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封面

作者:吴静著

页数:162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100462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生态”的科学内涵、理念基础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建设生态由理论到实践的有效的、方向性的途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阐述了规划环评与生态建设二者整合的理论框架,既为解决当前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思路和技术方法,也为如何保障、实现生态建设目标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本书特色

吴静编著的《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提出生态城市是指从“生态”的角度来建设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来规划、建设城市,用全面系统的生态学观点,或者说从生态的角度来评价规划,以研究对象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结构和功能特征、体现生态学原理的“生态性”为出发点,实现“规划中的生态导向性”,坚持以环境价值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通过确定评价的原则、筛选评价对象、进行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的分析,探讨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和优势资源承载能力,亦关注累积性影响及其后果,重视风险性影响,对规划进行主要的环境影响筛选和识别,特别是确定规划中哪些活动可能对生态城市建设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的常用评价方法,以及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及预测模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规划指标分析方法等共同构成的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方法研究。最后,以生态视野下的旅游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为实例进行了相关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规划环评在生态建设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理论研究基础
第二节 规划环评在生态建设中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 面向生态建设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思路
第一节 生态导向的评价原则和对象筛选
第二节 生态导向的评价基本思路和重点

第四章 规划环评在生态建设中应用的方法研究
第一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概述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环评方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的社会经济价值分析方法研究
第四节 承载力研究及预测模型
第五节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规划指标分析

第五章 实例研究
第一节 在规划环评中体现生态建设的目标
第二节 生态敏感区调查与适宜性分析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评价指标
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第四节 环境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五节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节选

  《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运行规则应当符合生态学规律和原理。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生态学原理的研究,可以获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相协调的重要启示: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是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走与自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谐地加入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系,保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功能平衡,使自身的发展活动控制在生态阈值之内。一切打破和违反生态学规律的行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2.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自维持性表明,生态系统既给人类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巨大的资源环境空间,也为人类改善系统结构、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提供了极大可能。因此,一方面人类应将自身活动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以内,并且积极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另一方面当行为影响超出了环境承载力时,可以主动地通过增大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进行修复和建设,改善系统结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3.建立符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并与之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是,在生物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制约的、相互依存的、稳定的有机(网链)结构整体。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稳定、平衡的结构支持下,实现系统物质、能量、信息在空间、时间和数量方面最佳运用和物质闭路循环的基本代谢功能,从而实现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提示人们: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建立符合生态需要,并与之和谐、稳定的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高效利用的网络结构,建立相应的保障政策、机制,使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能量、信息的高效流动,以及物质生生不息的再生循环和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应逐步改善自身行为方式,将发展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建立一种与自然生态过程相一致而不是相抵触的,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极限的生态型、循环型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环境协调统一的较高境界。  4.与生态系统的演进规律相类似,人类的生态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逐步进化、演变的过程,并且逐步建立起自适应、自调节反馈机制,实现进步中的动态稳定和平衡。  (二)依据生态学原理的城市建设  依据生态学原理的启示,人类应首先认识到要协调自身社会、经济发展与所依存的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而为了做到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人类需调整自身行为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协调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维持生态功能,使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系统承载力以内。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工作,保护物种多样性。  (2)强调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和因地制宜性,根据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性进行开发、建设和保护。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使得人类既可以在其调节弹性度(承载力)以内实施自己的经济行为.又有对其自动调节能力进行修复、建设以及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的义务。  (4)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演替规律,并且不断调整城市建设规划以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态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6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