《红楼》∕025

(贰)怡红浊玉绛芸轩

12.?“贾宝玉”解∕031

13.?贾宝玉——新型“圣人”(上)∕032

14.?贾宝玉——新型圣人(下)∕035

15.?贾宝玉的别号∕037

16.?宝玉的自愧∕039

17.?宝玉的“思想”是自由、平等、博爱吗∕041

18.?宝玉续《庄》∕044

19.?押韵就好∕047

20.?大荒不荒∕050

(叁)群芳榜首黛和钗

21.?“林黛玉”解∕057

22.?怜她寂寞∕058

23.?黛玉与王维∕061

24.?葬花∕063

25.?葬花词之思∕065

26.?五美何人∕067

27.?“宝钗”的联想∕069

28.?宝钗“待选”∕073

29.?蘅芜苑∕074

(肆)谁是红楼梦里人

30.?“史湘云”解∕081

31.?人比黄花瘦∕084

32.?不知谁是梦中人∕090

33.?菊谱——湘史(一)∕093

34.?菊谱——湘史(二)∕095

35.?菊谱——湘史(三)∕097

36.?菊谱——湘史(四)∕099

37.?菊谱——湘史(五)∕101

38.?菊谱——湘史(六)∕104

39.?还泪的史湘云∕107

40.?立松轩·鹤·湘云∕108

41.?“散”与“云散”∕109

(伍)红粉朱楼春色阑

42.?妙玉是“谜”∕115

43.?妙玉续诗——新境∕117

44.?过洁世同嫌∕119

45.?树倒与长棚∕122

46.?红楼百姓见三周∕123

47.?“分定”“情悟”∕125

48.?三名一人·九谜一底∕128

49.?水·女儿·红楼智慧∕135

(陆)香词艳曲动芳心

50.?幻境曲文(上)∕141

51.?幻境曲文(下)∕144

52.?曲、细、妙——文心匠意∕146

53.?姥姥是作家∕152

54.?姥姥的艺术审美∕155

55.?谁来解这“叙事学”∕157

56.?三春何“事业”∕160

57.?一诗两截∕162

58.?三两诗对应∕164

59.?重读海棠诗∕166

60.?红院无联却有联∕169

61.?沁芳亭对联∕171

62.?还说大观园对联∕174

63.?中秋联句∕176

64.?宝玉题联∕178

(柒)怡红唱曲为何人

65.?梦云∕183

66.?天上人间∕185

67.?试才·展才·吐气∕187

68.?脂粉香娃义可思∕190

69.?怡红唱曲为何人∕192

70.?回目也值得研赏∕194

71.?一大疑题∕197

72.?“绛珠”之谜∕201

73.?并未彻悟∕203

74.?话说水月庵∕205

(捌)活虎生龙旖旎文

75.?人情世事学问文章∕211

76.?活虎生龙旖旎文∕212

77.?“解”的什么“味”∕215

78.?谁解“痴”中“味”∕217

79.?紫雪·茜雪·红雪·艳雪·脂雪∕219

80.?月何以气吞吐∕221

81.?用字之精与奇∕223

82.?惜墨如金∕225

83.?一字之差∕227

84.?老大一个误会∕229

85.?石髓云根∕232

86.?“三悟论”∕233

87.?曲文多“类”∕236

88.?“不学纨绔”∕238

89.?曹子建的谎话∕240

90.?洛神赋∕242

(玖)文采风流今尚存

91.?“作者自云”与三十而立∕247

92.?雪芹与迷信∕251

93.?雪芹是文字学家∕253

94.?曹雪芹之“阶级论”∕255

95.?雪芹蒙垢∕258

96.?雪芹高才“一大病”∕260

97.?曹雪芹的“文化女性”观∕263

98.?文采风流迹可寻∕266

99.?家·加·嘉∕267

100.?雪芹与白傅∕270

(拾)势败家亡字字清

101.“散”——弦上悲音∕275

102.?诗中的伏线∕277

103.?三辰——星辉辅弼∕279

104.?势败家亡字字清∕280

105.?一局输赢料不真∕283

106.?“三爷”的雅谜∕285

107.?千岁如何号义忠∕286

108.?“庚黄”与唐寅∕287

109.?三春去后诸芳尽∕289

110.?“东安郡王穆莳”∕291

111.?万姓——兆姓∕292

112.?金谷名园∕294

113.?宫镜与御香∕296

114.?所谓“大团圆”∕298

(拾壹)秦淮旧梦人犹在

115.?我读脂批∕305

116.?葫芦和“案”∕306

117.?秦淮旧梦人犹在∕309

118.?雍正朝四大案∕312

(拾贰)一篇绝唱誓痴诚

119.?一篇绝唱誓痴诚∕315

120.?“北静王”与随园∕317

121.?“凳”与“橙”∕318

122.?少陵与子建∕319

123.?“忠”的暗潮∕322

124.?读《西厢》也有曹家典故∕324

125.?“虎兕”“虎兔”事关重大∕326

126.?“细谙”和“虽近”∕329

127.?曹頎令人费解∕331

128.?“木”——棔∕332

129.?废太子胤礽遗诗窥豹∕334

130.?秦人旧舍∕336

131.?读《红》似水须寻脉∕339

骥尾篇——说说“红学”的热闹∕345

卷尾赘言∕353

编后记∕356

节选

何处红楼别样红

1.《红楼》写“大家”
我写的这个题目似乎多余无味,谁不知道这部书写的是荣、宁二府,是特定的主题内容,二府是“大家风范”,非“小门小户”所能比拟。
这都说得对。只是我要问一句:什么是“大家”?够个“大家”的因素、特征又是什么?是否人人会答,是否一句话简单可了?恐怕就不一定敢保了。
有人说,族大人众,故称大家。
有人说,世代仕宦,生活富厚,是为大家。
这也都是不错的。可是只是缺漏了一个更重要的内核没说清楚——即:文化教养,诗礼熏陶。
看看《红楼梦》,族大人众,似乎如此,其实真正的“人众”不过赦、政、琏、玉、珍、蓉屈指可数而已,其他芸、蔷、菖、葛等等,实皆配角,不占主位。故贾府之为“大家”者,并不在此。
再看仕宦,那更不怎么样,远远够不上王公将帅、督抚宰卿,只是个(内务府)员外郎和捐资的虚衔罢了。这比起真正的大富大贵的清代高官来差得太悬殊了。
那么可知,贾府的成为“大家”者正在于他家的世代文化教养,诗礼熏陶——正如书中明写的,是“诗礼簪缨之族”。
试看以下几个例证——
贾母史太君,似乎不识字,游园至藕香榭,叫湘云念对联听。但她的艺术审美水平高极了。
她见宝钗屋里太素,立即为之“布置”陈设,只消几件古玩,便改换了环境气氛,又大方,又典雅。这就是文化素养熏陶,俗人是不具备这种眼光才气的。
再看这位老太太调理出来的贴身大丫鬟鸳鸯。她的牙牌令,是代老太太发令的“令官”,你看那所发的牌副儿,出口成章,没有文化教养行吗?

何处红楼别样红

1.《红楼》写“大家”

我写的这个题目似乎多余无味,谁不知道这部书写的是荣、宁二府,是特定的主题内容,二府是“大家风范”,非“小门小户”所能比拟。

这都说得对。只是我要问一句:什么是“大家”?够个“大家”的因素、特征又是什么?是否人人会答,是否一句话简单可了?恐怕就不一定敢保了。

有人说,族大人众,故称大家。

有人说,世代仕宦,生活富厚,是为大家。

这也都是不错的。可是只是缺漏了一个更重要的内核没说清楚——即:文化教养,诗礼熏陶。

看看《红楼梦》,族大人众,似乎如此,其实真正的“人众”不过赦、政、琏、玉、珍、蓉屈指可数而已,其他芸、蔷、菖、葛等等,实皆配角,不占主位。故贾府之为“大家”者,并不在此。

再看仕宦,那更不怎么样,远远够不上王公将帅、督抚宰卿,只是个(内务府)员外郎和捐资的虚衔罢了。这比起真正的大富大贵的清代高官来差得太悬殊了。

那么可知,贾府的成为“大家”者正在于他家的世代文化教养,诗礼熏陶——正如书中明写的,是“诗礼簪缨之族”。

试看以下几个例证——

贾母史太君,似乎不识字,游园至藕香榭,叫湘云念对联听。但她的艺术审美水平高极了。

她见宝钗屋里太素,立即为之“布置”陈设,只消几件古玩,便改换了环境气氛,又大方,又典雅。这就是文化素养熏陶,俗人是不具备这种眼光才气的。

再看这位老太太调理出来的贴身大丫鬟鸳鸯。她的牙牌令,是代老太太发令的“令官”,你看那所发的牌副儿,出口成章,没有文化教养行吗?

鸳鸯遭了事,“大老爷”要讨她当小老婆,气愤得以死相抗争——就在这样的情势和心境下,她对来做“说客”的嫂子还嘴相斗时,却还说出了这样的话:

(嫂子自辩说的是“好话”,她立刻还话——)

“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

这真令人绝倒,同时也令人倾倒。一个没有深厚文化陶冶的家庭,其丫鬟侍女,能说得出半句这样的妙语来吗?试比一比《金瓶梅》里女流的声口气味,就真是云泥悬隔了。

老太太的评说戏文、弹唱,讲解特级珍贵织品“霞影纱”“软烟罗”的名色、质地、用场,都包含着非常超众的审美文化因素在内,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贾府的丫鬟、小厮的名字,也是文化的表现之一面。麝月、檀云、晴雯、绮霞(或作霖)、引泉、锄药、伴鹤、挑云……不从文化上品味,看《红楼》就无甚趣味——因为没有文化的“大家”,是俗不可耐的家族,包括文物、器用、语言、举止……都无例外。

至于起诗社、制灯谜、行酒令等等之类,在我看来,反倒不如上述的几个方面更为耐人寻味。因为那些弄文索句,是文人游戏消遣之事,固然不懂文化不行,然而真正的文化教养,又在“文字”之外,不一定有迹可循,而是一种素质、品格、气味的“无形”之事情。

有教养的人,可以不识字、不读书,一样可钦可爱、可友可师。这是个风范的大问题。书中写“薛大傻子”种种可笑,并非说他就是个坏人,不是的,目的就在写他的缺少文化教养——就成了趋向下流的纨绔子弟,声色是求,饱食终日,为社会之蠹虫,造物之浪费。

探春三姑娘为何把迎、惜比得大大逊色?虽说是“才自精明志自高”,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文化修养高,文化要求也强——试读她写给宝玉的小柬就可晓悟。她举出古人在没有好条件之下还要寻求“些山滴水”。这是何义?不是别的,实即文化的向往,超物质的精神生活才是真的“生活”。物质的丰足虽好,也只是为了更能“生存”,而不一定等于“生活”也。

Article Title:《红楼别样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