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兆禄
页数:32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38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文献与思辨相结合、作品与史书相印证等方法,对南朝著名文士任昉及其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首先,考察任昉的家世与生平。突出门风对其影响,揭示诸如任昉成为“兰台聚”领袖的条件、“终建武中位不过列校”的深层原因等久为学界忽视的问题。其次,论述任昉的思想。任昉行事体现了南朝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考察任昉著述情况。第四,论述任昉诗与文。着重结合史书记载,展现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突出其史料价值。第五,论述后代对任昉诗文评价的两个问题。描述清初“任昉诗优于沈约诗”之诗学现象,挖掘此现象的诗学背景;论述刘师培对任昉文的推崇。
作者简介
李兆禄 男,1971年生,文学博士,文献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供职于滨州学院中文系。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CSSCI来源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现为中国诗经学会、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
本书特色
李兆禄编著的这本《任昉研究》采用文献与思辨相结合、作品与史书相印证等方法,对南朝著名文士任昉及其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首先,考察任昉的家世与生平。突出门风对其影响,揭示诸如任昉成为“兰台聚”领袖的条件、“终建武中位不过列校”的深层原因等久为学界忽视的问题。其次,论述任昉的思想。任昉行事体现了南朝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考察任昉著述情况。第四,论述任昉诗与文。着重结合史书记载,展现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突出其史料价值。第五,论述后代对任昉诗文评价的两个问题。描述清初“任昉诗优于沈约诗”之诗学现象,挖掘此现象的诗学背景;论述刘师培对任昉文的推崇。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生平第一节 “世为著姓”:任防家世第二节 享满盛誉的一生一 宋朝二 齐朝三 梁朝第三节 从任昉看南朝文人的生存状态一 读书二 交游三 节俭四 孝行五 为官第四节 任昉“终建武中位不过列校”原因探隐一 齐明帝用人特点二 任昉人际交游及其才能第五节 任昉对萧统《文选》编纂的影响一 从任昉的地位、名望及二人共同品行看任昉对萧统的影响二 从任昉与萧衍父子关系看任昉对萧统的影响三 从“兰台聚”成员看任防对萧统编纂《文选》的影响四 从任昉文学思想与《文选》编纂思想相合之处看任昉对萧统的影响第二章 任昉的思想第一节 从任昉行事看齐梁时期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融合一 为官从政,事亲守丧:尊奉儒家思想二 清谈交游,任性率意:祈尚道家风神三 生活节 俭,慈悲好施:践履佛法第二节 任昉的文学思想一 “文过意深”“理胜辞缛”:强调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性的统一二 重视学问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三 突出外物对创作的感发作用四 崇尚清新的审美风格五 成熟的文体观第三节 从任昉深恨“沈诗任笔”之评看纯文学观念的确立一 齐梁时期对诗笔不同性质的认识二 从“竟陵八友”创作看诗笔之分途
第三章 任昉著述考第一节 《杂传》第二节 《地记》与《地理书抄》一 《地记》二 《地理书抄》第三节 《述异记》第四节 《四部目录》第五节 《文章 缘起》第六节 《任防集》第四章 任昉诗研究第一节 劝励诗第二节 公宴诗第三节 祖饯诗第四节 游览诗第五节 哀伤诗第六节 赠答诗一 与后起俊彦的赠答诗二 与隐士之间的赠答诗三 与新安友人的赠答诗第七节 行旅诗第八节 杂诗附 任昉诗歌的新评价
第五章 任昉文研究第一节 赋一 赋的唱酬功能二 赋的唯美化倾向第二节 诏令类第三节 奏议类(包括表、奏、奏弹、笺、议、启)一 表二 奏弹三 笺四 议五 启第四节 书记类第五节 序类第六节 哀吊类第七节 任昉文的史料价值一 形象地反映齐梁禅代二 反映萧衍为代齐所做的准备活动与代齐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三 反映齐梁时期的社会现实四 人际交往五 任昉文可与史书相互印证,补史书记载之阙
第六章 后世关于任昉诗文评价的两个问题第一节 清初诗论中的“扬任抑沈”倾向——以王夫之、陈祚明、王士稹为例一“扬任抑沈”现象二 清初“扬任抑沈”倾向的诗学背景第二节 刘师培论任昉文一 论任昉文的文学史地位二 论任昉文之谋篇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