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圻著
页数:372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210884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曾说道,“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者拣尽寒枝,用一副哲人的锐眼来探讨哲学与人生、科学、社会与国家诸多命题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作者又源于对故土的深深眷顾,赤子情怀跃然纸上,使人不觉为之动容。
作者简介
徐 圻,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是贵州省首批“省管专家”和首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2年1月于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任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6月被确定为贵州大学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等。现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
本书特色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曾说道,“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者拣尽寒枝,用一副哲人的锐眼来探讨哲学与人生、科学、社会与国家诸多命题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作者又源于对故土的深深眷顾,赤子情怀跃然纸上,使人不觉为之动容。
目录
谈马克思学说的东方意义
爱因斯坦的当代价值
“禁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生活在wto的时代背景下
贫富问题新解
谈“形而上学问题”与科学进步的关联及分歧
关于“批判”“反思”“忏悔”的解读
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哲学不能放弃超越性
百年中国文化:在封闭与开放之间
批判的武器还是武器的批判?
必须着眼于思想上与时俱进的
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精神的见证
谈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意义
物的必然与人的自由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没有个性解放就没有真正的创新
辩证法的实质是反迷信
文化重构与贵州发展
在历史的假设中欣赏历史
从“哥白尼革命”想到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特色要靠哲学社会科学来体现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
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中国的改革
知识的增长与智慧的锤炼
关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论的思辨
罪与病:谈中西文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一元”与“二元”的对立
关于“他律”和“自律”的几点随想
解决诚信问题要从切身利益做起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魂
从斗争哲学到和谐思维
论邓小平的现实主义治国方略
在交流中走向自强
关于历史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思辨
保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没有博大胸怀就没有先进文化
幸福与人生
关于文化热的冷思考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略论文化软实力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转型问题
情怀的凝聚
我的1977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怀
如何实现主旋律与大众审美趣味之间的契合
关于“主流文化”
关于“精英文化”
关于“大众文化”
爱因斯坦的当代价值
“禁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生活在wto的时代背景下
贫富问题新解
谈“形而上学问题”与科学进步的关联及分歧
关于“批判”“反思”“忏悔”的解读
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哲学不能放弃超越性
百年中国文化:在封闭与开放之间
批判的武器还是武器的批判?
必须着眼于思想上与时俱进的
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精神的见证
谈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意义
物的必然与人的自由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没有个性解放就没有真正的创新
辩证法的实质是反迷信
文化重构与贵州发展
在历史的假设中欣赏历史
从“哥白尼革命”想到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特色要靠哲学社会科学来体现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
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中国的改革
知识的增长与智慧的锤炼
关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论的思辨
罪与病:谈中西文化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一元”与“二元”的对立
关于“他律”和“自律”的几点随想
解决诚信问题要从切身利益做起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魂
从斗争哲学到和谐思维
论邓小平的现实主义治国方略
在交流中走向自强
关于历史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思辨
保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没有博大胸怀就没有先进文化
幸福与人生
关于文化热的冷思考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略论文化软实力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转型问题
情怀的凝聚
我的1977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怀
如何实现主旋律与大众审美趣味之间的契合
关于“主流文化”
关于“精英文化”
关于“大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