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

封面

作者:邹赞著

页数:265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68113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

作者简介

邹赞,1979年出生,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站博士后。曾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交流访问。现担任新疆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疆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后资助、教育厅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论著有《思想的踪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访谈录》、《电影研究关键词》(合译)、《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合著)等。在《国外文学》、《跨文化对话》、《文艺争鸣》、《当代电影》、《中国图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本书特色

★该书深入到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前史”之中,从19世纪初英国知识批评生活溯至20世纪中叶文化研究的兴起,以“文化”的论争为中心,采取多维透视的方式,广涉其间的各种社会思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文化观念渐次塑形与转型的历史,揭橥了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第一手的英文资料,并付诸细腻的条理分析,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力。这是一本令人心怡的著作,在介入国际文化研究的历程中,为中国学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

目录

序绪论第一节 重估“文化”的位置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三节 方法论:知识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相遇
第一章 “文化一文明”传统的两条脉络第一节 “文化”的斯芬克斯之谜第二节 “文化一文明”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第三节 影响的个案:哈曼与柯勒律治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英国“文化一文明”传统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第一节 大众社会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 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第三节 批判大众社会:从马修·阿诺德到F.R.利维斯第四节 走向“左翼文化主义”第三章 马修·阿诺德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第一节 马修·阿诺德的“多副面孔”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第三节 “转折的年代”与人文精神危机第四节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第五节 阿诺德与通俗/大众文化:一种别样视角
第四章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利维斯主义第一节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第二节 F.R.利维斯与利维斯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叉合第三节 F.R.利维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第四节 超越文化精英主义第五章 文化如何显影:“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第一节 图绘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结构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第三节 战后成人教育与英国文化研究
第六章 英国文化主义:范式转型与思想论争第一节 理查德·霍加特与工人阶级文化第二节 雷蒙德·威廉姆斯与“文化革命”第三节 文化主义:范式与论争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