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南客
页数:2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71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区域现代化问题,以苏南、江苏等为实践依据,探讨了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区域化问题,提出了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话等综合考核指标,有案例有理论,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叶南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社会职务还有: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和谐社区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活方式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名牌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品牌学会副会长、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等。兼任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叶南客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丰富,是我国社会学、文化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和学者。在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文化现代化等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是中国较早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与文化战略问题的著名专家。
本书特色
叶南客等编著的这本《区域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实践--以江苏为例》探讨区域现代化问题,以苏南、江苏等为实践依据,探讨了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区域化问题,提出了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话等综合考核指标,有案例有理论,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言 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使命与愿景
第一章 区域现代化:江苏率先发展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创新
一 “两个率先”的时代背景
二 区域现代化的理论进程
三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四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与战略创新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区域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一 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践
二 中国12大都市圈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三 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南京都市圈竞争力提升战略
第三章 社会现代化:和谐社会与幸福都市建设
一 区域现代化的内涵与新发展观
二 江苏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率先探索
三 幸福城市的实证研究——来自南京的城市样本
四 区域社会现代化的前瞻与战略
五 江苏区域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第四章 生态现代化:循环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 江苏循环型社会发展理念的率先提出
二 江苏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三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战略与支撑体系建构
四 南京环境倒逼机制的提出与目标体系
第五章 文化现代化:江苏文化强省的创新模式
一 区域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二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化建设
三 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四 江苏文化强省的进程评估
第六章 人的现代化:区域道德文明进步的主体标志
一 道德文化转型与现代人核心价值体系重构
二 伦理关系演进与现代人的生活形态变革
三 道德素质养成与现代人的文明素质提升
第七章 区域现代化的美好愿景: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
一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的现代化内涵及特征
二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评估的理论模型与监测体系
三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他山之石
四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现代性困境
五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与南京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区域现代化:江苏率先发展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创新
一 “两个率先”的时代背景
二 区域现代化的理论进程
三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四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与战略创新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区域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一 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践
二 中国12大都市圈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三 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南京都市圈竞争力提升战略
第三章 社会现代化:和谐社会与幸福都市建设
一 区域现代化的内涵与新发展观
二 江苏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率先探索
三 幸福城市的实证研究——来自南京的城市样本
四 区域社会现代化的前瞻与战略
五 江苏区域社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第四章 生态现代化:循环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 江苏循环型社会发展理念的率先提出
二 江苏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三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战略与支撑体系建构
四 南京环境倒逼机制的提出与目标体系
第五章 文化现代化:江苏文化强省的创新模式
一 区域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二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化建设
三 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四 江苏文化强省的进程评估
第六章 人的现代化:区域道德文明进步的主体标志
一 道德文化转型与现代人核心价值体系重构
二 伦理关系演进与现代人的生活形态变革
三 道德素质养成与现代人的文明素质提升
第七章 区域现代化的美好愿景: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
一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的现代化内涵及特征
二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评估的理论模型与监测体系
三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他山之石
四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现代性困境
五 “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与南京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