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运江
页数:309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46246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煤矿地质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三篇十二章,依据三部分撰写:与煤矿建设、生产有关的基础地质理论和煤矿应用矿井地质工程技术以及煤矿勘探、开采过程中的地质方法手段。其中,基础地质理论部分包括地球与地质作用、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煤与含煤岩系等;应用矿井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包括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地质勘查、地质编录、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与管理、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等;地质勘探方法手段部分包括基础地质手段方面的培训和操作以及煤矿地质图件绘制、煤矿地质报告编写等。 《煤矿地质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采矿工程、测量工程、建井工程、安全工程等非地质类专业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以作为资源勘查工程(煤田地质方向)专业的参考教材以及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矿井地质技术人员工作的参考书。
目录
一、何谓煤矿地质学
二、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三、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煤矿地质学的任务
五、煤矿地质学的发展概况和动态
第一篇 基础地质
第一章 地球与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地球的表面结构
第二节 地球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重力和压力
二、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
三、地磁和地电
四、地球的电性
五、放射性
第四节 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二、外力地质作用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元素
一、元素和同位素
二、地壳中的元素和克拉克值
第二节 矿物的概念
一、矿物的定义
二、晶体与非晶质体
第三节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形态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三、常见矿物
第三章 岩石
第一节 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二、岩浆岩的分类
三、常见岩浆岩
第二节 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二、沉积岩的分类
三、常见沉积岩
第三节 变质岩
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二、变质岩的分类
三、常见变质岩
第四章 古生物地史
第一节 古生物
一、古生物与化石的概念
二、古生物化石的分类
三、古生物的演化
四、古生物化石在煤岩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节 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第三节 地质演化
一、太古宙
二、元古宙
三、古生代
四、中生代
五、新生代
……
第二篇 矿井地质
第三篇 实验地质(电子版)
节选
(1)层间擦痕 层间擦痕是褶曲形成过程中岩层与岩层之间相对滑动、相互摩擦所留下的痕迹,它可以发育在褶曲的两翼或转折端等处。当褶曲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与枢纽近于垂直;当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则与枢纽斜交或近于平行。 (2)小褶皱 小褶皱也称拖拉褶皱,它是一种不对称的层间小褶皱,多发育于两层坚硬岩层之间的软岩层中,是在主褶曲形成过程中,由于形成褶曲的一系列相邻岩层中的上部岩层相对向上(背斜转折端)滑动,而下部岩层相对向下滑动所产生的力偶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发育于主褶曲的翼部,其轴线与主褶曲近于平行;轴面与岩层斜交,二者的锐夹角指向相邻岩层相对滑动方向。由此可见,相对向上滑动的是新岩层,向下滑动的是老岩层;新岩层的滑动方向常指向背斜的转折端,老岩层的滑动方向则常指向向斜的轴部;小褶曲皱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者的岩层层序正常,小褶曲的皱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者岩层倒转。 (3)破劈理 岩石受力后,在最大剪切面方向产生的微细面密集的裂缝叫破劈理。褶曲两翼的劈理面与褶曲轴面平行,或以轴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劈理面与岩层面所夹锐角指向相邻岩层的运动方向。一般来说,向上滑动的是岩层的顶面,向下滑动的是岩层的底面。 (三)褶皱形成时代的研究 褶皱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有的是在较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前者常常是岩层成岩后受力而发生褶皱,其形成时代总是与某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相联系,一般通过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来确定褶皱形成的时间范围;后者往往是岩层边沉积边形成的(同沉积褶皱),其形成时期根据沉积岩相和厚度分析来确定褶皱形成的时间范围。 1.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原始水平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同时伴随着地壳的上升运动。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褶皱地段遭受风化剥蚀,形成风化剥蚀面;若地壳重新下降,就会在风化剥蚀面上沉积新的水平岩层,从而形成了岩层的角度不整合。显然,褶皱的形成时代在不整合面下伏最新褶皱岩层沉积之后和不整合面上覆最老岩层沉积之前。因此,可根据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以及不整合面上、下褶皱形态是否连续一致,推断包括褶皱在内的各种地质构造形成时代的上限和下限:如果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均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褶皱构造应形成于不整合面下伏的最新地层沉积之后和上覆最老地层沉积之前;如果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而上、下地层及不整合面的褶皱方式又都完全一致,则褶皱运动是后来发生的;如果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但褶皱方式、形态又互不相同,则至少发生过两次褶皱运动;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层有两个角度不整合面,且两个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则该区发生过三次或更多次褶皱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