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勋超主编
页数:298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67587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上篇针刀基础介绍该部位疾病概述、针刀应用解剖、影像学检查、针刀医学基础理论、针刀作用机制与治疗原则、针刀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内容。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网眼理论揭示了软组织的力平衡失调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首要病因,阐述了软组织的起止点以及软组织的行经路线的力学应力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了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完善和丰富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网眼理论使针刀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的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进行整体治疗的高度上来,明显降低了针刀治疗的复发率,提高了针刀治疗的治愈率。中篇针刀技术介绍针刀刀法概述、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包括针刀手术器械,针刀手术入路,针刀手术操作方法,针刀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针刀手法概念及各部位常用针刀术后手法。下篇针刀临床介绍该部位疾病的概述、针刀应用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针刀治疗以及针刀术后康复及护理等内容。在针刀治疗部分,阐述了每种疾病针刀治疗原则,着重介绍了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术式设计、体位、体表定位、麻醉方法、针刀具体操作步骤,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操作的全过程,将针刀精细解剖学和立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应用到针刀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并提出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作者简介
彭勋超,男,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针刀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腰部疾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永川区名中医,永川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重庆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学习,在《中医正骨》、《中医杂志》等国内知名期刊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针刀医学临床研究》,担任《针刀骨伤科学》副主编,参编《针刀脊柱病学》、《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等专著。注重教学与科研,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特聘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泸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参研“头皮针治疗偏瘫的临床研究”已获评审验收;研制的“肩舒胶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先后获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科技项目研发奖”一等奖、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临床擅长运用“针刀针灸、整脊推拿、内外药物、练功康复”的四联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目录
第一篇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 肩部针刀应用解剖 第一节 肩部体表标志与对比关系 一、体表标志 二、对比关系 第二节 肩部肌肉 一、腋区肌肉 二、肩胛区肌肉 三、三角肌区 第三节 肩部骨骼 一、锁骨 二、肩胛骨 三、肱骨上端 第四节 肩部关节结构 一、盂肱关节 二、肩锁关节 三、胸锁关节 四、喙锁关节 五、肩峰下关节 六、肩胛骨与胸壁间的连接 第五节 腋窝 一、腋窝的构成 二、腋窝的内容第二章 肩关节生物力学 第一节 人体与力的关系 一、人的基本属性与运动的关系 二、力是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元素 三、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生命体 第二节 肩关节运动学 一、四个肩接连的运动 二、肩关节复合的运动范围 三、休息位 四、举臂活动 第三节 肩关节运动力学 一、肩关节的静力性约束 二、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动力学 三、盂肱关节力的测定 四、力传递的测量法 五、举臂的生物力学第三章 肩部疾病病因病理学理论 第一节 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一、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述 二、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范围 三、肩部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 四、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五、肩部弓弦力学系统 六、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网眼理论 七、肩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对针刀治疗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肩部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 一、骨质增生概述 二、人体对肩部异常力学状态的调节和适应 三、肩部骨质增生的病因 四、肩部骨质增生病理机制 五、肩部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对针刀治疗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针刀治疗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关系第二篇 针刀医学影像诊断第四章 肩部疾病影像检查的优选原则 第一节 x线检查的优选原则 第二节 CT检查的优选原则 第三节 M姒检查的优选原则第五章 肩部X线检查 第一节 肩部正常X线表现 第二节 肩部异常X线表现第六章 肩部CT检查 第一节 肩部正常CT表现 第二节 肩部异常CT表现第七章 肩部MRI检查 第一节 肩部正常M砒表现 第二节 肩部异常M砒表现第三篇 针刀操作技术第八章 针刀术前准备 第一节 针刀手术室的设置 第二节 针刀手术的无菌操作 第三节 患者的体位选择 第四节 肩部针刀手术的麻醉方式 第五节 肩部常用针刀类型第九章 针刀操作方法 第一节 持针刀方法 第二节 进针刀四步规程 第三节 肩部常用针刀手术入路 第四节 肩部常用针刀刀法 第五节 肩部常用针刀术后手法 第六节 肩部疾病针刀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七节 针刀操作注意事项第十章 肩部针刀术后处理 第一节 肩部针刀术后常规处理 第二节 针刀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四篇 针刀临床治疗第十一章 肩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节 肩袖损伤 第三节 肩部软组织扭挫伤 第四节 冈上肌损伤 第五节 冈下肌损伤 第六节 小圆肌损伤 第七节 肩峰下滑囊炎 第八节 三角肌滑囊炎 第九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十节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第十一节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第十二章 肩部神经卡压综合症 第一节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二节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三节 肱骨中上段骨折后桡神经卡压 第四节 四边孔综合征 第五节 胸长神经卡压征第十三章 肩关节强直第十四章 肩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第十五章 肩关节开放性手术后遗症第十六章 腋臭第十七章 腋窝条索状瘢痕第十八章 肩部骨折及骨折畸形愈合 第一节 肱骨大结节骨折 第二节 锁骨骨折 第三节 肱骨头骨折 第四节 肱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第五节 肩锁关节脱位第五篇 针刀医学现代研究 一、肩关节周围炎现代研究 二、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现代研究 三、腋臭现代研究 四、冈下肌损伤现代研究 五、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现代研究 六、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现代研究 七、肩峰下滑囊炎现代研究 八、三角肌滑囊炎现代研究 九、四边孔综合征现代研究 十、胸长神经卡压征现代研究 十一、肩关节僵直现代研究 十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现代研究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肩部疾病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第二版)》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45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