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化战争

封面

作者:戴有山

页数:264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3024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战争》是对中国文化最深刻的剖析,对世界文化博弈最清晰的揭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力的文化佐证。
《文化战争》,得文化者得天下。

作者简介

戴有山,1973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比较、新媒体发展趋势、社会舆情、文化产业路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曾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担任10年《管理学》《机关公文写作》教员,编写了大量基层管理理论和机关公文写作方面的教材。2006年转业后任北京市委宣讲家网站执行副总编,2012年任职于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2014年调任至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目前,专职从事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认同、文化强国战略、中西文化比较、社会舆情研判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著有长篇军旅小说《魂归》,多次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研究文章。

相关资料

从文化战争中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评《文化战争》
费青 北京林业大学
《中外企业文化》,2014年第9期

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没有金戈铁马的较量,但这就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一场文化战争——它危机四伏、兵不血刃……
翻阅着案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文化战争的论著,不禁感慨万千。作者历时五年,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文化战争》,实在可喜可贺。著名书法家李羊民先生欣然提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笔体浑然,大气磅礴,正与该书的内容与主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文化战争”一直是一个国际热门话题,各国都在向世界诠释本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自己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战争》系统地对“文化”和“文化战争”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的精神烙印。大国之战不仅仅是经济和武力的战争,还有文化的战争。文化战争没有刀光剑影,但更持久,起最终决定性作用。文化战争是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可以说,《文化战争》这部著作在选题上高屋建瓴,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洞察着时代的风向标。
《文化战争》这部著作共分三个部分十六章,本书中以宏观的视野,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论述文化战争的著述,《文化战争》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战争》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中华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5000年的文明积淀、历史传承,显示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不衰,必将走向复兴的坚实基础。
第二,基于全球的文化视野,作者运用哲学思辨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揭示出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文化全球化,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入侵现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文化、日韩文化近年来对我国的强大冲击力,这种影响直接冲击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导致中国的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怀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者进一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国家破亡而文化存在的民族,一定是可以恢复国家的;但是一个文化破亡了的民族,无一例外地要从历史上消失。通过对中华历史文化和现状的深入剖析,作者警示国人必须重视、尊重、使用、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
第三,本书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基于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为我们指出了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作者指出,从历史发展看,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很多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本土后,逐渐实现了同中华民族的有机融合,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强大的整合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合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对原有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加之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误读,“中国威胁论”便应运而生。作者冷静地指出,向世界解释中国崛起的真正意义,向世界解释中国的价值观,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国人励精图治复兴中华文化的需要,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应推崇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第四,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高瞻远瞩地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才是赢得这场文化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他深刻论述了文化帝国主义发动文化战争的原因、发展历程、各国对文化战争的战略策略等问题,并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论点,以中华几千年历史发展为参照,指出了中国打赢文化战争的“秘籍”,即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包括: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弘扬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建设满足广大百姓文化需求的大众文化,夯实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教育,挖掘中华文化复兴的源泉——创新等。
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化、错综复杂的文化战争问题,作者戴有山先生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他深谋远虑,激扬文字,显示出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使国人对文化战争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增强了打赢这场文化战争的坚定信心,也使得这部《文化战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尤其让我感怀的是作者在本书《后记》的最后部分写的一段话:“谨以拙作献给我一直深爱着的祖国,希望并期望着祖国不断强大,让每一位中国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感到骄傲。”我想,这恐怕正是作者写作《文化战争》的初衷和源动力吧。

本书特色

本书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剖析,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用现实的思维、严谨的比较、科学地研判当前中国面临不良外来文化侵袭的现状,通过对客观史实和实际案例的研究,用理性的思维和求真的态度提出中国应对不良外来文化侵袭的策略,同时也提出了复兴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区域文化空前活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很大的冲击。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厘清如何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中华民族文化对外进行和平输出,让世界各族人民能够接受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只有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才能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弘扬起来;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文化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强林中屹立不倒,这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是至关重要的内涵。中华文明必须要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
引言一()
第一章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
第二章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节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历史地位()
第二节儒家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国文化主脉()
第三节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第四节儒家思想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作用()
第三章汉字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浸润和影响()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汉字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杰出贡献()
第三节汉字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
第四章中华武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一节逐步走向壮大的中华武术()
第二节中华武术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
第三节中华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章融贯古今智慧的中医药()
第一节中医药经典著作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中医养生思想对人类健康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三节中医药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第一节中国茶的历史形成背景()
第二节世界三大饮料各自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中国茶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化战争硝烟弥漫的主战场
引言二()
第七章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冲击()
第一节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西方文化对中国造成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日本传统文化与民俗()
第二节近现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华的武力侵略和文化干涉()
第三节日本当代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第九章韩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韩国的文化习俗()
第二节“韩流”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十章中印文化的灵魂交融()
第一节印度文化及风俗习惯()
第二节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十一章影响了至少两代中国人的俄罗斯文化()
第一节俄罗斯的中国元素()
第二节俄罗斯的东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的影响深远()
第十二章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第一节娱乐文化方面的侵袭()
第二节饮食文化方面的侵袭()
第三节受到波及的中国文学()
第四节在西方节日冲击下被淡化的中华传统节日()
第五节无处不在的外来语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第六节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
第七节西方社会不断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
第三部分文化战争胜利的曙光——
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引言三()
第十三章文化战争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第三节文化帝国主义的控制方式()
第四节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的关系()
第十四章透视文化战争的“战场”()
第一节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文化战争的原因()
第二节我国当下的文化困境()
第三节文化困境下的文化威胁()
第四节中国的文化产业遭遇全球战略挑战()
第五节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文化遗产资源危机()
第十五章战争转型——从节节败退转为巩固防守()
第一节世界各国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态度及对策()
第二节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
第三节两岸共同弘扬中国主流文化()
第四节构建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第十六章探寻中国打赢“文化战争”的秘籍()
第一节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第二节建设科学发展理论体系()
第三节弘扬民族核心文化,建设满足百姓文化需求的
大众文化()
第四节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教育()
第五节中华文化复兴不竭的源泉——创新()
第六节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奋斗()
结语向全球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集号”()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化战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5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