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李洁非明史书系:黑洞--弘光纪事(精装)

封面

作者:李洁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0201915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李洁非明史书系:黑洞–弘光纪事(精装)

内容简介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部和清军联军,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李自成败退北京,于5月29日匆匆称帝,“是夜,焚宫殿西走。”6月7日,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而远隔千里,明朝福王朱由崧也于当日在南京宣布监国。6月19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

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作者简介

李洁非,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

李洁非明史书系:

《龙床:明六帝纪》

《黑洞:弘光纪事》

《野哭:弘光列传》

本书特色

明末这一段历史有诸多突出特质:时代氛围特别复杂,头绪特别繁多,问题特别典型,需要解读的史料也特别丰富。
弘光朝一年,政治、道德、制度分崩离析,借善恶之名殊死相争。
各色人物层出不穷,新旧人格猛烈碰撞
从一个个历史谜案与死结中,搜寻素材,追踪探迹,导出历史之真相
回到历史的现场,让证据当堂呈供
笔法一流,兼具严谨的考辨与激越的感怀

目录

目录

序二

序三

国变·定策

四镇·武人

虏寇·坐毙

桃色·党争

降附·名节

钱谷·贪忮

民心·头发

真假·谣言

曲终·筵散

遗民·苦闷

节选

李洁非的史传叙事往往不满足于对史实的描述,而是把它作为“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和工具”;但是,他又很自觉地排斥以义理约束历史叙事的方法,直接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这使得他的史传不仅克服了义理的空疏和概念化,而且区别于通俗历史读物的猎奇和夸张。 ——解玺璋(文学评论家)黑洞(节选)

古云:国不可一日无君。4月25日以来,崇祯死国、北都沦陷,是明朝所受两大重创。但换个角度也不妨说,明朝虽然头破血流,却筋骨未伤;北京统治机器虽然瓦解,南京这套备用系统却完好无损,并且能够立即启动、投入运行——刻下,它只是缺少一位国君而已。
以最简明的情形论,崇祯皇位继承人属于他的男性后代。崇祯凡七子,其中四人早夭,最晚出生的二位皇子,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甲申之变时尚在人世的,是太子慈烺、皇三子定王慈炯和皇四子永王慈炤。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顺序依长幼而定。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三人下落不明。
既然失去简明,复杂就趁虚而入。作为王朝的当务之急,南京的重臣们为此紧锣密鼓、奔走忙碌,本来无可非议,甚至理所应当。然而,几乎每个人都在其中打着小算盘。
“小算盘”主要有两种,一是一己之私,一是集团利益。前者是指,通过拥戴新君捞取“定策之功”,瞬间大幅提升个人政治地位:成为政坛耀眼的明星,获得巨大权力。后者则从政治派别利益出发,力图确定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新君人选,考虑的重点在于谋求一位更易于合作的君主,这一结果的达成显然同样关乎权力。
打第一种小算盘的代表人物,是凤阳总督马士英。著名的东林党人打的是第二种小算盘。
崇祯死讯南来之际,“定策之功”立刻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嗅觉,个个骚然心动、跃跃欲试。此可借路振飞一段话窥之:

有劝某随去南京扶立者,此时某一动则淮、扬不守,天下事去矣。此功自让与南国元勋居之,必待南都议定。不然,我奉王入而彼不纳,必且互争,自不待闯贼至而自相残,败事矣。

“此功自让与南国元勋居之”,那个“让”字言之不虚,当时最能捷足先登者,便是路振飞,因为几位藩王均逗留于他的府治,北都之变的情报也是他最先获知,他若愿将“定策”奇功揽在怀中,确有近水楼台之便。所以,早就有人“劝”他“去南京扶立”。
但路振飞一不贪功,二以守责为重,三顾全大局,没有接受那种劝告。可是他的姿态不能代表别人;上述一番话,足以显现当时觊觎“定策”者甚众,上蹿下跳,争先恐后。

黑洞(节选)

古云:国不可一日无君。4月25日以来,崇祯死国、北都沦陷,是明朝所受两大重创。但换个角度也不妨说,明朝虽然头破血流,却筋骨未伤;北京统治机器虽然瓦解,南京这套备用系统却完好无损,并且能够立即启动、投入运行——刻下,它只是缺少一位国君而已。

以最简明的情形论,崇祯皇位继承人属于他的男性后代。崇祯凡七子,其中四人早夭,最晚出生的二位皇子,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甲申之变时尚在人世的,是太子慈烺、皇三子定王慈炯和皇四子永王慈炤。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顺序依长幼而定。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三人下落不明。

既然失去简明,复杂就趁虚而入。作为王朝的当务之急,南京的重臣们为此紧锣密鼓、奔走忙碌,本来无可非议,甚至理所应当。然而,几乎每个人都在其中打着小算盘。

“小算盘”主要有两种,一是一己之私,一是集团利益。前者是指,通过拥戴新君捞取“定策之功”,瞬间大幅提升个人政治地位:成为政坛耀眼的明星,获得巨大权力。后者则从政治派别利益出发,力图确定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新君人选,考虑的重点在于谋求一位更易于合作的君主,这一结果的达成显然同样关乎权力。

打第一种小算盘的代表人物,是凤阳总督马士英。著名的东林党人打的是第二种小算盘。

崇祯死讯南来之际,“定策之功”立刻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嗅觉,个个骚然心动、跃跃欲试。此可借路振飞一段话窥之:

有劝某随去南京扶立者,此时某一动则淮、扬不守,天下事去矣。此功自让与南国元勋居之,必待南都议定。不然,我奉王入而彼不纳,必且互争,自不待闯贼至而自相残,败事矣。

“此功自让与南国元勋居之”,那个“让”字言之不虚,当时最能捷足先登者,便是路振飞,因为几位藩王均逗留于他的府治,北都之变的情报也是他最先获知,他若愿将“定策”奇功揽在怀中,确有近水楼台之便。所以,早就有人“劝”他“去南京扶立”。

但路振飞一不贪功,二以守责为重,三顾全大局,没有接受那种劝告。可是他的姿态不能代表别人;上述一番话,足以显现当时觊觎“定策”者甚众,上蹿下跳,争先恐后。

……

Article Title:《李洁非明史书系:黑洞--弘光纪事(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