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行霈
页数:53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1010899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年代上限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下限原则上截止到辛亥革命。本卷综合、简要、有重点地展示了河南地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袁行霈(1936- )江苏武进人。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诗词学会理事,李白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诗词和文言小说的研究与教学。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本书特色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年代上限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下限原则上截止到辛亥革命。本卷综合、简要、有重点地展示了河南地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
目录
绪论第一节 河南文化生成、演变的环境条件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民族融合 长期建都兵家必争 名人荟萃第二节 河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萌生 形成 勃兴 建构与拓展 融合 繁荣 鼎盛 缓慢发展与更新第三节 河南文化的特性和历史地位根源性、融合性、传承性、辐射性 华夏文明形成阶段的核心 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之一上编第一章 史前时期河南文化的萌生第一节 原始人类与旧石器时代文化从南召猿人到许昌人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渔猎与采集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文化的起源裴李岗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早期 仰韶文化中期第三节 铜石并用时代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仰韶文化晚期 龙山文化早期 龙山文化中期 龙山文化晚期第四节 丰富的史前传说三皇的传说 五帝的传说 河图洛书的传说第五节 河南文化的起源与华夏文明的曙光造字的传说与刻划符号 文学艺术的孕育 自然科学技术的萌芽 华夏文明的曙光第二章 夏商西周三代河南文化的形成第一节 立国河南的夏朝与二里头文化夏朝的兴衰 新砦期遗存与二里头文化 商族的崛起与下七垣文化第二节 建都河南的商王朝与二里岗、殷墟文化商朝的都城迁徙 前期的二里岗文化 后期的殷墟文化第三节 西周王朝在河南的经营与商周文化的融合洛邑的营建 河南地区的封国 商周文化的融合第四节 辉煌的青铜文化与甲骨文二里头出土青铜器 二里岗期青铜器 殷墟出土青铜器 北窑出土青铜器 殷墟出土甲骨文字第五节 礼乐文化起源与西周礼乐文化礼仪建筑与礼器 周公制礼作乐 《周易》的出现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文化的勃兴第一节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学术老子、庄子与道家学说 墨子与墨家学说 商鞅、韩非与法家学说 儒学在河南的传播 纵横家苏秦 杂家吕不韦第二节 史地学著作的出现《竹书纪年》 《左传》与《国语》 《山经》与《禹贡》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兴起《诗经》中的河南民歌 诸子散文 郑卫之音 书法绘画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私学教育的出现第四章 秦汉时期河南文化的建构与拓展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文化的融合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河南文化的繁荣第七章 北宋时期河南文化的鼎盛第八章 金元明清时期河南文化的缓慢发展与更新下编第一章 三大世界遗产第二章 四大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第三章 汉字文化第四章 河南姓氏文化第五章 历史文化建筑第六章 历史文化遗存与墓葬第七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参考文献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