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封面

作者:【美】爱德华·J.拉特沙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142610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日益成为美国地方治理新议题,但又起步较早的社区矫正制度和体系、理论及实践,从比较方法、历史路径和全球视野,系统阐释了社区矫正的体制环境、制度类型和过程方法,尤其是各种特殊类型社区矫正的技术和规范,并提出了未来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既为国内的社区矫治融入基层地方善治,促进社区发展与地方治理、刑事司法和社会工作给予了镜鉴,也为社区矫正与比较治理研究打开了通道,还为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和基层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参考。

作者简介

Edward J. Latessa(爱德华·J.拉特沙),美国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刑事司法系主任,教授。
Paula Smith(波拉·史密斯),美国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刑事司法系副教授。
张大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老龄科研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司法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国家公派美、加、澳留学或访学。荣获jy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务院参事室费孝通田野调查奖、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入选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桂子青年学者等人才计划。曾获华中师范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十大“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讲的课程入选全国首批研究生在线课程,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参与的“知行合一”田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出版和发表论著100余篇/部,其中包括Nature子刊在内的国际期刊S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近20项,主持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其它项目超过50项。2019年起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指数报告》。主要从事城乡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比较政治与协商民主、减贫反贫与乡村振兴等研究。

Edward J. Latessa(爱德华·J.拉特沙),美国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刑事司法系主任,教授。
Paula Smith(波拉·史密斯),美国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刑事司法系副教授。

张大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老龄科研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司法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国家公派美、加、澳留学或访学。荣获jy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务院参事室费孝通田野调查奖、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入选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桂子青年学者等人才计划。曾获华中师范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十大“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讲的课程入选全国首批研究生在线课程,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参与的“知行合一”田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出版和发表论著100余篇/部,其中包括Nature子刊在内的国际期刊S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近20项,主持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其它项目超过50项。2019年起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指数报告》。主要从事城乡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比较政治与协商民主、减贫反贫与乡村振兴等研究。

江山河,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任韦恩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系主任,托莱多大学刑事司法系主任、杰出研究型教授,密歇根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华人社会犯罪学会会长,湖北省楚天学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及合著近20部。主要从事比较法政治学、比较刑事司法学、比较基层治理(非正式治理、正式治理和亚正式治理)、比较研究方法等研究。

李恩深,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相继获得法学与犯罪学博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任教。其在重要的国际刑法、犯罪学和比较法杂志上发表了近40篇有关中国和比较刑事司法的学术文章,并出版了研究中国当代刑罚发展和变革的学术专著。主要从事刑事司法,刑罚与社会,理论犯罪学与社会法律学等研究。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美国刑事司法体系
一 社区矫正
二 小结
三 问题回顾
四 推荐读物
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量刑与社区矫正
一 现代量刑实践
二 假释与非确定刑的发展
三 量刑的快速变迁
四 矫正的新目的
五 量刑改革选项
六 量刑指南
七 三振出局法
八 量刑选项
九 看守所
十 非看守所量刑选项
十一 中间型监控
十二 小结
十三 问题回顾
十四 推荐读物
十五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美国的缓刑制度
一 缓刑鼻祖
二 缓刑的哲学基础
三 缓刑沿革
四 联邦缓刑
五 今日缓刑
六 缓刑目的及优势
七 准予缓刑
八 量刑前调查报告
九 缓刑条件
十 其他缓刑选项
十一 缓刑撤销
十二 小结
十三 问题回顾
十四 推荐读物
十五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美国的假释制度
一 假释沿革
二 美国假释起源
三 早期监狱改革的兴起
四 其他国家的早期假释实践
五 美国早期假释实践
六 假释扩展
七 早期的公民态度
八 假释面临的法律挑战
九 假释的行政挑战
十 准予假释
十一 判处假释的一般过程
十二 影响假释决定的因素
十三 假释委员会的假释决定
十四 假释条件
十五 假释撤销
十六 假释委员会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十七 假释委员会决策指南
十八 趋严刑罚
十九 重返社会:新挑战
二十 小结
二十一 问题回顾
二十二 推荐读物
二十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哪些措施在缓刑和假释中是有效的
一 评估矫正实践的重要性
二 假释有效性
三 缓刑有效性
四 成本效益
五 小结
六 问题回顾
七 推荐读物
八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未成年犯与社区矫正
一 未成年犯罪问题
二 历史背景
三 未成年犯的法律权利
四 对未成年人法庭及国家亲权的质疑
五 当代未成年人司法状况
六 未成年人缓刑及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
七 小结
八 问题回顾
九 推荐读物
十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缓刑及假释官的角色
一 缓刑及假释机构的职责
二 缓刑官及假释官的分类
三 有效改造官的特征
四 缓刑官及假释官的自我形象
五 缓刑官及假释官的教育及培训
六 小结
七 问题回顾
八 推荐读物
九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社区服刑人员评估
一 导言
二 评估及分类的重要性
三 服刑人员分类的一般原则
四 服刑人员分类的演进
五 未成年犯危险度及需求评估工具
六 专门化的评估工具
七 对现有评估工具的批评
八 现有评估工具的优点
九 分类标准
十 分类及女性服刑人员
十一 小结
十二 问题回顾
十三 推荐读物
十四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管理与服务服刑人员的战略
一 导言
二 案件数量分配模型
三 个案工作型监管与经纪业务型监管
四 监管的整合模型
五 改进社区监管
六 契约服务
七 与委托人签约
八 监管计划
九 志愿者的使用
十 小结
十一 问题回顾
十二 推荐读物
十三 参考文献

第十章中间刑
一 中间刑
二 中间刑的需求
三 强化监管
四 日报中心
五 住宅监控
六 震慑性监禁
七 中间刑的有效性
八 小结
九 问题回顾
十 推荐读物
十一 参考文献

前言

该书是社区矫正与地方治理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爱德华·J.拉特沙(Edward J. Latessa)领衔撰写的,其是在美国刑事司法和社会工作学界、比较法和比较政治学界、社会学和犯罪学界等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为众多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为大量相关领域的官员和实务工作者作为“指南”使用。本书翻译的已是其第六版,可见其受众之广泛。
Corrections in the Community遵循字面直译便是《社区矫正》,但实际上根据该书内容将其意译为《美国社区矫治》会显得更为贴切。因为该书阐释和研究的就是美国的社区矫正,以及由之展开的特殊群体回归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基层与地方治理问题。“美国”体现了研究对象的区域国别,“矫治”既有矫正方法也有治理方式之意,“社区矫治”就是社区矫正治理,这样也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涵。由于该书在美国或北美相关领域中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在其母语世界使用时并不需要在标题上赘加过多的文字来阐释就能被接受和理解。但是译介到中国,为了完整表达该书丰富内涵,尽力遵循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力争做到字意和语意兼顾,便采用了不改变主标题,而探索给其添加副标题的方式。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