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分寸之道:说话做事追求尺度的人生大智慧

封面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77505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分寸之道:说话做事追求尺度的人生大智慧

作者简介

马小平
喜善汇创始人。
当代艺术名家,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代会第八、九、十、十一届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化艺术国际网董事局主席,文化和旅游部人才库专家组组长,喜善文艺社创始人,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

相关资料

把握言辞的尺度:避免过度与不足
恰当的言辞,能够帮助一个人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关系、解决问题,而不恰当的言辞则可能使一个人陷入尴尬,甚至引发误解和冲突。
所谓言辞过度,是指我们在说话时超出了应有的分寸或尺度。比如,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在讨论中过于激烈地强调自己的立场,不容许他人有不同意见。这样的言辞过度,往往会让对方有压迫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激化矛盾,导致沟通无法继续进行。
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据记载,孔融性格刚正不阿,与曹操辩论时往往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曾多次讥讽、挑衅曹操。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颁布了禁酒令,孔融坚决反对,并说“酒之为德久矣”,列举了许多古人饮酒的例子。还有,针对曹丕在官渡之战后霸占了袁熙妻子甄夫人的事情,孔融逞口舌之能,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意思是说,我看你曹操的所作所为,想必当时武王应当是把妲己赐给周公了。对于孔融编造这个典故来讽刺自己,曹操深感羞辱。况且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日积月累,曹操对孔融的怨恨越积越深,最终忍无可忍,欲除之而后快。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诛杀。
孔融的这种说话风格,就是典型的言辞过度。言辞过度不仅是盛气凌人、压制对方,有时过度的赞美、夸张和浮夸,也会让对方心生反感。当然,过度的抱怨或指责更是别人不喜欢的,必然会破坏和谐的氛围,伤害他人的感情。
所谓言辞不足,是指在应当表达清楚时,没有表达完整或充分,使对方无法理解,甚至误解我们的真正意图。
在生活中,无论是言辞过度还是不足,都不利于良好沟通的实现。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沟通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不同的人对言辞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言辞。比如,与年轻人交流时的言辞,需要我们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与老年人交流时的言辞,需要我们表达得更加稳重,给人被尊重的感觉。
(2)在沟通之前,需要明确我们的目的,并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设计不同的言辞。比如,我们的目的只是向对方传达信息,那么就需要使用言简意赅的言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与对方确立关系、沟通感情,那么就需要使用友好、亲切的言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说服他人,那么就需要使用有说服力的言辞,做到论述周密。
(3)在表达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达给对方的情感和态度也会不相同。比如,温和的语气和语调可以传达友好、亲切的情感;生硬的语气和语调则会让人感到冷漠、不友好。

把握言辞的尺度:避免过度与不足
恰当的言辞,能够帮助一个人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关系、解决问题,而不恰当的言辞则可能使一个人陷入尴尬,甚至引发误解和冲突。
所谓言辞过度,是指我们在说话时超出了应有的分寸或尺度。比如,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在讨论中过于激烈地强调自己的立场,不容许他人有不同意见。这样的言辞过度,往往会让对方有压迫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激化矛盾,导致沟通无法继续进行。
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据记载,孔融性格刚正不阿,与曹操辩论时往往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曾多次讥讽、挑衅曹操。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颁布了禁酒令,孔融坚决反对,并说“酒之为德久矣”,列举了许多古人饮酒的例子。还有,针对曹丕在官渡之战后霸占了袁熙妻子甄夫人的事情,孔融逞口舌之能,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意思是说,我看你曹操的所作所为,想必当时武王应当是把妲己赐给周公了。对于孔融编造这个典故来讽刺自己,曹操深感羞辱。况且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日积月累,曹操对孔融的怨恨越积越深,最终忍无可忍,欲除之而后快。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诛杀。
孔融的这种说话风格,就是典型的言辞过度。言辞过度不仅是盛气凌人、压制对方,有时过度的赞美、夸张和浮夸,也会让对方心生反感。当然,过度的抱怨或指责更是别人不喜欢的,必然会破坏和谐的氛围,伤害他人的感情。
所谓言辞不足,是指在应当表达清楚时,没有表达完整或充分,使对方无法理解,甚至误解我们的真正意图。
在生活中,无论是言辞过度还是不足,都不利于良好沟通的实现。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沟通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不同的人对言辞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言辞。比如,与年轻人交流时的言辞,需要我们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与老年人交流时的言辞,需要我们表达得更加稳重,给人被尊重的感觉。
(2)在沟通之前,需要明确我们的目的,并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设计不同的言辞。比如,我们的目的只是向对方传达信息,那么就需要使用言简意赅的言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与对方确立关系、沟通感情,那么就需要使用友好、亲切的言辞;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说服他人,那么就需要使用有说服力的言辞,做到论述周密。
(3)在表达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达给对方的情感和态度也会不相同。比如,温和的语气和语调可以传达友好、亲切的情感;生硬的语气和语调则会让人感到冷漠、不友好。
(4)在任何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言辞客观、真实,避免过度夸张和贬低。过度夸张和贬低他人都是不礼貌的,会给人一种不诚实、不可信的感觉,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友善、不尊重对方。
(5)和人沟通时,要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沟通时,我们不能强迫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他人不同的观点,我们也要耐心倾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6)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我们要合理使用不同的言辞。比如,在正式场合,我们需要使用正式、规范的言辞,要严肃谨慎,有所准备,不能随意发言;在非正式场合,我们则可以使用随意、自然的言辞,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表达言辞的时机,避免在不合适的时机说不合适的话。
(7)不断学习和提升准确把握言辞尺度的能力。掌握准确把握言辞尺度这种技能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演讲练习、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不断学习和提高。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言辞的尺度。

本书特色

说话的分寸:言多必失,学会慎言
做事的分寸:进退得当,恰到好处
做人的分寸:藏露得宜,做好自己
思维的分寸:洞察自我,打破禁锢
交往的分寸:把握界限,不失体面
竞争的分寸:适度博弈,和谐共赢
情绪的分寸:内心平和,波澜不惊
生活的分寸:从容淡定,张弛有度

目录

第一章 说话的分寸:言多必失,学会慎言 001
1.把握言辞的尺度:避免过度与不足 002
2.说话不能太直,学会先思考再发言 005
3.是赞美还是吹捧,取决于态度和分寸 007
4.批评要注意“火候”,别刺激他人的自尊心 010
5.有技巧地说“不”,别让人下不来台 013
6.劝说要有分寸,避免喋喋不休 015
7.追问“点到为止”,避免“越界”而不自知 018
8.不探问隐私,不强行“分享” 021
9.小心!幽默也有雷区 024
10.散发负能量的话语,别总是挂在嘴边 027
11.牢记“说话留点余地”的智慧 030
12.发挥“适时沉默”的力量 033
第二章 做事的分寸:进退得当,恰到好处 037
13.谋定而后动:未雨绸缪,计划先行 038
14.量力而行: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041
15.停止“好高骛远”,从近处和低处做起 044
16.权衡利弊,把握好决策的分寸 046
17.在“行动迅速”与“步骤稳健”中找到平衡 049
18.讲原则与懂变通:灵活调整,适应变化 052
19.学会及时止损,该放弃时果断放弃 054
20.时间规划:注重合理性与灵活性 057
21.与人合作:掌握好“舍”与“得”的尺度 060
22.制定责任边界,不要替别人承担责任 063
第三章 做人的分寸:藏露得宜,做好自己 065
23.给自己“画像”:独立、客观地认识自己 066
24.了解自我价值,别试图向每个人证明自己 069
25.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072
26.“收”与“放”的平衡:张扬不等于张狂 075
27.对自己要有点分寸,不要总好为人师 078
28.懂得低调,高调时也要有分寸 081
29.不怕“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 084
30.学一些“外愚内智”的技巧 087
第四章 思维的分寸:洞察自我,打破禁锢 091
31.思维的度与量:动态平衡的艺术 092
32.及时内省,洞察自我的思维模式 095
33.平衡认知,消除思维的偏差 098
34.克服保守心态,让自己不再退缩 101
35.驱除“无用的担忧”,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103
36.想象要合理,思维的触角才能自由延伸 106
37.突破定势思维,解放自己的思路 108
38.学会归零思考,不被失败占据头脑 110
39.逆向思考,掌握以反求正的智慧 112
40.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思维的分寸 115
第五章 交往的分寸:把握界限,不失体面 117
41.“刺猬效应”: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距离 118
42.熟而不逾矩,警惕“超限效应” 122
43.给予与索取:平衡付出与回报 124
44.别被“自己人效应”拖累 126
45.慎重“自我暴露”,守护好隐私界限 128
46.折中应对法:折中并不代表懦弱 131
47.“热心”有分寸,不做没有原则的“取悦者” 133
48.不做“老好人”:理性、恰当地表露不满 135
49.好面子要有度,别让好面子成累赘 138
50.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不要过于苛刻 140
第六章 竞争的分寸:适度博弈,和谐共赢 143
51.以不争为争,莫能与之争 144
52.给对方留点余地,避免两败俱伤 147
53.多做换位思考,缓和剑拔弩张的场面 150
54.适时退让,反而能够获得更多 152
55.走出“旅行者困境”,切勿自作聪明 154
56.学一学“猎鹿博弈”,试一试合作共赢 157
57.有时不妨多一些置身事外的智慧 159
58.追求共赢,谁说竞争一定要有输家 161
59.有分寸者不争输赢,只求成长 163
第七章 情绪的分寸:内心平和,波澜不惊 165
60.训练情商,不做情绪的奴隶 166
61.拒绝心浮气躁,把握好情绪的“水位” 168
62.摆脱情绪化推理,别被小情绪牵着鼻子走 171
63.掌握情绪的分寸,别在冲动下做决定 173
64.切勿带着情绪口不择言 175
65.避免“情绪反刍”,不要总是揭自己的伤疤 177
66.疏导情绪不是发泄,要找到适当的方式 180
67.划定心理界限,别让别人决定你的心情 182
68.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情绪不会失控 184
第八章 生活的分寸:从容淡定,张弛有度 187
69.分清工作、生活之间的界限和起止点 188
70.忙碌要有分寸,留出自我释放的机会 191
71.适度宣泄,不要把压力全留给自己 193
72.把握好激情与平淡的边界 195
73.喜好有度,心存戒惧 197
74.认清欲望,别让贪婪过度膨胀 199
75.摒弃完美主义,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201
76.摆脱攀比心理,让生活更轻松自在 204
77.看淡得与失,保持一颗平常心 206
78.学会“留白”,让自己能够从容转身 208
79.适时放慢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11

前言

分寸,人生的大智慧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努力驾驭自己的人生航船,追寻各自心中的理想彼岸。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分寸”的把握往往成为决定航程顺利与否的关键。那么,分寸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如此重要呢?
首先,分寸是一种对“度”的精准把握。这里的“度”指的是事物发展的界限,如果随意超出尺度、突破界限,就容易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论语》有云:“过犹不及。”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有度,“过头”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应当根据情境和对象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既不冒进,也不退缩。而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对他人有充分的理解,对情境有准确的判断。
其次,分寸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在儒家经典思想体系中,“中庸之道”倡导的便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所谓中庸,并非平庸,而是一种在极端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的智慧,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既要避免过于偏激,又要防止过于保守,在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彰显个人价值的平衡点。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对外在世事的处理上,更体现在对内在情感的调控上。无论喜怒哀乐,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表达程度,过之则失,不及则缺。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分寸之道:说话做事追求尺度的人生大智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