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上海1937-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封面

作者:PeterHarmsen

页数:303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51043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次骇人惊心的旅程,走过血迹斑斑的弄堂,来到1937年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最大的国际都会——上海。
这是一场不能被忘却的战役,一个外国记者带我们重温那段悲壮的历史,既纠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中心”说,也填补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空白。

作者简介

何铭生(Peter Harmsen) 现任法新社驻中国台湾分社负责人。曾在中国台湾大学学习历史,其后在东亚担任驻外记者长达二十余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汉语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对东亚各个地区进行过报道。

相关资料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的全面,采用中方、日方和上海租界三个视点交错的方式,叙述了淞沪会战的起因、蒋介石的决策、中国军队的主动出击、战事胶着、上海沦陷的过程。连书中选用的照片,也同时反映了交战双方的作战历程和上海居民的生活状态,分别选自美国的国家地理图书馆等地方的馆藏、日本《读卖新闻》资料库和作者自己的收藏等。书中除了采用中日参战者的叙述、事发时的新闻外,还有许多外籍人士的回忆,这一点上比许多中文研究作品丰富。
——《深圳特区报》

本书特色

在西方人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当天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等国随后对德国宣战。然而,如果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算起,此时中日开战两年多,战火已经燃遍了半个中国。近年来有一些历史学家开始纠正这一欧洲中心的观点,但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英文作品依然非常稀少,这也是本书作者何铭生的感叹。
多达100万中日士兵卷入淞沪会战,近300万中国平民被迫亲身经历了这一战役,其中大多数都成为此次战役的受害者。淞沪会战在塑造现代世界格局上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最终导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并且使得亚洲局势动荡达70年之久。
两栖作战、坦克袭击、空中作战,最重要的是城市作战等战争形式都在1937年的上海上演。这是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更准确地说,作为第一次世界性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幕式。
本书在内容与表达上皆属佳作。书内战争照片珍贵罕见,资料背景研究也极其详尽。作者从学术层面的军事立场披露了此战役许多不为人知之处,并由此获得了各界好评。

目录

中文版出版前言

致 谢
序 言
第一章 三具尸体
第二章 黑色星期六
第三章 血肉之躯对抗钢筋铁骨
第四章 “万岁!万岁!万岁!”
第五章 血流成河
第六章 东方凡尔登
第七章 “孤军营”
第八章 溃不成军
第九章 后果
附录
战斗序列

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上海1937-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