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汪曾祺与《沙家浜》

封面

作者:陆建华

页数:23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090866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确凿的资料,生动详尽地记述了:江青看中汪曾祺的原委,汪曾祺在执笔改编创作过程中和江青的思想发生的碰撞,汪曾祺因《沙家浜》带来自身命运的变幻莫测,以及《沙家浜》从一台平常的现代京剧演变为“样板戏”的过程轨迹,《沙家浜》剧组的演员们的悲喜人生……。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许多珍贵的照片使本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散文笔调叙述了中国当代戏剧史上发人深省的一幕,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的人品与文品。全书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可读性强,既给人启示,更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陆建华,江苏高邮人。1963年暑假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省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汪曾祺研究会会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与汪曾祺同乡,长期致力于汪曾祺研究,已著有《汪曾祺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私信中的汪曾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5月),另有《文坛絮语》、《陆建华文学评论自选集》,散文集《不老的歌》、《家乡雪》、《爱是一束花》等出版。其中《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获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主编出版的《汪曾祺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9月)获第三届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

本书特色

首次还原“文革”间汪曾祺创作《沙家浜》等“样板戏”的史实真相; 最新披露江青与汪曾祺及“样板戏”的真实关系; 细腻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再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记忆。

山东人民出版社十月奉献——

目录

壹一九五八年,汪曾祺因短文《惶惑》被补划为右派,发配到塞外“劳动锻炼”。儿子说:“在爸爸一生所写的上千篇文章中,这篇短文的读者是最少的,但是对他命运的影响却是最大的。”贰离京容易返京难!原单位不想接收已摘掉右派帽子的汪曾祺,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费尽周折才调入北京京剧团。

叁江青将在上海先后看中的两个沪剧本带回北京,北京京剧团有赵燕侠可演阿庆嫂,欣然接受将《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的任务。

肆“只见他在房间里低头凝神来回踱步,也就二十来分钟的样子,说声’行了!’于是落座提笔,一段长达十八句的唱词一挥而就。”伍毛主席说:“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陆一首歌催生了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的成功并产生巨大的影响,沪剧《芦荡火种》功不可没。

柒“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中间经过了四次大修改和无数次小修改……有一段时间,演出三十场就改了二十九场,儿乎天天要改。”捌玖拾拾壹拾贰尾声后记附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汪曾祺与《沙家浜》》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6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