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浙江省旅游局编
页数:389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32498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这美丽的初夏时节,新一版“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正式付梓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抚卷沉思,深感过去几年浙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不浓缩在这与时俱进的教材之中。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旅游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旅游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36亿元,旅游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提升期。 推动浙江旅游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必须要突破旅游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瓶颈,必须要务实提升旅游人力资源的水平。导游人员是旅游接待服务的窗口,是传播地方旅游形象的重要媒介,也是旅游行业中具活力的队伍之一。浙江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导游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导游人员职业生涯的起点,把好这个人口关,用好资格考试这根“指挥棒”,对于加强导游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导游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至关重要。 为此,浙江省旅游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文化基础知识》和《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4种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次修编既注重汲取以往教材的精华,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要求,更注重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动向,在知识面、信息量、实践性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修订,使新教材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能展示浙江旅游经济的实力和诗画江南的魅力。 伟大的愿景更需要务实之耕耘。今天的浙江旅游业正吸引着八方才俊投身其间。我们真诚希望这套新修编的教材,能对有志于从事导游工作的青年学子、社会人士有所帮助,也为关心、关注浙江的各方宾朋打开一扇了解浙江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迷人窗口。
目录
第一章 浙江地理与历史
第一节 浙江地理与气候
第二节 浙江历史概述
第二章 浙江旅游与文化
第一节 浙江旅游
第二节 浙江文化
第三章 浙江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
第一节 浙江民族
第二节 浙江民俗
第三节 浙江民间文艺
第四节 浙江民间工艺
第四章 浙江风物特产与美食
第一节 浙江名茶
第二节 浙江名酒与中药
第三节 浙江果品、蔬菜、畜禽、水产品类特产
第四节 浙江传统美食
第五章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一节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选读
第二节 浙江著名景点楹联选读
第三节 浙江著名景点游记选读
第六章 杭州旅游
第一节 杭州概况
第二节 杭州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杭州主要人文景观
第七章 嘉兴、湖州旅游
第一节 嘉兴、湖州概况
第二节 嘉兴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嘉兴主要人文景观
第四节 湖州主要自然景观
第五节 湖州主要人文景观
第八章 宁波、舟山旅游
第一节 宁波、舟山概况
第二节 宁波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宁波主要人文景观
第四节 舟山主要自然景观
第五节 舟山主要人文景观
第九章 绍兴、台州旅游
第一节 绍兴、台州概况
第二节 绍兴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绍兴主要人文景观
第四节 台州主要自然景观
第五节 台州主要人文景观
第十章 温州、丽水旅游
第一节 温州、丽水概况
第二节 温州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温州主要人文景观
第四节 丽水主要自然景观
第五节 丽水主要人文景观
第十一章 金华、衢州旅游
第一节 金华、衢州概况
第二节 金华主要自然景观
第三节 金华主要人文景观
第四节 衢州主要自然景观
第五节 衢州主要人文景观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 第二节 浙江文化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遗址”看,浙江人民已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征程,在与自然和社会变革的撞击中,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历史辉煌。 一、浙江文学 浙江的文学创作起步较晚,不及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起之秀。六朝以后,浙江文学逐渐兴起。晋室东渡,王谢贵族迁居浙东,中原文化随之深入浸染,浙江文学蔚然勃兴。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诗派,对后世影响颇巨。隋唐、北宋时期,浙江代有其人,如骆宾王、贺知章、孟郊、罗隐、周邦彦等。白居易、元稹、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大文豪先后任职浙江,文采风流,代代相传。南宋时期,浙江文学蔚为大观。陆游作品众多,史所罕见。南渡的李清照和世居钱塘的朱淑真乃宋代女作家的双子星座。陈亮、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均为南宋词坛大将。而古代的白话小说和戏剧文学,也都发源于这一时期的浙江。元、明、清时期,浙江文学继续繁荣,赵孟颊、杨维桢乃元之大家,杭州更是后期的杂剧中心。晚明张岱的小品,徐渭、袁枚的诗文和以朱彝尊、厉鹗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影响很大。清初洪升的《长生殿》是戏剧瑰宝,晚清龚自珍、王国维等皆是浙江文学的代表人物。 浙江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有目共睹。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开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他的《呐喊》、《,彷徨》是非常重要的白话小说集。鲁迅还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而郁达夫则是创造社的主将,其《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白话短篇集。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他的《蚀》三部曲、《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都是现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1922年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诗社是我国第一个新诗社。徐志摩、戴望舒、夏衍、施蛰存、艾青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文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期,许钦文、陈学昭、冀、访等均有建树。新时期文学复苏,80年代的中篇小说和90年代的长篇小说,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如张廷竹的《五十四号墙门》和叶文玲的《无梦谷》,王旭烽的茶文化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麦家的《暗算》等。这一时期的浙江诗歌、散文和杂文,以及文学理论、儿童文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浙江戏曲 浙江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中国戏剧新纪元的第一缕曙光,就在浙江东南沿海城市温州闪耀。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就在这方山明水秀、钟灵毓秀的沃土上孕育诞生。在悠久而绵长的戏曲发展史中,浙江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浙江戏曲人才辈出,佳作迭现。高则诚、徐渭、王骥德、李渔、王国维等一批杰出的浙江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如巨星闪耀,彪炳史册。《琵琶记》、《长生殿》和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一批不朽的传世之作至今仍流播舞台,幽香袭人。浙江声腔剧种资源丰富。在明传奇“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中,浙江即占其二。越、京、昆、绍、婺、姚、瓯、湖、木偶等地方剧种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越剧以其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在戏曲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已跻身全国大剧种之列。新时期以来,随着越剧“小百花”的崛起和《西厢记》、《五女拜寿》等艺术精品的涌现,浙江戏剧舞台生机勃勃,风景这边独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