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荻,王景尧著
页数:169页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63294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面向6G的全双工通信系统自干扰信号处理关键技术
内容简介
.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需要解决无线通信业务量爆炸式增长与频谱资源短缺之间的外在矛盾,其驱动着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内在变革。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稀缺特性,逐渐地成为了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本文中简称“全双工通信”)技术由于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学界和工业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干扰信号能否被消除成为能否实现无线全双工通信的关键。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案主要为空域的被动消除方案,模拟域的主动消除方案和数字域的数字消除方案。其中,现有的多天线被动消除方案对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隔离度要求较高,这限制了设备的尺寸;现有的数字消除方案在高发送功率下性能会严重下降,这限制了全双工通信的距离和发送功率;且现有的方案都各自独立,没有充分利用自干扰信道的状态信息。双向中继信道作为典型的通信拓扑结构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全双工中继的情况,即只有中继节点工作在全双工模式,而终端节点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作者简介
吴荻,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5G/6G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移动互联网生态、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中国信通院青年课题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硕士企业导师。发表多篇SCI/EI等文章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通过工信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认证(高级)。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信通院项目成果(科技)奖一等奖、优秀青年项目一等奖、学术论文一等奖(皆第一完成人)等多项奖励。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新的自干扰信号消除机制,低复杂度全双工通信系统构建及全双工的双向中继信道信息交换机制三个方面研究了全双工通信系统中自干扰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并尝试分析了全双工在6G的应用场景。
目录
第1 章 引言 1
1. 1 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2 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 3
1. 3 6G 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 7
1. 4 全双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 5 本书研究内容 19
1. 6 本书组织结构 21
第2 章 全双工无线通信基本知识 22
2. 1 引言 22
2. 2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 22
2. 2. 1 调制与解调 22
2. 2. 2 数模/模数转换 28
2. 2. 3 天线与电波 30
2. 2. 4 无线信号传播 37
2. 2. 5 自适应滤波器 42
2. 2. 6 多址技术 44
2. 2. 7 MAC 协议 49
2. 3 自干扰信号抑制 52
2. 3. 1 被动消除方案 52
2. 3. 2 主动消除方案 55
2. 3. 3 数字消除方案 59
2. 4 节点间干扰抑制 62
2. 5 全双工系统容量分析 64
2. 6 全双工 MAC 协议设计 65
2. 7 本章小结 66
第3 章 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案 67
3. 1 引言 67
3. 2 基于多径反射的被动消除方法 67
3. 2. 1 理论分析 67
3. 2. 2 实验结果 70
3. 3 基于牛顿法的非线性数字消除方法 77
3. 3. 1 自干扰信号基带通信链路模型 77
3. 3. 2 基于牛顿法的非线性数字消除方法总述 81
3. 3. 3 基于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的线性部分初值估计 82
3. 3. 4 基于牛顿法的迭代全局系数求解 84
3. 3. 5 数字消除实验结果 87
3. 4 联合被动消除和数字消除机制 93
3. 4. 1 联合消除机制的基础 93
3. 4. 2 联合消除机制的具体阐述 94
3. 4. 3 实验结果 96
3. 5 本章小结 98
第4 章 低复杂度无线全双工通信系统原型 99
4. 1 引言 99
4. 2 实验平台简要介绍 101
4. 2. 1 WARP V3 介绍 101
4. 2. 2 WARPLab 介绍 103
4. 3 系统设计方案 105
4. 3. 1 系统总述 105
4. 3. 2 同步方案 106
4. 3. 3 帧格式 107
4. 3. 4 载波偏移消除方案 108
4. 4 实验结果 109
4. 4. 1 被动消除性能实验结果 110
4. 4. 2 总消除性能实验结果 112
4. 4. 3 系统速率实验结果 实113
4. 5 本章小结 117
第5 章 全双工的双向中继信道信息交换机制 118
5. 1 引言 118
5. 2 模型建立 121
5. 3 全双工译码转发方案分析 123
5. 4 全双工放大转发方案分析 128
5. 5 仿真结果 132
5. 6 本章小结 137
第6 章 全双工在6G 的应用场景分析 138
6. 1 6G 发展驱动力及典型特征 138
6. 2 6G 市场趋势 139
6. 3 6G 关键能力 140
6. 4 全双工在6G 中的应用场景 141
6. 4. 1 超级无线大带宽场景 141
6. 4. 2 超大规模连接的场景 142
第7 章 总结与展望 143
7. 1 总结 143
7. 2 展望 145
缩略词表 148
插图索引 150
表格索引 153
参考文献 154
前言
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需要解决无线通信业务量爆炸式增长与频谱资源短缺之间的外在矛盾, 其驱动着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内在变革。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稀缺特性, 其逐渐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 瓶颈”。同时, 同频全双工通信(本书中简称“ 全双工通信” ) 技术由于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 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干扰信号能否被消除成为能否实现无线全双工通信的关键。
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案主要为空域的被动消除方案、模拟域的主动消除方案和数字域的数字消除方案。其中, 现有的多天线被动消除方案对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隔离度要求较高, 这限制了设备的尺寸; 现有的数字消除方案在高发送功率下性能会严重下降, 这限制了全双工通信的距离和发送功率; 现有的方案都各自独立, 没有充分利用自干扰信道的状态信息。双向中继信道作为典型的通信拓扑结构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全双工中继的情况, 即只有中继节点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而终端节点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本书从新的自干扰信号消除机制、低复杂度全双工通信系统构建及全双工的双向中继信道信息交换机制三个方面研究了全双工通信系统中自干扰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 并尝试分析了全双工在6G 的应用场景。
本书主要论述了如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