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科学技术部主编
页数:318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23736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是全球化发展态势下保障国家利益和国家与公共安全的核心支撑技术,是一个前沿性、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极强的高技术领域。美国早期的“阿波罗计划”不仅提高了美国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还带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同时为多项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样,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和现在的“空间探索远景规划”也是如此,极大促进了美国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使美国保持着科技领先地位。
经过40多年,我国的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拥有地球观测与导航系列卫星最多的国家之一,成功地实现了绕月探测与载人航天,并正在朝向地球观
测与导航技术邻域的强国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气象、海洋、陆地、环境与减灾四大地球观测业务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面接收站网系统,行业和区域应用不断深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断进步,带动了国产软件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与国际品牌软件竞争的良好态势,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日趋成熟,已成为世界上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支撑发展的能力。
本书从先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四方面,重点围绕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发展的总体布局、研究进展、重大成就、国际合作等,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在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科技部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以下人员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第一章发展综述,王泉、王甄铭、刘赳、杨典华、张波;第二章先进遥感技术,丁赤彪、马洪超、马艳华、王世新、王建宇、王星源、王泉、王彦慧、王智勇、王斌永、王锦地、毛志华、左建章、申志强、戎太宗、华建文、向茂生、刘一薇、刘丹、刘先林、刘胜利、刘银年、江碧涛、许健民、孙卫东、李文、李志忠、李春来、李俊生、李海涛、杨日红、杨忠东、肖功海、吴季、吴炳方、汪承义、张永军、张兵、张继贤、张寅超、陈尔学、陈伟、陈良富、武红敢、范一大、郁文贤、周清波、胡永力、胡顺星、柳钦火、袁文平、都宏斌、贾媛媛、倪金生、高志海、郭华东、黄庚华、黄春林、蒋文彪、程晓、舒嵘、路京选、谭炳香、潘耀忠;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鲍虎军、陈荣国、方金云、龚健雅、梁军、苏奋振、王丹、吴跃进、吴信才、杨崇俊、杨典华、钟耳顺、朱庆;第四章导航定位技术,马冠一、邓中亮、卢晓春、叶世榕、冯仲科、吕卫锋、李希胜、李欣、李建利、李隽、李喜来、吴美平、张波、张首刚、张峻林、陈杰、周健军、郑洪江、赵齐乐、赵军、赵栋、胡刚、柳涛、党亚民、高星伟、郭四清、黄丁发、蒋昌忠;第五章空间探测技术,王大轶、邓玉林、帅平、付春霞、孙越强、李春来、李得天、吴学荚、张善从、张煸、赵华、侯欣宾、徐敏强、郭双生、郭雷、涂良成、商澎、彭兢;第六章国际合作,王甄铭、过静珺、李国庆、范锦龙、党亚民、高志海、曹冲。
限于篇幅要求和时间仓促,本书未能系统地反映十六大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在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付梓之际,缺憾颇多。书中不妥及错误之处,恳请不吝指正。
本书特色
科学技术部主编的《这十年(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科技发展报告)》从先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四方面,重点围绕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发展的总体布局、研究进展、重大成就、国际合作等,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在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态势
第二节 领域总体日标与部署
第三节 取得的总体成效与进展
第二章 先进遥感技术
第一节 慨述
第二节 发展重点与成果
第三节 重大行业应用与效果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发展重点与成果
第四节 重大行业应用与效果
第四章 导航定位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第三节 重大应用与效果
第四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重大进展
第五章 空间探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展重点与成果
第六章 国际合作
第一节 中欧伽利略合作
第二节 中欧“龙计划”合作
第三节 我国参加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工作
第四节 我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工作
大事记 274
后记 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