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志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598658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侯麦的音乐电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声音与色彩等分析音乐,探讨了古典音乐的性质,挖掘其哲学内涵,更将之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交相比照,引读者沉潜于艺术之美中。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法]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1920—2010),法国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品有“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电影评论家,曾任《电影手册》杂志编辑;同时还是电影理论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区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者简介
崔志云,任职于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精通法语、英语,游历多国,谙熟西方文化。
本书特色
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的真挚献礼,邀您聆听音乐与电影的独特对话。
由浅入深,结合实例揭示莫扎特和贝多芬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与非凡魅力。
对音乐与哲学、美学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重新审视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
编辑推荐
侯麦曾毫不掩饰地承认“我不喜欢音乐”,又为何在本书中带着最高的赞扬谈论对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热爱?
电影和音乐是一对“假朋友”还是“真姐妹”?以导演与音乐迷的双重视角,探究两种艺术形式的共生关系。
日记式的评论风格,富有个人色彩亦不乏理论深度,侯麦毫无保留地向读者与影迷打开他的艺术与哲学世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直与曲 9
深度 10
康德 12
哥白尼 14
变化(革) 15
节拍 18
庸俗 20
第一个分野 21
第二个分野 23
巴洛克 25
曲折 26
僵直 28
《A大调奏鸣曲》 30
清理 31
执着 33
上升 36
第二章 横与竖 41
巴特 42
和声 45
德国 47
瓦格纳 50
沉重 52
华尔兹 55
第三章 形式与观念 63
莱布尼茨 64
阶段 66
胡塞尔 68
康德(再论) 71
谢林 72
黑格尔 74
行家 76
超越 80
叔本华 82
更大的深度 84
观念论 87
电影 89
假朋友 91
真姐妹 93
第四章 具体的普遍性 99
《D大调五重奏》 100
提问 102
海德格尔 106
换句话说 107
展开 109
肯定 112
贝多芬 115
五重奏 119
第五章 发明 / 发现 123
作者策略 124
博凯里尼 126
构成 130
发现 132
蠢问题 134
节奏 137
配对 139
《C大调四重奏》 140
贝多芬风格 144
第六章 调式的诱惑 151
《A大调四重奏》 152
摇篮曲 154
升F调 156
节奏帝国 162
共济会 165
世界上所有的思想 168
第三种方式 170
第七章 声音与色彩 177
较小深度 178
惬意 181
康定斯基 185
欢愉 190
马蒂斯 196
第八章 主题,色彩(续) 201
题外话 202
旋律 204
戈达尔 207
杜拉斯 213
比白更白 217
音程 223
第九章 色彩(终) 229
格里高利圣咏 230
《第14号弦乐四重奏》 232
塞尚 234
古风 239
莫扎特的深度 245
转调 247
永恒与瞬间 250
意志的胜利 253
第十章 “好”音符 259
庸俗(再论) 260
良善 262
德国(再论) 267
康德(续) 268
译后记 273
前言
前言人人都有权谈论音乐。在七八十年代,克洛德·莫波梅做了一档广播节目,起初,这个节目的名字是《私享音乐会》(Le Concert égoïste),后来又改称《怎样听音乐?》(Comment l’entendez-vous?),节目邀请文学、艺术及科学界的名人来到“法兰西音乐台”,在麦克风前畅谈他们最喜爱的作曲家。我曾有幸两次受邀,前一次谈贝多芬,后一次聊莫扎特。而且,我还是这档谈话节目的忠实听众,每到周日下午,我都会去聆听他们用富有个性的声音,饶有兴味地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以及音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所以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特权,邀请我的读者加入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几部最富野心的作品的探索之中。不过需要说明一点:我的思想始终未能摆脱一种理论化倾向,在我的艺术实践—电影中,我会自然而然地忽略它,但当我冒险从行动领域转到思考领域时,这种倾向也会迅速回归。
我在成为电影人之前,是个影评人。而且,每次在具体评论某一部电影之前,我需要在一篇“深度”长文中,先阐述电影空间的理论。那时候我没有任何技术知识。而后,经过三十年职业生涯的积淀,我如今所拥有的知识,也丝毫没有增加多少。一如沙布罗尔的名言:电影技巧,“有四个小时就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