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魏六朝子书考索

封面

作者:尹玉珊 著 无 编 无 译

页数:41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228460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汉魏六朝子书考索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驰骋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著书立说,为中国思想史的宝库平添绚烂的色彩。而《隋书·经籍志》著录的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扣除《汉志》著录的“百八十九家”,至少有四百多部(家)著作完成于汉魏六朝时期。因此可以说汉魏六朝是子部著述的第二个高峰,也可能是最后的辉煌。《汉魏子书研究》作为学界的第一部系统研究汉魏六朝子书的专著,完成了这一辉煌的前半段,本书则接续了后半段。将两书合观,前承先秦,后接隋唐,中国子学的发展图景被描绘得更细致,脉络更为清晰。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为汉魏六朝子书的文本考辨,中篇主要为子书文本的细读与应用,下篇为汉魏六朝子书的叙录。上篇是中篇的基础,下篇既是上篇与中篇的前提,又包含了上篇文本考辨的成果。因此,三篇标题看似散乱,其实关系甚紧。

作者简介

尹玉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献、诸子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汉魏子书研究》《中国传统学术史概论》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获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一次。教研之余开设公众号“尹小山的大課間”,主要发布学术随笔与散文作品,其中文字多被《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晚报》《文史知识》《光明日报?博览群书》等媒体刊用。中国诗经学会学员,汉代文学与史料学会学员,《文选》学会会员。 科研项目主持项目:1) 汉魏子书与诸子学术、文学转型研究,2012年度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ZH258。2) 汉魏子书研究,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2FZW029。3) 魏晋南北朝子部文献综合研究,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7BZW086。在研。4) 中国传统学术视野下的创新型研究生教育,2017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一般项目。

目录

上篇 汉魏六朝子书综合研究第一章 《伏侯古今注》辑文及相关问题考辨/3  一 《伏侯注》的作者、历代著录和辑本/3  二 《古今注》、《续古今注》与《中华古今注》的作者及著录/6  三 四部“注”书的关系与《伏侯注》的文本范围/9  四 《伏侯古今注》辑文校正/10  五 《伏侯古今注》佚文辑考/52  六 结语/54第二章 《阙子》考略/55  一 书名考辨:《阙子》还是《阚子》/55  二 《阙子》的时代和作者/59  三 《阙子》的佚文/60  四 《阙子》与《补阙子》/66第三章 《苻子》辑文校正/69第四章 《苻子》动物寓言中的庶民情趣/94第五章 论苏时学《爻山笔话》《墨子刊误》对子书的整理与校释/100  一 苏时学对多部子书的综合考辨成果/101  二 苏时学对四部子书的校勘与释读成绩/120  三 结语/134第六章 李轨注《法言》的特点及其成就/135  一 尊圣人而抑诸子/136  二 举王莽及其政权的行事制度,证其不符圣人之道/140  三 明确标举《法言》之“微言大义”/142  四 扬雄附莽为“形屈”而非“神屈”/143  五 结语/145第七章 孟氏注《孙子兵法》的特色及其成就/148  一 孟氏注的特点/149  二 孟氏注的贡献与影响/156  三 孟氏注的不足/161  四 结语/163第八章 述作之间:徐干对《论语》的新解及活用/165  一 徐干对《论语》的新解及其方法/165  二 徐干对《论语》的活用及其方法/176  三 结语/181中篇 汉魏六朝子书文本细读与应用第一章 论庄子眼中的“河汉”非指银河/185第二章 论李白诗歌对《庄子》僻典的巧用及其审美追求/188  一 绪论/188  二 巧用句子与短语以追求自然混融之美/190  三 巧用动词与名词以追求新奇的修饰之美/200  四 结语/206第三章 从杜甫的诗歌用典谈杜诗对道家子书的吸收/209  一 理趣与野趣:杜诗使用《老子》《列子》典故的情况及作用/210  二 追摹与独创:杜诗使用《庄子》典故的情况及其特点/213  三 独具只眼:杜诗使用《苻子》的一则典故/225  四 结语/227第四章 桓谭《新论》“以市喻交”考/229  一 李善的考辨及其不足/229  二 刘孝目标博学多才及其文本的可信/231  三 桓谭及《新论》在魏晋南朝的广泛影响/234  四 结语/236第五章 《拾遗记》“侧理纸”考论/238  一 《拾遗记》记载的侧理纸/239  二 侧理纸传说的酝酿与成熟/241  三 再造侧理纸的实验/245下篇 汉魏六朝子书叙录一 西汉子书/254二 东汉子书/269三 三国——曹魏子书/291四 三国——蜀汉子书/309五 三国——孙吴子书/311六 西晋子书/323七 东晋子书/343八 南朝——刘宋子书/358九 南朝——萧齐子书/362十 南朝——萧梁子书/368十一 南朝——陈朝子书/384十二 北朝——北魏子书/386十三 北朝——北齐子书/387十四 北朝——北周子书/395十五 汉魏六朝子书存目/396主要参考文献/400后记/404

Article Title:《汉魏六朝子书考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