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封面

作者:(英) 约翰·D.格兰杰著 著

页数:388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131180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在过去的2500年里, 曾经的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现在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座伟大的城市, 地处欧亚大陆繁忙水路的重要地理位置上。在历史上所遭受的40次包围, 被占领3-4次的故事。大西洋和欧亚大陆草原之间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曾试图占领这座城市, 有的人反复尝试, 但只有少数几个最终取得了成功–罗马皇帝、十字军、土耳其人。直到现在, 这座城市也不能说是安全的。作者阐释了这座城市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原因, 以及为什么它能够抵抗众多的进攻和少数成功者攻击成功的原因。为我们如何看待俄乌之战中, 土耳其的地缘政治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

作者简介

〔英〕约翰·D.格兰杰(John D Grainger),英国历史学家,曾任教师,对希腊和罗马历史有着精深的研究,本人目前居住在英国乌斯特郡。

本书特色

本书在欧美上市后引发巨大轰动,受到外界一致赞誉,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一致认为本书是当前以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2000年来经受的各种战火洗礼为切入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深入解读,揭示其发展细节最为客观和有深度的历史大作。

本书颠覆了君士坦丁堡以往的历史面目,以犀利的笔触和观点重塑了这座城市的风骨,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接受不同王朝的统治,各种思想的交融与汇聚,军民面对侵略展现出的勇气和事迹,更将目光放在普通百姓的视角,是一部了解真正的欧洲历史人文且思想深邃的作品。当前我国有大量对欧洲史、人类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群体十分庞大,极具引进价值。

目录

君士坦丁堡钩沉 ……………………………………………………… 01

卷一  拜占庭城邦时期

第一章  敌自东方来——波斯人 ………………………………… 14

第二章  敌自南方来——希腊人  ………………………………… 24

第三章  敌自西方来——马其顿人 ……………………………… 40

第四章  敌自西北和东方而来——加拉太人及塞琉古人… 57

第五章  敌自东方来——安条克二世 …………………………… 68

别样视角之一  波利比乌斯笔下的拜占庭  …………………… 70

第六章  劫难自西方而来——罗马铁骑………………………… 75

第七章  敌自北方来——哥特人及赫鲁利人 ………………… 87

第八章  自西而来的征服者——君士坦丁大帝 ……………… 94

别样视角之二  君士坦丁堡的五重城墙………………………… 105

卷二  君士坦丁堡时期

第九章  敌自西北来——哥特人  ……………………………… 114

第十章  敌自内部来——维塔利安 ……………………………… 118

第十一章  敌自北方来——库特里古尔匈人 ………………… 124

第十二章  敌自西北、东方和内部而来——阿瓦尔人、波斯人及希腊人 …………………………………………………… 128

第十三章  敌自东方来——穆斯林阿拉伯人 ………………… 141

第十四章  两次内战:阿塔巴斯达斯与君士坦丁五世之争,斯拉夫人托马斯与米海尔二世之争……………… 155

别样视角之三  改宗 ……………………………………………… 161

第十五章  敌自西北来——保加利亚人………………………… 165

第十六章  敌自北方来——罗斯人 ……………………………… 173

第十七章  敌自西方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 178

第十八章  敌自西方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 187

别样视角之四  拉丁帝国  ……………………………………… 207

第十九章  于东方复兴——尼西亚帝国………………………… 212

第二十章  敌在内部——内战 ………………………………… 224

第二十一章  包抄而来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人 ……… 232

第二十二章  城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征服 ……………… 248

别样视角之五  伊斯兰化  ……………………………………… 269

第二十三章  敌自巴尔干半岛来——保加利亚人  ………… 275

第二十四章  敌自海上来 —— 一战同盟军 …………………… 287

节选

这种平静维持了不到11年。公元前 499 年,小亚细亚附近爆发了反抗波斯统治的爱奥尼亚(Ionia)起义 a,起义军占领并焚烧了萨第斯,这一行为激怒了波斯人。爱奥尼亚起义军被波斯镇压,但叛乱仍在蔓延。曾在斯基泰战役中为波斯贡献舰队的希腊城邦再次集结了一支舰队,只不过这一次,舰队是用来扩大尚未受叛乱影响的地区的反抗行动,包括马尔马拉海。地处马尔马拉海沿岸的拜占庭被说服加入反抗,这对拜占庭来说可能是个艰难的抉择,因为从地理上看,拜占庭远离叛乱地区,且波斯人的征服和统治让他们心有余悸。不过最终拜占庭还是加入了起义大军。如果当时拜占庭的僭主还是阿里斯顿的话,很难说他是何下场。
很快,拜占庭成为前米利都(Milesian)僭主希斯提亚埃乌斯(Histiaios)的据点,他被米利都人民驱逐后,选择加入爱奥尼亚起义并反抗波斯。他从莱斯沃斯岛征集了八艘三列桨座战船(trireme)c,以拜占庭为基地,截击自黑海驶来的商船,征收通行费。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身份很难界定——海盗?私掠者?爱国义士?还是合法的税收代理人?这些标签各自带有不同的道德评判,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拜占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八艘三列桨座战船意味着他的队伍不过几百人,如果希斯提亚埃乌斯的活动没有得到拜占庭人首肯,这样一支队伍就很容易被驱逐。因此,即使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行为不是拜占庭人心之所向,至少也得到了 默许,这大概是因为其所得部分通行费转交给了拜占庭,另外他的士兵在城内消费对拜占庭也是利好。因此,拜占庭人至少是他的同谋。不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拜占庭亲自派船参与这场劫掠,也许是因为当时其海军力量有限。导致这一点的原因可能是波斯人禁止其发展海上军力,也可能是僭主阿里斯顿的授意,因为他显然深知水手们对民主的向往,任由他们组织起来将会对他构成威胁。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行径终为拜占庭招致大祸。
波斯人收复爱奥尼亚后,迅速平息了起义的最后余烬。希斯提亚埃乌斯乘船逃回爱琴海,继续对抗波斯,以明其志。然而,他终究未能抵挡住强大的波斯,最后被捕并被处决。波斯大军最终强行进入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拜占庭和迦克墩,对其施以猛烈的攻击,两城居民撤离并逃到黑海北部沿岸的墨森布里亚(Mesambria),由此可以看出拜占庭居民对波斯人由衷的恐惧,也暴露了他们对未来的绝望。
墨森布里亚后来被视为拜占庭人的新定居点,但考古挖掘表明,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色雷斯城镇,且早已融入大量的希腊人口。被波斯人占领后,拜占庭和迦克墩已不复往昔繁荣,但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波斯很可能派驻了军队,以确保对这一关键水道的控制。

这种平静维持了不到11年。公元前 499 年,小亚细亚附近爆发了反抗波斯统治的爱奥尼亚(Ionia)起义 a,起义军占领并焚烧了萨第斯,这一行为激怒了波斯人。爱奥尼亚起义军被波斯镇压,但叛乱仍在蔓延。曾在斯基泰战役中为波斯贡献舰队的希腊城邦再次集结了一支舰队,只不过这一次,舰队是用来扩大尚未受叛乱影响的地区的反抗行动,包括马尔马拉海。地处马尔马拉海沿岸的拜占庭被说服加入反抗,这对拜占庭来说可能是个艰难的抉择,因为从地理上看,拜占庭远离叛乱地区,且波斯人的征服和统治让他们心有余悸。不过最终拜占庭还是加入了起义大军。如果当时拜占庭的僭主还是阿里斯顿的话,很难说他是何下场。

很快,拜占庭成为前米利都(Milesian)僭主希斯提亚埃乌斯(Histiaios)的据点,他被米利都人民驱逐后,选择加入爱奥尼亚起义并反抗波斯。他从莱斯沃斯岛征集了八艘三列桨座战船(trireme)c,以拜占庭为基地,截击自黑海驶来的商船,征收通行费。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身份很难界定——海盗?私掠者?爱国义士?还是合法的税收代理人?这些标签各自带有不同的道德评判,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拜占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八艘三列桨座战船意味着他的队伍不过几百人,如果希斯提亚埃乌斯的活动没有得到拜占庭人首肯,这样一支队伍就很容易被驱逐。因此,即使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行为不是拜占庭人心之所向,至少也得到了 默许,这大概是因为其所得部分通行费转交给了拜占庭,另外他的士兵在城内消费对拜占庭也是利好。因此,拜占庭人至少是他的同谋。不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拜占庭亲自派船参与这场劫掠,也许是因为当时其海军力量有限。导致这一点的原因可能是波斯人禁止其发展海上军力,也可能是僭主阿里斯顿的授意,因为他显然深知水手们对民主的向往,任由他们组织起来将会对他构成威胁。希斯提亚埃乌斯的行径终为拜占庭招致大祸。

波斯人收复爱奥尼亚后,迅速平息了起义的最后余烬。希斯提亚埃乌斯乘船逃回爱琴海,继续对抗波斯,以明其志。然而,他终究未能抵挡住强大的波斯,最后被捕并被处决。波斯大军最终强行进入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拜占庭和迦克墩,对其施以猛烈的攻击,两城居民撤离并逃到黑海北部沿岸的墨森布里亚(Mesambria),由此可以看出拜占庭居民对波斯人由衷的恐惧,也暴露了他们对未来的绝望。

墨森布里亚后来被视为拜占庭人的新定居点,但考古挖掘表明,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色雷斯城镇,且早已融入大量的希腊人口。被波斯人占领后,拜占庭和迦克墩已不复往昔繁荣,但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波斯很可能派驻了军队,以确保对这一关键水道的控制。

本书在论述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城)历史上数次围城之战时,难免会涉及一些难以定论的历史事件,比如,公元前 513 年和前 493 年的战事。已知拜占庭在这两次战争中并未被围困,但城池最终都被敌人占领。公元前 513 年,欧塔涅斯确实攻击并占领了拜占庭和迦克墩,但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对这次战事的记述中只强调了利姆诺斯岛居民的抵抗,由此可以推断拜占庭和迦克墩并不曾反抗波斯,或即使抵抗过,也没有持续多久,也就是尚未达到围城的程度便已投降。而在公元前 493年的战事中更是完全未作抵抗,居民在预见了即将面对的局面后弃城而逃。所以这两次到底算不算是围城?如果有更多的信息佐证,欧塔涅斯

的那次攻击或许勉强能称得上,但公元前 493 年的战事却不是围城战。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拜占庭在公元前 478 年再一次沦陷。15年前拜占庭居民逃离时,腓尼基的船员曾占领并焚毁这座城市,可能部分地区得以留存或得到重建,足以让波斯人将其作为军事要塞使用。直到公元前 479 年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的普拉提亚战役(the Battle of Plataia) 爆发,驻守于此的波斯将军阿尔塔巴左斯(Artabazos)带军撤退后,拜占庭的最新状况才再次为外界所知。阿尔塔巴左斯在普拉提亚战役中的所为颇有争议,其部分部队在维奥蒂亚(Boiotia)遭到满腔仇恨的希腊人屠戮,而他自己则带领残兵北逃。在穿越色萨利(Thessaly)和色雷斯地区时,由于希腊海军已控制赫勒斯滂,他只能掉头从拜占庭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逃往迦克墩。离开拜占庭时他很可能加强了驻军,因为深知波斯帝国无法接受在希腊的失败。之后希腊舰队从赫勒斯滂开往拜占庭,小心翼翼地避免与阿尔塔巴左斯的部队相遇,因为此时这些波斯士兵无疑也像曾经的希腊人一样,满怀复仇厮杀的渴望。事实上,一支小型波斯部队在塞斯托斯和多里斯库斯坚守了一段时间。最终,波斯驻军留守在拜占庭,就像曾经的希斯提亚埃乌斯一样,不仅对黑海至希腊各地的贸易通道构成持续威胁,更为致命的是,影响了希腊的粮食安全。于是,希腊船员在斯巴达国王帕萨尼亚斯(Pausanias)的指挥下围攻了拜占庭。这次围攻持续的时间不得而知,最终波斯人被驱逐,拜占庭被希腊掌控。这便是有据可考的第一次围城战,尽管具体细节难以考证。

希腊联军在帕萨尼亚斯的领导下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大获全胜,联军的战船一半由雅典提供,另一半则来自斯巴达和其他希腊城邦。不过,胜利后的政治走向,大大超出帕萨尼亚斯所料。他的强硬指挥方式 激起联军的不满,他们劝说雅典人阿里斯蒂德(Aristeides)接替帕萨

尼亚斯进行指挥。阿里斯蒂德婉拒了这一提议,但联军的不满情绪却日益高涨,以至于对帕萨尼亚斯的战船发起威胁,已实质上构成政变。

Article Title:《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