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紫韵雅集-明清紫砂赏鉴

封面

作者:王云涛

页数:22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57341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狭义的收藏大都是具象之物,古董、器物、书籍、字画之属;广义的收藏则包含了抽象的亲情、爱情、友情、回忆等等;几乎所有有形无形的、可宝可惜的、可感可叹的,通通都是收藏的对象。于是,浮现一个「收藏」的关键词——「情」!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台湾紫砂鉴赏家黄健亮倾情做序

全书收录134件明清紫砂茶壶、茶杯、文房雅器、鼻烟壶等等,有些藏品是第一次公开发布

细致的器物讲解、224页精美图文、别具匠心的页面设计,布面硬皮精装,欣赏与收藏皆宜

目录


台湾紫砂学者、唐人工艺出版社总编黄健亮先生为本书题写序言
自序 一本收藏爱好者写给收藏爱好者的书
图文部分
紫砂茗壶
1、 明代紫砂壶
2、 清三代紫砂壶
3、 清中紫砂壶
4、 清末、民国紫砂壶
紫砂雅器
1、 紫砂茶叶罐
2、 紫砂茶杯
3、 紫砂文房
4、 紫砂赏器
5、 平定窑
图录索引
结束语

前言

一生,总有些收藏。

狭义的收藏大都是具象之物,古董、器物、书籍、字画之属;广义的收藏则包含了抽象的亲情、爱情、友情、回忆等等;几乎所有有形无形的、可宝可惜的、可感可叹的,通通都是收藏的对象。于是,浮现一个“收藏”的关键词——“情”!

器物本无情,无感无乐,无悲无喜,看尽兴亡事,不论是非心,人们于是用了一个无生命的“它”或“it”来称呼。然而器物又实则是一面镜子,它的无语总能反射出收藏者的情愫,你越爱它,它就似乎越爱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于是乎,器本无情亦有情,升华为受人宝爱的“她”。

诚然,古物收藏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但一位收藏家的成果丰硕与否,却与财力无必然关系,美国著名金融学家约翰马吉(John Magee)曾说:“金钱不能代表一切。能够代表一切的,或者说几乎能够代表一切的,是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Abraham Maslow)更认为即使人类的物质需求都获得满足了,仍然会产生新的不满足,这就是对于“求知”和“求美”的需求。当然,对于“知”、“美”的追求是不会有止境的,而古物收藏恰恰满足了这种深层的“心理需求”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既然是古物收藏,必然会面对“真伪”的问题。理论上,“真伪”应该就像“是非黑白”一样,泾渭分明,含糊不得。然而当我们对一件器物产生情感之后,价值判断的天平就由“理性”的这端慢慢游移到“感性”的那端。爱物之情往往是没缘由的,也或者是盲目的,这从来都是一道“选择题”,不是“是非题”。

这种“欲令智昏”的情况,在兼具“器用”功能的文物,诸如紫砂壶上面特别明显。曾经看过一段文字:“在收藏的茶具中,有一把从陕西农家淘来的石榴树蛙壶是我的最爱。主人只知道是他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用此壶泡上西湖龙井“汤色清洌,幽香四溢。细饮慢啜,甘香而不洌,淡然似无味,稍后,又觉有一种太和之气,此无味之味,乃至大味也。……朋友们无不惊叹壶的精美、茶水的纯正,纷纷称赞我的眼光独特、收藏有道,看着朋友们羡慕的眼光,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想,对于紫砂史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石榴树蛙壶是蒋蓉大师创制于1990年代,作者淘来的壶显然并非旧物,甚至可能是赝品,但是此壶带给新主人的饮茶乐趣与广获赞誉所满足的“心理需求”却是千真万确的,旁人更是无从置喙,因为“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虽说玩藏之乐在于人与器的互动感应,而不是在于价格的高低贵贱,甚至不在于真伪。然而,在古物收藏的天平上,毕竟还是要从“理性”这一端出发的,《周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因此,对于收藏领域的专业知识一定要时时充实,吸收新知,才能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才能体会到收藏的真正乐趣!若是凡事但求“随缘”,不求甚解,生冷不忌;或是顽固不化,“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那充其量就只是一个敝帚自珍的器物保存者罢了。

谈到近代的紫砂收藏,两岸三地不乏收藏数百逾千的紫砂大藏家,香港茶具文物馆的罗桂祥先生,便是人尽皆知的收藏耆宿。而在紫砂最炽热的台湾,更拥有数量惊人的收藏家,许多博物馆级的紫砂佳器都隐身在他们的保险库、陈列室当中。就现实面而言,这些收藏家不但为紫砂市场挹注了丰富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透过他们完善的典藏环境,完整保存了多少紫砂精品,维护了这些属于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资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文物收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拍卖市场渐趋成熟,加上网络环境带来的便利,信息流、文物流急速涌动,只要有心、勤快、认真再加上花在刀口上的财力,成为“收藏家”不再是梦想,不必是豪商巨贾,也可以斐然成家。

从云涛兄琳琅满目的紫砂藏品中,我们恰恰可以验证前述的收藏新貌,翻开这本《紫韵雅集》,尽管器物并不尽然“精稀”,更不尽然“全品”,但完全让人感受到她们的主人已然充分享受到收藏的真趣,这个“真趣”并不是指“所有权”、也不是“增值率”,更不是“炫耀性”,而是一种系统性地“理性”呈现,以及一股出自心灵底蕴的“感性”喜悦!上自明清拾遗,下迄民国佳器,砂壶茶罐、文房杂项一应俱全。云涛兄更对所藏一一评点说明,细数家珍,展现出他对于紫砂收藏的潜心研究与独到见解,不只为同好提供了审美欣赏,更传递了专业知识。从约翰马吉的理论说,这正是云涛兄“自我实现”的成果。

紫砂之为物,兼具器用与审美功能。动则,倾金注玉,滴露流香;静则,置诸几案,生人闲远之思。人与器的互动感应,紫砂尤胜于他物也。而紫砂真趣,正贵在知器、惜器。不以残器而见弃,不以价微而轻贱,云涛兄以这本《紫韵雅集》为此作了最佳的实践与诠释!

读其书者,当有知音,是为之序。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紫韵雅集-明清紫砂赏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6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