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性论

封面

作者:王海明

页数:45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1000420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性论(全二册)》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 又利于文化积累。

作者简介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全三册,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刊物发表伦理学论文170余篇;著有《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伦理学与人生》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唐代兴教授研究王海明《新伦理学》的学术专著:《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然教授研究和传播王海明《新伦理学》的专著:《优良道德论》。

目录

绪论

一 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 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三 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四 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五 人性论的定义与对象及其研究顺序

上篇 人性之事实如何

第一章 伦理行为概念:人性的概念分析

一 反应

l 反应:合目的性反应与非合目的性反应

2 关于生物合目的反应的两种理论

二 反射:目的反射与合目的反射

三 行为

1 行为:本能与学习

2 关于行为概念的误解

四 伦理行为

1 伦理行为界说

2 伦理行为结构

3 伦理行为类型

第二章 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

导言

l 感情:行为原动力

2 爱与恨:伦理行为原动力

一 目的利他与目的害他行为之原动力

1 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2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3 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二 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原动力

1 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

2 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三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

1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

2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物本性来看

3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从人的生理本性来看

4 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双重内涵

四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理论

1 关于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共识与分歧

2 心理利己主义:因果目的等同论

第三章 伦理行为的目的与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导言: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的意义及其确定方法

一 伦理行为目的之相对数量规律

1 利他目的必多于害他目的

2 利己目的必多于害己目的

3 利己目的必多于利他目的

4 利己目的必超过行为总和之一半

5 恒久无私论:关于伦理行为目的相对数量规律的理论

二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规律

l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三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规律

1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非统计性规律

2 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统计性规律

本篇结语 人性要义

中篇 人性应该如何之标准

第四章 道德本性

一 道德本性:道德界说

1 道德与伦理

2 道德与应该

3 道德与法

二 道德本性:道德的结构、规律和公设

1 道德基本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根据

2 道德的完整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规律

3 道德的深层结构:优良道德制定之公设

三 道德本性:道德的类型、性质和规律

1 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共同道德与特定道德

3 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4 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5 道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道德自由约定律

6 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道德优劣的三个规律

四 关于道德本性的理论

1 伦理相对主义

2 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3 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4 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引言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l 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2 道德共同体的界限:人类与对人类有利的一切生物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社会道德需要看

1 社会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2 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会本性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1 个人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2 道德和美德:一种必要的恶

3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四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概念

2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是非

五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 道德他律论

2 道德自律论

3 道德自律论与道德他律论之是非

第六章 道德终极标准

导言:道德终极标准概念

一 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 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

2 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3 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他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4 无私利他:己他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5 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

二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

1 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标准的适用范围

2 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

3 行动主义与规则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以及行动义务论与规则义务论

三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 义务论

2 功利主义

3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评析

下篇 人性之应该如何

第七章 道德总原则:人性善恶分析

一 善恶总原则

1 “善”的称谓: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2 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3 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

4 道德总原则:善恶总原则、善恶分原则和道德终极标准

二 善恶分原则

l 具体人性之善恶:利己目的的道德价值

2 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3 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4 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

三 市场经济善恶原则:道德总原则的证伪与证实

1 市场经济概念

2 市场经济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3 市场经济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原则

4 结论

四 人性善恶学说

1 性无善恶论

2 性善论

3 性恶论

4 性有善有恶论

5 新性有善有恶论

第八章 道德总原则理论:人性研究的整体理论

一 利他主义

1 无私利他夸大论:利他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自律与无私利人:利他主义道德理论

3 差等利他主义与同等利他主义:儒墨康德基督教道德总原则理论之异同

二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

1 因果目的等同论:合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

2 道德他律与为己利他:合理利己主义道德理论

三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l 自我的实现与异化:个人主义人性理论

2 自我价值至高无上:个人主义道德理论

3 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概念辩难

四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比较

五 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六 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1 集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原则

2 集体主义的不完备形态

3 集体主义的完备形态

七 各种道德总原则理论之比较

1 道德总原则理论与道德终极标准理论之比较

2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真假之比较

3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道德优劣之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性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