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倬健 康卓 张跃 著
页数:17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117741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纳米材料化学基础
内容简介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表现出与宏观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旨在从化学的视角,系统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了纳米材料的定义、结构、制备、表征、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注重实践应用。全书分为9章,包括绪论、纳米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纳米材料的晶体学、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表征、无机纳米材料化学、有机纳米材料化学、纳米材料超分子化学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特色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表现出与宏观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旨在从化学的视角,系统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了纳米材料的定义、结构、制备、表征、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注重实践应用。全书分为9章,包括绪论、纳米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纳米材料的晶体学、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表征、无机纳米材料化学、有机纳米材料化学、纳米材料超分子化学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材料化学的内涵1
12材料的分类3
121金属材料3
122无机非金属材料4
123高分子材料5
124复合材料5
125纳米材料6
13纳米材料的分类6
14纳米材料的特性7
141纳米尺度效应7
142纳米材料特性8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1
第2章纳米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12
21结晶热力学12
22纳米粒子成核动力学14
221空气/水界面薄膜生成动力学15
222纳米催化剂光催化动力学16
23纳米粒子团聚自发性20
24纳米粒子团聚动力学20
思考题22
参考文献22
第3章纳米材料的晶体学23
31关于ZnO的六方晶型23
32纳米晶体生长的取向性25
321ZnO纳米晶体生长的取向性25
322CdS纳米晶体生长的取向性26
33纳米材料的缺陷28
331纳米材料中缺陷的作用28
332纳米材料中缺陷的合成控制30
思考题31
参考文献31
第4章纳米材料的制备33
41物理法制备纳米材料33
411真空蒸发冷凝法33
412物理粉碎法34
413溅射法36
42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37
421化学气相沉积法37
422液相化学反应法45
423固相化学反应法54
思考题57
参考文献57
第5章纳米材料的表征59
51显微镜59
511扫描电镜59
512透射电镜64
513原子力显微镜67
52X射线光谱68
521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法68
522X射线吸收光谱69
523X射线光电子能谱72
53分子光谱80
531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80
532红外光谱82
533拉曼光谱84
54粒度分析技术87
541动态光散射法87
542激光粒度分析法89
543高速离心沉降法93
544电超声粒度分析法96
思考题98
参考文献99
第6章无机纳米材料化学101
61单质纳米材料101
611碳纳米材料101
612硅纳米材料108
613金属单质纳米材料110
62二元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111
621氧族化合物111
622氮化物117
623碳化物120
624硼化物122
63其他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123
631钙钛矿123
632二维MXene材料125
633尖晶石126
634硅酸盐129
635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134
思考题136
参考文献136
第7章有机纳米材料化学140
71金属有机化合物140
711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40
712金属才湮荒擅琢W雍徒鹗舄簿酆衔
纳米粒子141
72穴状有机物143
73分子开关145
731化学激活分子开关145
732光激活分子开关146
思考题147
参考文献147
第8章纳米材料超分子化学149
81超分子149
82自组装151
821冠状化合物的分子组装152
822环糊精的分子组装154
823杯芳烃的分子组装155
824其他合成受体的分子组装156
思考题158
参考文献158
第9章纳米材料的应用161
91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161
911氢气储存161
912电解水制氢162
913燃料电池162
914锂离子电池163
915超级电容器164
916废水处理166
92纳米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166
921纳米发光功能材料167
922光子晶体和光子存储167
923磁性液体169
9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170
931药物传递170
932医学造影174
933医学诊断174
思考题175
参考文献175
前言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历史时期,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制高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聚焦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纳米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属性,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集成电路、能源环境等多个学科深入交叉融合,不断探索各个领域的四“极”认知边界,产生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