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平著
页数:190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47044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出发, 以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为切入点, 围绕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这一主题, 深入探究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的亲缘关系及差别, 力图对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理论谱系、逻辑思路、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平,男,1975年6月出生,江西安福人,博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院教授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导师、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筹委会委员、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曾作为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西北大学访学一年。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教委课题等纵向课题7项,在《哲学动态》、《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社会科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现代哲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本书特色
第一章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许连问这么一个问题都显得不太合适。因为,尽管从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正式的话题进入人们的谈论域到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将近三四十年,人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谈论也非常热烈,但在后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上,人们却莫衷一是,只是统一认定: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异彩纷呈、并非统一的学派。此种情形就像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评判一样,尽管大家都在谈论后现代主义,但究竟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人们很难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何时?它有哪些代表人物?它有哪些显著的理论学说和特征?它对于马克思主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它产生了怎样的学术效应?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纷呈。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的若干意见 一、维基百科的意见 二、《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论》的意见 三、《法国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见 四、其他国外学者的意见 五、国内学者的若干意见 第二节 本课题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一、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年代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第二章 后马克思主义出台的语境 第一节 后马克思主义出台的现实语境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与失误 二、新社会运动的情景触发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四、世界左翼运动的失利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的思想语境 一、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结构主义因素 二、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后结构主义因素 三、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 第三章 拉克劳、墨菲的”解构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的失效 第二节 领导权: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拱顶石 第三节 激进民主政治的致思向度 一、用话语政治替换本质主义政治 二、用文化政治替换革命政治 三、用身份政治替换阶级政治第四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主要形态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第一节 哈特和内格里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全球统治的新形式:帝国 二、反抗帝国的新力量:大众 三、未来社会的新形态:共有社会 第二节 穆泽利斯的”实用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经济还原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症结的逻辑产物 二、两类四种还原论:还原论的类型学析分 三、理论化实用主义:穆泽利斯克服经济还原论的尝试 第三节 女权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质疑马克思主义的三重维度 二、走向后现代: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话题的当代转向 三、乖谬与虚无: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荒诞之路第四节 生态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现代性逻辑:生态危机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 二、资本逻辑:生态危机加剧的制度性根源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运动取向 第五节 后马克思主义中的后政治左翼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美国左翼历史概观及当前批判路径 二、美国后政治左翼的重建意向及思路 三、美国后政治左翼重建的启示 第六节 伊格尔顿的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现代性批判路径 一、伊格尔顿意识形态问题指向的深层语境 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释义的多维性 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思想的要旨:意识形态即话语第五章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的真实理路及其对建构和谐杜会的启示 第一节 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背后的真实图景 一、方法论上的”后”( post)主义 二、性质上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三、政治立场上的自由主义 四、行动上的”精神社会主义” 第二节 现代性:后马克思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预设及其归宿 一、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预设: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症结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后现代主义理路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归宿:现代性梦魇 第三节 和谐社会如何建构: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反思之后的余思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反对全球化背后的暗流 二、坚持理想:反对形式主义 三、坚持理想:反对虚无主义 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反对唯财富主义结 语参考文献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47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