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木头娃娃之家

封面

作者:管家琪

页数:144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95505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木头娃娃之家》让没有体会过离别的人读懂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深深眷恋,用最真诚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
  ※《木头娃娃之家》是关于“寻找”的故事,寻找失落的亲情,寻找固有的家园,寻找归属的感觉……或许这种追寻未必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追寻本身已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半个世纪的沉浮,历史的洪流无人等挡,《木头娃娃之家》却告诉我们,即便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我们仍然可以初心不改!
  ※ 《木头娃娃之家》用看似怪诞的奇幻情节,凸显人生的巧合与必然,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不得不佩服作者读到的匠心.

作者简介

管家琪,华文世界重要的少儿文学作家。
  1960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江苏盐城。
  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7年,1991年5月底辞掉记者工作之后,即在家专职写作至今,一直在少儿文学领域努力耕耘,著作甚丰。
  目前在台湾已出版创作翻译和改写的作品逾300册,在香港、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曾多次得奖,譬如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台湾金鼎奖、中华儿童文学奖等等。作品曾被译为英文、日文、德文及韩文,并入选两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语文教材。
  经常至各地中小学与小朋友交流阅读与写作,每年前往马来西亚带领小朋友写作营,广受欢迎。

相关资料

台湾童书作家管家琪
  “追寻”系列新书出版
  新华社11月22日电(记者陈旺)台湾童书作家管家琪22日携“追寻”系列新书亮相福州,向大小读者朋友们讲述一个小台胞眼里的悠悠两岸情。
   管家琪是华文世界重要的少儿文学作家,曾获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台湾金鼎奖、中华儿童文学奖等。作品曾被译为英、日、德及韩文,并入选两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语文教材。
   此次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管家琪追寻系列”丛书包含《海角一乐园》、《鬼脸城下的秘密》和《木头娃娃之家》三本作品,借由小台胞郑小荷的视角,折射出两岸数十年间的历史文化变迁,祖孙三代人的人生际遇,叙说着两岸独特的真情故事。
   “整部作品以小台胞的视角切入,看似具体而微,背后却蕴涵着曲折的家族命运,宏大的历史背景,具有厚重的现实意义。同时,作品语言简洁,笔触幽默,很容易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带入阅读情境。”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阅读推广部主任林淑平说。
   据了解,管家琪祖籍江苏盐城,是台湾的“外省第二代”人。自2002年移居大陆,管家琪带着两个儿子在南京生活、写作,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其创作“追寻”系列小说奠定了基础。
   “两岸问题说复杂好像很复杂,但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展望未来,我相信只要保持持续友善的交流,一切的纷纷扰扰都终将过去,因为‘情’才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方式。”管家琪说。
  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
  《追寻》背后的故事
  福建日报 陈梦婕
  编者按:12年前,被誉为台湾“ 童书皇后”的管家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大陆。家族故事与孩子们的返乡经历在管家琪的心中积累、沉淀、发酵,最终创作出两岸首部“ 小台胞”题材的童书——《追寻》背后的故事
    眼泪掉在儿子脸上
    上世纪60年代,管家琪在台北出生。学生时期,在每一个阶段入学的时候,学生资料卡“籍贯”这一栏,她填的都是“江苏盐城”。在她32岁之前,每当有人 问“你是哪里人”的时候,她都理所当然地回答“我是江苏人”,因为她的父亲是盐城人。小时候,同学中有人说“我是浙江人”、“我是福建人”、“我是山东 人”……几乎各省都有。管家琪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人在台湾一直被称为“外省人”,而她就是“外省人第二代”,他们的父辈都是在1949年左右从大陆去台 湾的。
    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当时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在面对亲人时抱头痛哭的画面,尽管只是“外省人第二代”,但管家琪还是感同身受,常常是一边抱着儿子看电视一边哭,眼泪就“吧嗒、吧嗒”落在儿子的脸上。
    1992年春天,管家琪参加台湾一个儿童作家访问团来到北京和天津,这是她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此后,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管家琪受邀回到大陆的机会越来越多。“大气!看不完!”走过大陆的山山水水,每次回台湾,管家琪都喜欢跟朋友这样形容大陆。
    不久,管家琪的家人陆续移民美国。已凭借一系列作品成为“童书皇后”的管家琪觉得自己还是离不开华文环境,但家人的远去也让她心生离意。最终,她决定移居大陆,并选择了自己的老家江苏的省会南京,与她同行的还有两个正在读小学和初中的儿子。
    从垦丁到西冲
     除了重新学习简体字,认识新朋友,两个儿子在学校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唯一不太能接受的就是食堂里常常不排队的现象。不过,这一点管家琪并没有直接写进书里,而是借由《追寻》主人公小台胞小荷来委婉地写道:“来大陆之后,小荷好像忽然有了一种使命感,总希望能够让大陆同胞知道台湾其实蛮不错的。比方说,在台湾大家都会自动排队,很有次序,就算是尖峰时间也不用着急,因为大家都在排队,心情还是轻松的。”
    在大陆待了很长一段时间,管家琪 一直想写一个关于两岸的故事,却始终没找到感觉。几年前,她到了位于深圳大鹏半岛最南端的旅游地西冲,这个在管家琪眼里和台湾垦丁像极了的地方让她灵光乍现,多年积累的故事呼之欲出。管家琪认为,台湾这几年由于自我封闭,第二产业衰退,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应该是相对完善的服务业。因此,她便给小荷一家找了个 工作,就是在西冲开民宿。
    而小荷所在学校的原型则是管家琪在西冲去过的一所只有百来人的小学校,学校附近有一个马场,校长甚至还曾设想与马场合作,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基地。一所附近有沙滩、树林还有骑马场的学校成为小荷到大陆的海角乐园。不过,当管家琪第二次拜访西冲时,这所小学已经撤 点并校了。“大陆的变化实在太快了,有时给人天大的惊喜,有时又有赶不上变化的失落。”这是管家琪和儿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小说与人生   
    浙江云和,这个有着童话一样美丽名字的小城,虽然没有宫崎骏的“天空之城”那么奇幻,但小荷跟爷爷却在这里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奇境之旅。在爷爷寻访胞弟少年时代的生活足迹时偶然发现,那位爷爷找了几十年的弟弟,原来一直都生活在台湾,而且距离爷爷家就几千米的路程。
     同胞兄弟,因时代变迁咫尺天涯。这个离奇的经历其实确有其事。当时台湾报纸上的一个新闻故事让她印象深刻:王先生1949年来到台湾,一落地就给大陆老 家去过一封信,告知新住址,但迟迟没有回音。许多年来,王先生一直不敢搬家,生怕错过了家里人的来信。直到开放探亲,王先生迫不及待地赶回老家,老母亲却早已过世。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根据亲戚东拼西凑的信息,他得知,原来唯一的胞弟也在同年去了台湾,再一看亲戚们给的地址,弟弟竟然就住在离自己不到 500米的地方。两兄弟相认后,妯娌俩竟然还认识,时常在菜市场遇到。
    这个十几年前看到的真人真事如今成了管家琪《追寻》系列的主线。爷爷寻找亲人,父辈寻找安身立命的家园,小荷寻找心中的乐土,祖孙三代人的人生际遇,折射出两岸数十年间的历史变迁。
     在《追寻》的序中,管家琪写道:“我一直想写一个关于两岸情的故事,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像过于离奇,那么我只能说,其实在我看过、听过的许多关于两岸同胞的真人真事的报道中,比我这个虚构的故事还要离奇的真是多到数不过来……两岸问题说复杂好像很复杂,但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我相信,只要保持持续友善的交流,一切纷纷扰扰都终将过去,因为‘情’才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方式。”

本书特色

小荷带着心爱的木头娃娃吊坠跟着爷爷去旅行。爷爷浩天1949年在一片纷扰中离开大陆,被迫与亲人别离,成为他一辈子的心结,晚年回到大陆定居之后,他念念不忘的便是寻找当年失联的三胞胎兄弟。虽然希望很渺茫,但他从未放弃过寻找。在那些思乡的梦里,他老是梦见自己行走在一片天堂一般美丽的梯田里,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非常奇妙。于是追寻着梦境,他带着小荷来到了美丽的云和。在这里,他见到了和蔼执着的蓝婆婆,得知婆婆的丈夫蓝天也在那个时候去了台湾,这一去便没有再回来,婆婆为此守候一生。临别前婆婆交给爷爷一个信封,里头有蓝天的证件照,眉眼竟跟爷爷如此想象,还有他在台北的地址,居然跟小荷他们在台湾的家不过几站之遥,不禁令人唏嘘。如果,如果他们当初在台北遇上,是不是有进一步探寻的可能呢?小荷有些替爷爷难过,她还将心爱的木头娃娃弄丢了,就在她非常沮丧难过的时候,她发现商店里出售很多很多颜色亮丽的木头娃娃,跟她丢的那个非常相像,没准原先从台湾带来的那个就是从这里飘洋过海去的呢,或许这个童话一般美丽的小城才是木头娃娃的家乡啊……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木头娃娃之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