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ChristopherClark
页数:44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86469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沃尔夫历史大奖得主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倾力之作,何帆倾情推荐!
荣获坎迪尔历史奖、《纽约时报》2013年十大好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探索“一战”神秘起源,谁该为那场不必要的世界大战负责?
深挖“一战”关键人物,谁是决定历史的大人物?
细究“一战”爆发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颠覆世人对“一战”的认识——一场本该被避免的大战!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曾于2007年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历史奖”。他曾因对德国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被德国政府授予十字勋章。
相关资料
《梦游者》是最近两年关于“一战”的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梦游者》是关于“一战”起源的可读性最强的图书……是精心研究写成的具有最高学术水平的作品。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历史学家
一部相当渊博且通俗易懂的作品……克拉克颇具远见的历史观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历史是如何拉开序幕的……这部杰作有着严谨的学术性和敏锐的洞见,堪称大师之作。
——《纽约时报》
精彩绝伦……克拉克的出色之处在于解释了战前的外交策略是如何演绎成一场巨大的博弈的。
——《经济学人》
一本举足轻重的书……关于那段历史时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和使人兴奋的研究之一。”
——《星期日泰晤士报》
绝妙之作……《梦游者》的写作手法新颖,是一部杰出的学术作品。从此,没有谁对“一战”起源的分析能够超越这部权威作品了。
——bbc历史频道
克拉克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关键的决策,以及催生出这些决策的背景……这是一部权威著作。
——《华尔街日报》
《梦游者》这部关于“一战”起源的扣人心弦的研究成果,当之无愧地为这个尚具争议性的论题树立了新的解释标准。
——《外交》
很明显,这是关于“一战”起源最棒的书……它的罕见之美在于将谨慎的研究、敏感的分析与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历史书也可以这么好看。
——《华盛顿邮报》
本书特色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 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目录
推荐序前言第一部分 通往萨拉热窝事件之路 第一章 塞尔维亚的幽灵 贝尔格莱德刺杀 “不负责任的因素” 意念蓝图 分裂 升级 三次土耳其战争 阴谋 尼古拉·帕希奇的反应 第二章 无个性的帝国 冲突与制衡 棋逢对手 谎言与伪造 佯装的平静 鹰与和平鸽第二部分 欧洲的分裂 第三章 由多极向两极:欧洲在1887~1907年 法俄同盟:危险的关系 巴黎的反应 英国结束中立 德国:后来居上的帝国 惊天逆转? 言过其实 第四章 欧洲外交政策的多种声音 君主政体下的决策者 谁在统治圣彼得堡 谁在统治巴黎 谁在统治柏林 爱德华·格雷爵士: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军事与民事 媒体与舆论 权力的风水轮流转 第五章 巴尔干半岛的复杂情况 空袭利比亚 忙乱的巴尔干 摇摆不定的人 巴尔干冬日危机 支持保加利亚,还是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的麻烦 法俄同盟的巴尔干化 争取主动权的法国 普恩加莱的压力 第六章 最后的机会:1912~1914年的缓和与危险 缓和政策的局限性 生死存亡之际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德国人 启动巴尔干计划 男性主义的危机? 漫漫长路 第七章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刺杀 亦真亦幻 调查开始 塞尔维亚的回应 还需要做什么 第八章 扩张的漩涡 别国的反应 霍约斯伯爵前往柏林 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尼古拉·哈特维希的离奇死亡 第九章 法国人在圣彼得堡 德罗宾伯爵换了火车 普恩加莱乘船前往俄国 博弈 第十章 最后的通牒 奥地利的要求 塞尔维亚的回应 “局部战争”开始 第十一章 枪声响起 毫不让步 “这次战争真的开始了” 俄国人的情理 第十二章 最后的日子 笼罩在欧洲的奇怪光影 普恩加莱回到巴黎 俄国的军事动员 跃入黑暗 “这过程中一定有些误会” 保罗·康邦的磨难 英国介入 聚焦比利时 迈入战争结语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