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儒学与女性

封面

作者:刘东 主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142942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儒学与女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主张,通常被认为厌恶女性的、父权式的儒家哲学并非自其创立以来便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儒学曾与压迫现象相伴随,但它也包含着许多能够推动两性平等的理念。作者依据儒家伦理并结合中国历史,对守节、缠足、纳妾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罗莎莉的这些研究为未来儒家女权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儒学成为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可供选择的道德范畴。

作者简介

罗莎莉(Li-Hsiang Lisa Rosenlee),美国夏威夷大学西欧胡分校哲学教授。除本书外,还有新著《儒家女权主义:一种实用的生活伦理》(Confucian Feminism: A Practical Ethic for Life)。

丁佳伟,历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曹秀娟,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历史教师。

目录

鸣谢 1
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儒学、中国性以及“仁”的道德人格 18
孔子之前的儒者:“儒”和它的模糊起源 21
“儒”、国家和中国性 32
典型的“儒”:儒家道德伦理中的“仁” 47
第三章 阴阳、性别特质及其互补性 60
阴阳和男女对立二元 65
阴阳与关联宇宙论 68
阴阳互补与性别层级 75
第四章 内外、两性之别与恰如其分的礼仪 94
内外、礼仪化与文明 96
内外、功能区分与层级性别体系 108
第五章 妇德女教类文本与女性所独有的“内”领域 128
《列女传》《闺范》和女性传记的传统 130
妇德女教类文本之“女四书” 138
对于女性文化的质疑与“妇言”之德 149
第六章 儒学与中国的性别歧视主义 159
性别压迫和儒家道德伦理 163
案例研究:守寡和缠足 173
第七章 儒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道德的酝酿 20
性别问题和女权主义政治 201
儒家女权主义的概述:一种混合特质 205
反思与总结 215
参考书目 217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在20世纪早期,探讨性别压迫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清代晚期参与维新运动和民国早期参与五四运动的士人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卑下地位和无以名状的痛苦作为新兴民族主义演说的一部分。这也是在新兴崛起的日本及西方列强的压迫下,目睹中国无数次失败与耻辱的新一代人亟需探讨的问题。缺乏文化的中国农村女性普遍地受到父权制大家族的压迫,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儒家封建伦理的支持,从而使其成为旧中国社会不平等的标志。中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替代无力抵御西方入侵的旧价值体系。尽管拿什么来代替旧价值体系在当时尚不明确,但什么应该被丢弃却是十分肯定的。在民国早期的民族主义探讨中,反孔的呼声很高。在政治层面上,儒学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清除。这种行为被视为“新”中国、现代中国以及进入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开始。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从根本上批判了儒学,并将其视为中国衰落的根源所在。他们对于民族主义的探讨,相应地奠定了西方女权主义者和亚洲学者将儒学视为中国历史上性别压迫之根源的认识基础。

Article Title:《儒学与女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