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封面

作者:陈众议

页数:12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47502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堪称代表了当今中国塞万提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上的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作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相关资料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不仅总结了塞万提斯在世界文学史上400年来的历史,揭示了《堂吉诃德》如何成为文学经典的过程,而且还通过对塞万提斯的研究讨论了文学经典以及诸多文学理论与批评问题,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拓深和繁荣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作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评说西方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以我为主”研究外国文学的方法与思路。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无论是对“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还是对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都将带来重要的启示。本书堪称代表了当今中国塞万提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成果。
——聂珍钊
陈众议先生开风气之先,早在世纪之交便着手“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的准备工作。学术史研究是任何经典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研究的基础。《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在系统梳理四百年塞万提斯研究的基础上,纵横捭阖,对塞学史上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评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不拘泥于塞万提斯及其代表作《堂吉诃德》的功过是非,而是由此出发,对小说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探讨和总结。这对深受解构主义侵蚀的中国学术不仅有益,而且弥足珍贵。无论是关于小说(艺术)及陌生化与幻想及童心之关系、还是针对全球化及文艺复兴运动与跨国资本主义及经典悖反原理等方面的探究与概括,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者时而举轻若重,在条分缕析的同时,并看两面,甚至多面;时而举重若轻,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历史沉冤和笔墨官司大而化之,既有专题研究的深度,又有艺术概括的高度。
——王军

本书特色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是我国第一次系统地进行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通过尽可能竭泽而渔式的梳理,在四百多年来浩如烟海的塞万提斯研究史料中归纳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中外研究人员在立场、观点、思路、方法、历史文化语境、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特别是总结了中国学者研究的特点、成果和规律,利用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并对我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富有借鉴意义的相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堪称代表了当今中国塞万提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成果。

目录

绪言第一编  塞万提斯学术史  第一章  17世纪    第二节  最初的是非恩怨    第二节  滑稽的堂吉诃德    第三节  崇高的堂吉诃德    第四节  堂吉诃德在境外  第二章  18世纪    第一节  18世纪上半叶    第二节  18世纪下半叶    第三节  重要版本、译本:序、跋和注疏    第四节  否定性批评  第三章  19l世纪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    第二节  19世纪下半叶  第四章  20世纪    第一节  20世纪之初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    第四节  20世纪40年代    第五节  20世纪50年代    第六节  20世纪60年代    第七节  20世纪70年代    第八节  20世纪80年代    第九节  20世纪90年代    第十节  中国接受  第五章  余音缭绕第二编  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塞万提斯的矛盾和偏见  第二章  塞万提斯的反讽或戏仿  第三章  塞万提斯的虚构与真实  第四章  《堂吉诃德》: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五章  否定之否定  认识之认识  第六章  《堂吉诃德》与经典背反  第七章  《堂吉诃德》与文艺复兴运动附录一  重要文献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附录三  书、报、刊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