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早期创伤影响孩子的一生

封面

作者:(英)泰萨·巴拉顿主编

页数:34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00808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很多母亲早年经历过关系创伤,无意中将这种创伤强加给孩子,让自身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成年人内心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幼年时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体验到的创伤将会伴随一生,最终丧失获取爱和幸福的能力。
《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是英国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长期累积的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的成果写成,汇集了精神分析、亲附理论和神经生物学对母婴关系研究的主要贡献。书中探讨了婴儿和其父母间关系的创伤,以及创伤产生的原因,旨在帮助母亲和孩子重建和谐的母婴关系,帮助成年人疗愈早期关系创伤,唤醒身体的复原力。

作者简介

泰萨·巴拉顿(Tessa Baradon)
  公共卫生领域的儿童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专家,策划和提供了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的父母—婴儿服务,发起和开发了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父母—婴儿关系计划”。她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儿童治疗师和督导,在儿童精神分析和父母—婴儿心理治疗方面著作颇丰,并多次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此外,她还是儿童心理治疗协会和儿童精神分析协会的会员。

相关资料

你的眼神,我的天空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
  我曾经在东北一个小城讲课,课上来了一个带着两岁多孩子的母亲。在母亲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一直静静地在一边玩耍,等到治疗师要和孩子一起玩时,孩子经常抬头看看母亲。母亲在讲述过程中流泪,孩子会停止玩耍,过来抚摸母亲。治疗师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孩子说,最喜欢躲猫猫。治疗师和孩子躲猫猫时,孩子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不留神跌下楼梯。治疗师大惊失色,而母亲则在一旁没有什么反应。在治疗师四处查看孩子有没有摔坏四肢而很焦急时,母亲甚至连手都没有伸出来一下。
  治疗师稍后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母亲说,她事前告诉过孩子要听话,不要惹麻烦,否则自己负责。母亲说,这孩子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
  母亲继续说,我怀上这孩子就和他爸爸离婚了,和他爸爸全家人变成了仇人,可我还是把这孩子生了下来。他越长越像他爸爸,而我越来越矛盾。我知道他是我儿子,可是一看到他就想起让我痛恨的人。有时他不听话,我就让他在门外罚站,不许进屋。
  母亲说到这儿,泪流满面。
  作为治疗师,我仍然记得当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孩子停止了玩耍,过来摸母亲的脸。
  孩子在出生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完全需要母亲的照护,完全依赖母亲。在他/她眼中,母亲就是天,就是一切,而也许母亲并不这样,她有她的生活、想法和态度。反过来讲,那些因生孩子而将全部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的母亲也并非就是最合格的母亲。
  我们曾经将母亲视为镜子,孩子从母亲这个镜子中照出的是自己,但因为孩子小时候有太多的恐惧和空白,所以仅仅作为镜子的母亲只能照出恐惧和空白。
  后来,我们视母亲为白板,孩子可以以母亲为白板恣意写出自己,可这个白板仍然没有生命,孩子书写的自己有太多的无助和无奈。
  现在,我们将母亲视为容器,孩子的无助、无奈、愤怒、嫉妒和种种幻想都能被这个容器承受和接纳。
  记得米尔顿?埃里克森说过:“孩子在母亲欣赏自己的喜悦眼神中看到了自己!”
  想做一个具有“容器”功能的母亲吗?读完这本书你就是了!
  2014年6月 于南京
   [目 录]

本书特色

  很多母亲早年经历过关系创伤,无意中将这种创伤强加给孩子,让自身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成年人内心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幼年时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体验到的创伤将会伴随一生,最终丧失获取爱和幸福的能力。
  《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是英国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长期累积的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的成果写成,汇集了精神分析、亲附理论和神经生物学对母婴关系研究的主要贡献。书中探讨了婴儿和其父母间关系的创伤,以及创伤产生的原因,旨在帮助母亲和孩子重建和谐的母婴关系,帮助成年人疗愈早期关系创伤,唤醒身体的复原力。

目录

作者简介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译者序
英文版序
导 言
chapter 1 精神创伤与亲附模式: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代际传递解释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
创伤和亲附模式的代际传递解释

chapter 2 关系创伤与右脑发育:破坏亲附关系的神经生物学
安全亲附的人际发展神经生物学
关系创伤的亲附神经生物学
解离的发展神经心理学
亲附创伤对右脑发育的持久性影响:情绪处理障碍和病理性解离

chapter 3 创伤在母婴关系中的循环:婴儿的经历
自我发展与关系过程
案例资料
总结

chapter 4 婴儿的心身整合与母亲的创伤
早期的心身过程
临床案例
讨论
治疗师的努力
总结

chapter 5 心理防御导致的母婴关系创伤
情感防卫
案例一
案例二

chapter 6 婴儿的关系创伤与居无定所:通过一家旅社婴儿诊所团队的调查评估治疗的可能性
居无定所:对婴儿的影响
为父母及婴儿提供的一般性服务
创建婴儿诊所:关注婴儿心理健康
旅社婴儿诊所团队的描述
多学科综合性团队式工作
研究过程
建立团体体验
团体成员形成情感联结
以婴儿为中心的氛围
与母亲失去联结的婴儿
共有的矛盾、分裂以及修复
玛雅,她的母亲和朋友
研究的结果和最后的结论

chapter 7 铁窗后的婴儿:研究监狱中的母婴关系创伤
监狱的环境
新开始项目
团体
案例研究
临床形式:团体要素
讨论:反移情
总结

chapter 8 对创伤的包容:社区的工作
“确保开端计划”
咨询及团队合作
建立思考的文化
通过包容的转化
维持包容性环境
怀孕:完美的“容器”
总结

chapter 9 理解母婴关系的分裂:行为是否比语言更有代表性?
母婴关系的互动
母婴互动评定量表告诉我们什么?
母婴互动和高风险
评估混乱母婴互动关系特征的方法
父母的表现及相关风险
评估母亲行为:成人亲附
从成人亲附表现到母子关系
联结母亲的行为和表现

chapter 10 临床工作和研究工具:在创伤和紊乱领域中的贡献与分歧
研究工具
临床过程:建构一个精神动力性结构
案例资料
治疗情境中的母婴互动
讨论
研究工具和调查结果有助于临床实践
总结

chapter 11 成人亲附访谈和关系创伤:父母—婴儿心理疗法中的应用
成人亲附访谈(aai)
与紊乱型亲附模式的关系
作为评估工具的成人亲附访谈
位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婴幼儿和家庭中心
总结

chapter 12 在早期关系中评估创伤: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pirat)
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解释
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起源与发展
创伤的代际遗传:采用pirat进行的个案研究
观察者的反应
pirat及危险的识别

chapter 13 尾声:育儿室中的“幽灵”与“天使”

附录:父婴关系创伤
由父亲的心智状态及与婴儿的互动导致的创伤
由父亲伤害母亲而引发的创伤
通过母亲的心智传递的父婴创伤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译者序
英文版序
导 言
chapter 1 精神创伤与亲附模式: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代际传递解释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
创伤和亲附模式的代际传递解释

chapter 2 关系创伤与右脑发育:破坏亲附关系的神经生物学
安全亲附的人际发展神经生物学
关系创伤的亲附神经生物学
解离的发展神经心理学
亲附创伤对右脑发育的持久性影响:情绪处理障碍和病理性解离

chapter 3 创伤在母婴关系中的循环:婴儿的经历
自我发展与关系过程
案例资料
总结

chapter 4 婴儿的心身整合与母亲的创伤
早期的心身过程
临床案例
讨论
治疗师的努力
总结

chapter 5 心理防御导致的母婴关系创伤
情感防卫
案例一
案例二

chapter 6 婴儿的关系创伤与居无定所:通过一家旅社婴儿诊所团队的调查评估治疗的可能性
居无定所:对婴儿的影响
为父母及婴儿提供的一般性服务
创建婴儿诊所:关注婴儿心理健康
旅社婴儿诊所团队的描述
多学科综合性团队式工作
研究过程
建立团体体验
团体成员形成情感联结
以婴儿为中心的氛围
与母亲失去联结的婴儿
共有的矛盾、分裂以及修复
玛雅,她的母亲和朋友
研究的结果和最后的结论

chapter 7 铁窗后的婴儿:研究监狱中的母婴关系创伤
监狱的环境
新开始项目
团体
案例研究
临床形式:团体要素
讨论:反移情
总结

chapter 8 对创伤的包容:社区的工作
“确保开端计划”
咨询及团队合作
建立思考的文化
通过包容的转化
维持包容性环境
怀孕:完美的“容器”
总结

chapter 9 理解母婴关系的分裂:行为是否比语言更有代表性?
母婴关系的互动
母婴互动评定量表告诉我们什么?
母婴互动和高风险
评估混乱母婴互动关系特征的方法
父母的表现及相关风险
评估母亲行为:成人亲附
从成人亲附表现到母子关系
联结母亲的行为和表现

chapter 10 临床工作和研究工具:在创伤和紊乱领域中的贡献与分歧
研究工具
临床过程:建构一个精神动力性结构
案例资料
治疗情境中的母婴互动
讨论
研究工具和调查结果有助于临床实践
总结

chapter 11 成人亲附访谈和关系创伤:父母—婴儿心理疗法中的应用
成人亲附访谈(aai)
与紊乱型亲附模式的关系
作为评估工具的成人亲附访谈
位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婴幼儿和家庭中心
总结

chapter 12 在早期关系中评估创伤: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pirat)
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解释
父母—婴儿关系测评工具:起源与发展
创伤的代际遗传:采用pirat进行的个案研究
观察者的反应
pirat及危险的识别

chapter 13 尾声:育儿室中的“幽灵”与“天使”

附录:父婴关系创伤
由父亲的心智状态及与婴儿的互动导致的创伤
由父亲伤害母亲而引发的创伤
通过母亲的心智传递的父婴创伤
总结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早期创伤影响孩子的一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