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岁月沧桑

封面

作者:钱理群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473258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岁月沧桑

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沉思十年、倾尽心血之作,也是其“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 年至20 世纪70 年代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与精神的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受关注的人文学者之一。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20世纪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传承五四精神,本着“接着鲁迅往下讲”的觉识,深入挖掘思想资源,深情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合一的追求,回应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走进当代的鲁迅》等。

相关资料

(钱理群))喜欢抓大问题,喜欢考察“道路”的选择,他把知识者特别是文人的“精神历程”看的尤为重要,往往就当作是时代潮动的标志。他擅长做“精神研究”,办法就是找几个作家作为个案,挖掘其精神变化,由此勾勒时代变化……老钱自然不属于循规蹈矩的学者,他有持续的强烈的使命感,有广大的现实关怀,又总是很叛逆,对于……流俗的东西有本能的反感,对于民间的处境却格外同情……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很可爱又可贵。——温儒敏,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总主编

本书特色

钱理群自我剖白,对自我存在的历史性分析和本体性追问:

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活得像个样子?

知识分子自我独立性与主体性,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关于启蒙主义的反思、关于理想主义的反思,关于思想和行动的关系

这是知识分子在沧海横流中必须坚持思考与坚持守护的东西

我们与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已越行越远,唯有回望、自省、深入历史的现场,才能以更清醒的姿态开拓世界。

目录

目录

“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总序

1949—1980:沈从文的坚守

一、沈从文为何自杀?/001

二、沈从文怎样找到自已的生命和“新社会”的契合点,作为联结的通道?也就是说,他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又“坚守”自已的基本立场,从而形成了他的“新思想”?

三、努力适应后的沈从文又遭遇到了怎样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闷?

四、沈从文遭遇到了怎样的文学困境?

五、沈从文如何在痛苦挫败生活中,把生命支持下来,并获得新的价值?

1949:废名“上书”

一、“得之矣”的欢欣:认同与拥戴

二、谏言:认同下的不同与担忧

1951—1970:赵树理的处境、心境与命运

一、赵树理身份的三重性与暖昧性

二、1949年后的赵树理

1952—1969:读王瑶“检讨书”

一-、“检讨书”的历史形成(1942一1950)

二、“洗澡”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2)

三、反胡风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5)

四、“拔白旗”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8)

五、“文革”期间的王瑶“检讨书”(1969)

1953—1974:两位同龄人关系的一种分析

一、梁漱溟和毛泽东共同遇到什么中国问题?

二、他们在解决办法上的相同、相似和相通

三、他们在解决办法上的分歧与不同

1957—1959:郭小川的命运起伏

一、郭小川的典型性

二、郭小川在1957年

三、郭小川在1959年

四、不是结束的结束

1958—1976:一个知识分子的死与生

一、“我死在一九五八”

二、精神迷误的伏线是怎样埋下的

三、“脱胎换骨的改造”:这回是真的“死”了

四、因为心还没有死:《小闹闹》的风波

五、坚守中的迷误

六、跪着的“造反”

后记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岁月沧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