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

封面

作者:柳友荣,宋志英主编

页数:34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0403749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设计整体内容,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三章;第二部分包括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两章;第三部分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大学生的成功与幸福感八章。  《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教材,亦可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三、对心理健康概念的深入理解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学生活的适应
第一节 生活适应概述
一、适应的概念
二、适应的内在机制
三、适应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生活适应
一、大学生生活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三、大学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生活适应心理调适
一、大学生生活适应的策略
二、大学生适应心理的自我调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结构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缺陷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适
一、全面了解自我,建立理性的自我认识
二、积极悦纳自我,充分而又恰当地展示自我
三、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不断超越自我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的意义
四、人格的测量
第二节 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咨询对策
一、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二、常见人格障碍及咨询对策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完善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
三、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
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第一节 生涯规划概述
一、生涯
二、生涯规划
三、生涯发展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含义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原则
四、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阶段
第三节 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实施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流程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心理误区的调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概述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一、学习动力缺乏,存在厌学心理
二、学习倦怠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调适
第三节 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技巧
一、学习策略概述
二、常用的学习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内容
二、情绪的作用
三、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及其测量
一、大学生主要的情绪障碍
……
第八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九章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第十章 大学生压力与挫折应对
第十一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十二章 大学生异常心理与应对
参考文献

节选

  《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机能,而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被人们认识到的问题,但还是可以从自我意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中,认识到自我意识的基本构成。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表现为知、情、意三个层面。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识成分,是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和自我判断等内容,主要涉及“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内容,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基础和前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评价,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恃、自卑、内疚、自我感受、自我动员、自豪感、成就感、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内容,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的自我调节的过程,包括自立、自主、自强、自制、自律、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内容,主要涉及“我能否节制我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的核心内容。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物质的我、精神的我和社会的我。物质的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自然属性的意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包括对自己的体貌、体能、衣着等内容,它使个体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精神的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即对自己精神活动和心理特点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等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地位、角度、权利、作用等社会属性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产生时,心理自我也就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3.从自我观念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镜中)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即现实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看法。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因此,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必然有一定的差距。理想自我即理想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我的形象的认识和追求,它与现实我也不一定一致。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儿童和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既有继承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成熟,大约要经过20多年时间。生理自我最早在出生后8个月才开始,到3岁左右才成熟。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  一般来讲,婴儿时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感觉的,意识不到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区别,直到1岁左右,才开始能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自我意识萌芽开始出现。2~3岁儿童开始成为活动的主体,有了最初的占有欲和嫉妒感,能有意识地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尽管此时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当这时期的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及成人对自己的态度,把“我”与别人区别开来,标志着初级的自我意识基本形成。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  3岁到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3~6岁的学前期儿童,开始了有目的的活动,并发展了自我评价能力,对一些事情有了初步的判断和取舍的能力。进入到小学(6~12岁)期,儿童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与行为相联系的一些品质进行评价,并能初步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l2~18岁,也就是儿童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质的变化,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有了迅速发展,并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不高,也不够清晰全面。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  从青春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生理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心理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更加敏感、清晰而又准确,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了解,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分化和统一的过程,每一次分化和统一都使青年的自我意识不断走向成熟。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6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